刘友林:一个普通春晖使者的力量

2009-07-09 08:24
青年时代 2009年3期
关键词:荣登香葱乡亲们

邬 拉

贵阳市白云区都拉乡都溪村村民刘友林是村里大蒜种植协会的“春晖使者”信息顾问,年仅24岁的他在村里有相当高的威信,村里人有个什么事都喜欢请他来定个主意。刘友林说他能在村里有这样的威信缘起于自己几年前在广东打工时的一段经历。

2003年八月刚从贵阳师范学院毕业的刘友林跟随同乡来到广东的一个小玩具加工厂里打工。那时工厂所在的村子里有一块安放在村中心广场的信息显示牌,每天这块显示牌都会向村民们发布各种蔬菜瓜果的价格,当时刘友林一看到这块显示牌心里就有一个想法:要是咱们村里也能够有这样一块信息牌该有多好啊!

刘友林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刘雄伦在都溪沙石场工作,家里的5亩地由妈妈沈志琴操持,每年开春的时候,沈志琴都会为今年应该种什么而头疼。由于没有及时的市场信息无法正确的选择种植的品种,家里的收入老是上不去。刘友林想要是村里也有这样一个信息牌,每天将外面的蔬菜市场价格向乡亲们公布一下,让大家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就不会出现因盲目种植而无法提高收入的情况,也不会因为信息不通而被菜贩子骗了。想着村里要是有了这样一个信息牌家里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村民们的收入也会一年比一年高,刘友林对在村里建立一个信息发布平台的愿望就越强烈。但是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算好,自己的工资收入也只有八、九百,建立一个信息平台的愿望能实现吗?

2003年年底,刘友林回家过年,刘雄伦从村党员大会上听说村里要招聘远程教育工作人员,便动员儿子去报考试试。一开始,刘友林还在向往着村外面的世界,不愿窝在村子里。但刘雄伦对儿子说:你是大专生,全家就你的文化最高,但是你在外面干活和在家里干活有什么两样?都对你自身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可你在村里干活虽然工资只有300块,但你可以给村里的乡亲们做些事情,不说为村里做多大的贡献,哪怕帮一两个人也是好的。

经不住父亲的劝说,刘友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村里的远教人员。很快录用通知就下来了,而刘友林在接受远教人员培训时他一直想着往外跑的心也收回来了。在接受培训时他了解到,远教人员就相当于村里的一个信息平台,通过自己将外界的信息传递给乡亲们。这不就与自己当初想给乡亲们建立一个信息牌的想法不谋而合了吗?

于是刘友林将自己的心收了回来,专专心心地给村里人当起了活动信息牌。

都溪村村后原来有个老砖厂,村里有许多四十多岁的老师傅有着一手焊工的绝活,但是这些老师傅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焊工培训,没有焊工从业资格证,所以就算有这样一门好手艺也没有办法找工作。

村里有一个叫刘荣登的焊工师傅,一次他在贵阳接到了一个焊接广告牌的工作。当时,参与这项工作的一共有三个焊工师傅,其中刘荣登的技术最好。于是,另外两个焊工就给刘荣登当助手,三人一起干活。恰巧当天政府相关部门对此类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抽查,刚好抽到了刘荣登的这一组,监察人员在检查上岗证的时候,两个当助手的焊工师傅都有上岗证,而刘荣登没有,监察人员当场就把刘荣登请回了家。回到家里的刘荣登心里委屈,我这干了十多二十年的老焊工被请回了家,而那些嘴上没毛的毛头小子居然留下了。这叫个什么事啊?

收集到这条信息的刘友林立即向都溪村村支书姚大伦、村长谢忠祥反映了这个情况,三个人一合计,在都溪村像刘荣登这样情况的人不少有十多个,有技术没饭吃。怎样才能帮他们解决这个上岗证的问题呢?还有村里有许多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这些人虽然想学技术,但因为只有初中文凭所以没有地方去学,也找不到工作,每天没事干,只能在村子里闲晃,怎样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是一件重要的事。要是能够请一个老师来,在村子里开一个焊工培训班给大伙传授焊工技能该多好啊。这样即解决了村里焊工师傅的上岗证问题又解决了村里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啊!说干就干,村委立即向乡里反映情况,村长和刘友林分别去动员村里的老师傅和年轻人。不多久,区里请来的焊工老师就带着教材、器具住到了刘友林的家里,焊工培训班开班的那一天,村会议室里黑压压地来了好些人,不但有都溪村的,就连邻村的几个年轻人听说这事也都赶来上课来了。

都溪村的焊工培训班开了一个月,上课的老师在刘友林的家里住了一个月,吃了一个月。到了培训班结束的时候,参加培训的六十多名学员到贵阳去参加考试,有四十六人拿到了资格证。现在这些人全都从事着焊工工作,年纪大一点的老师傅,全在贵阳市机务段机车车辆厂谋到了工作,月薪不低于2000元;年纪轻的小青年爱闯就往广东方向谋职,干得一般的月薪一千多,干得好的月薪能达到两千以上。

都溪村的邻村黑石头村是贵州省内闻名的香葱种植基地,那里的村民们靠着种植香葱全都致了富。其他村子看到黑石头村在香葱上刨到了金疙瘩,都想向它学习。但香葱的种植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黑石头村的村民们将种植的技术看做致富的秘诀,轻易不肯传授于他人。除非有亲戚关系,否则你还真别想取到真经。

刘友林在广东打工期间,跟着厂里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了一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知识,回到村里当上远教人员后,就经常利用村里的电脑上网查询有关香葱种植的相关技术资料,并整理成文。都溪村的村民每次找村长诉苦说学不到种植香葱的技术时,谢忠祥就会叫他们来找刘友林,这时刘友林就会把自己平时整理好的资料给乡亲们复印一份,再把区上发下来的种植香葱的教学光碟借给乡亲们学习。乡亲们看了光碟、学了资料还有疑惑的,刘友林就向上级远教部门汇报,把区里的农科技术人员给请到村里来给乡亲们传道解惑。

但刘友林在乡亲们的眼里毕竟只是一个学师范的学生娃,他说的种植经,那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庄稼人能听得进多少呢?白云区远教办的老师们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学习到香葱种植技术的远教人员回去以后,先不要想着要发动村里多少多少的老少爷们跟着自己大刀阔斧地改种香葱。先想方设法地动员家里人,以自己家为例带动村里人,让村里的老少爷们都看看种香葱能有多大收获。

刘友林回家以后就开始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第一次召开家庭会议讨论把香葱作为今年的粮食作物时,家里只有刘雄伦一个人支持儿子的提议,沈志琴和爷爷对刘友林的提议都投了反对票。家里的田是妈妈沈志琴在种,沈志琴虽然老早就听说邻村黑石头村种香葱发了财,但是自己没有种植香葱的技术知识,对于能否有个好收成,沈志琴的心里没有底。爷爷的反对最坚决:“老汉我种了一辈子的稻子,你们现在改种香葱,有谁能够拍着胸脯向我保证一定能有个好收成?如果种砸了,今后一年我们吃啥?”

面对家里人的反对,刘友林采取了逐个击破的方法,种田的是沈志琴,妈妈的意见是最重要的,刘友林把自己从网上收集到的和区上发的教学光碟一股脑全拿给了沈志琴,还时不时地在沈志琴耳朵边吹吹哪家哪户因为种香葱发了财的风。第二次家庭会议的时候,投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面对爷爷的吃饭质疑,沈志琴说:“我们家里前年的收成好,余下了一些粮食,去年的收成也不错,这两年的粮食加起来应该能撑过未来两年,还是种香葱吧。”

2005年的下半年,刘家改种了香葱,那一年的收成不好也不坏,与往年基本持平。但沈志琴说,今年的收成没有提高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不过硬,而不是因为市场价格不好,明年我们还种香葱。第二年,刘友林加大了请区教员到都溪村讲课的频率,刘家的香葱眼看着越长越好。爷爷看着家里的收入增加了,竟也和奶奶一起去听区教员讲的香葱种植课了。

在刘家的实例示范下,都溪村种香葱的人家渐渐地多起来,过去都溪村只有十多户农家种植香葱,现在只要家里有田有地的人家都在种香葱。

庄稼汉是最记人恩情的,刘友林为村里做的,村里人都记在心里,2005年都溪村得到了一个“春晖使者”的评选名额,这称号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刘友林的头上。得到这个称号的刘友林自然是高兴的,但他并没有改变什么,2007年刘友林考上了黑石头小学的教师职务,离开了远教人员这个岗位,但他在业余空闲的时候,仍然会经常上网去查询各种农科信息,将它汇总给继任的远教人员,成为了那发布信息的活动信息牌的数据线。

猜你喜欢
荣登香葱乡亲们
种植香葱
北控人荣登CCTV“中国梦·劳动美”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
64位科技人荣登科学盛典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三位南华人荣登“中国铀业功勋榜”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我与香葱宝宝共成长
香葱连作障碍的成因及其修复试验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