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全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
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呼唤
农业职业教育
要实现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快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企业科技含量偏低、经营管理水平较差、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究其原因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因此要提高农业产业化层次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调整办学思想,改革教育模式,加强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对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要求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截止2007年年底,河北省各类运行比较规范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已达到4 857个,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达180多万户。为此,农业中介和社会化服务需要大量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农业产业链中各层次各类型的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
养目标提出新要求。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小农场主、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联系农工和市场的经纪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全新农业职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调整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优化的教学内容农业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应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条件加强校内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如计算机房、多媒体电脑室、多媒体投影室、校园局域网的建设等,让学生学会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把学生培养成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从根本上打破黑板上种田、教室里养猪的怪圈学校的农场既是产学研的经济实体,又是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和生产示范的校内实训基地,所以学校要制定好校内农场的发展规划,安排好生产和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其实践教学的功能,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专业劳动、教学实习等提供必要条件。要选择和建设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村、场联系点,借地育人。校外实践基地要选择能够代表本行业先进生产水平的经营实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推动教师深造,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以老带新,教科研相结合,组织选拔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水平高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确定教学科研课题,边教学,边研究,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二是安排专业教师到农场、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科技人员请教,从而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三是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将教学、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抓好教师继续教育,聘请职教师资培训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期间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职业教育培养输送的新型劳动者,应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因此,农业职业教育应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观念;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使学生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具备深厚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一专多能,能适应多个职业岗位;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能经受挫折和环境变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