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vs.伊朗
美国《时代》(6月29日)
目前只能假定伊朗总统大选存在舞弊现象,但外界几乎无从知道。不管大选以何种方式收场,它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少有的机会,来观察伊朗社会的分裂。这一分裂并不仅仅限于内贾德和穆萨维的支持者之间。大选首次将伊朗政府最高层面的内部分歧以一种最为尴尬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
神权政治和不满
美国《新闻周刊》(6月29日)
对于目前正陷入选举乱局的伊朗,美国该如何应对?首先,应强调美国正积极和德黑兰进行接触,伊朗当局想要指责一个“侵略性的美国”会变得愈加困难,其次,不应把内贾德和穆萨维归为一丘之貉。穆萨维是谋求改革和反内贾德的代表人物,他的胜利将意味着一个不一样的伊朗。
伊朗起义
英国《经济学人》(6月20日)
在牢牢控制政权30年后,伊朗的神权民主体制正面临由此次选举危机所引发的乱局。伊朗将不经选举产生的宗教权威和其隶属的民选政府结合在一起,其意图是在有限选举空间中,定期给予民众表达诉求的机会。但眼下伊朗民众的诉求显然很多:失业率高,妇女权利受压制,经济低迷,甚至连部分神职人员都对内贾德的民粹主义说不。只准许四位候选人竞选总统的做法,更是将不同阵营的反对派都赶到了穆萨维的旗下。伊朗未来的发展,取决于神权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程度,以及示威者的毅力。神权领导人则面临两难境地:向示威者屈服,神权民主体制根基就将动摇;使用武力镇压,伊朗就有转向独裁的危险。西方国家应小心应对,可以谴责破坏人权和选举舞弊的行为,但应避免支持某一方,因为支持穆萨维只会增强内贾德的实力。
福特危机
日本《要素》月刊(2009年7月)
美国通用公司过去76年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如今已经重组。通用、克莱斯勒破产,留下来的福特提升了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但恐怕这也只是一个暂时现象。福特与破产的两家企业一样,生产的车型偏重于大型车,而且在那两家的财务体制开始好转后,福特的经营基础反而虚弱起来了。
与极端派的抗争
德国《明镜》周刊(6月21日)
为什么伊斯兰什叶派注定会失败?伊朗选举结果揭晓后,穆萨维支持者身着绿色T恤、手缠绿色丝带,为抗议选举结果的不公和追求更多的自由走上街头示威。与其他伊斯兰国家一样,伊朗的什叶派也陷入了防守之势。若穆萨维及其追随者不让步,当局将会采取措施制止骚乱的继续扩大。
幸福的秘密
法國《观点》(6月18日)
幸福,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我们先是初学,然后练习,慢慢熟练,越来越好。悲观主义者认为幸福是一种逐渐消失的智慧,是一种昙花一现的恩惠,它突然涌现,又转瞬蒸发。这并不完全是错误的。但是,幸福也并不是不可掌控的。很多人追求幸福,最后也得到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