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佳欢
绝大多数中国传统武术拳师仍然在走“人际推广”的朴素路子。无论是带学生还是开武馆,而许多拳师的招生基本上还都属于口口相传。
面对中国武术的窘境,已经有人尝试让武术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获得新生和传延发展的可能。可中国武术即将复苏还是变异,尚不可知
從武术“传人”到“网络达人”
带着一身武艺的蒋璐霞考上北体大后,她最早的市场化尝试是在师兄梁闻刚的武馆里当武术教练。
梁闻刚在央视新闻中心做过很多年的记者,四年前,他刚进入北京体育大学攻读体育新闻方向硕士学位时,四处寻找会扔飞刀、身怀奇门绝技的武术老师,在选修课上练了一段时间枪、棍和擒拿格斗后,他发现武术的最大魅力其实在于其实用性。
同时,他也惊讶地发现,自己周围原来有那么多武术冠军。2006年底,他在学校西南门外租下一整层小楼,投入40余万元开了一个武馆,并拉来近20个武术冠军做教练,包括蒋璐霞。
武馆主推实用的“女子防身术”,目标消费者是外国人。蒋璐霞跟同学印了4000份宣传册,跑到清华、三里屯四处分发。
“结果没有一个人来报名,只来过两个人咨询。”她回忆说。
梁闻刚想到了推出一个名教练,来带动武馆知名度。
做媒体出身的梁闻刚决定利用网络这个新媒体,造出一个会功夫的“网络红人”。
考虑到外型、特色后,他选定了蒋璐霞。当时网络上充斥着恶搞、搞怪的“红人”,而蒋是共产党员、保送硕士生。梁闻刚给蒋的定位在“健康阳光向上的女大学生”,并取名为“猫耳宝贝”。
就这样,梁闻刚想创意,蒋璐霞设计动作,两人合作拍摄了一系列在宿舍里玩武术的视频。选在宿舍拍,是因为他们统计过,加了“女生宿舍”标题的视频点击率一般都很高,可以迎合人们的窥私欲。
这些短片形式简单,场景单一,有蒋璐霞用毛巾当双节棍耍,也有学动作电影里的一些桥段,或者用太极拳招式洗被单……都是一些轻松愉快的“生活武术”。
专业电视人出身的梁闻刚,很了解“专业后的业余”效果,有意制造出“网友的一种平视感”。短片只用固定镜头和固定景别拍摄,而且为了突出真实性,不做任何剪辑,有一个视频,蒋璐霞反复在床上蹦来蹦去,重复了三十多遍才成功。
2007年2月,首个“立鸡蛋”的视频放上土豆网后,第一天点击率就超过了3万,三天冲破了10万,蒋璐霞也觉得,“简直不可思议。”2007年,“猫耳宝贝”成为了新浪网唯一的年度网络红人。
到现在,“猫耳宝贝”视频的点击总量已超过1亿,蒋璐霞也有20多个“粉丝”QQ群,每个群里都有一百多人。有很多人因为看了她的视频想去练武,也有要拜她为师的,还有在博客留言要来单挑她的。
而梁闻刚的武馆最后还是关闭了。不过,“猫耳宝贝”这个意外的副产品仍然让他备感自豪。她身上附着的武术文化足以让她的生命力长久,也能够吸引一大批年轻人来关注武术文化。”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猫耳宝贝”的走红很快吸引了媒体的关注,《黄飞鸿》中饰演“鬼脚七”的香港动作明星熊欣欣看中了她,让她出演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战无双》,她与任达华等明星共同参演的影片《灭门》也即将杀青。
可“猫耳宝贝”的成功,最终是推进了中国武术还仅是成就了自己,还需要拭目以待。
少林寺:强势商业推广背后的“武术”标签
在武术推广方面,少林寺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
今年2月,少林寺宣布将按嵩山少林寺在香港兴建少林寺院,以推广少林文化。而早在去年年底,少林寺就以派驻僧团的形式对昆明四所古刹进行托管,流露出住持释永信要将少林文化经由云南推向南亚和东南亚的野心。
最近,上海SMG宣布将与少林寺合作制作大型少林寺系列动画,而“少林围棋院”也即将成立。
古老少林如今的武术推广方式可谓极尽现代、极尽商业。如今的少林寺,已开始涉足旅游、影视、医药、食品、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改革开放后,少林寺起源于唐初的僧兵已转化为表演武术的“武僧团”,其弟子走南闯北,进行世界商业巡演;少林寺的原创舞剧《风中少林》赴美演出两年约800场,演出收入预计达800万美元;而从1985年起,少林寺的旅游收入就已长期稳占河南登封市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
另一方面,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近日更名为“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已帮助少林寺拿到30多个类别、70余项商标的注册证书。河南少林寺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公司注册资金70万美元。
“少林寺”正在以商业和现代的新形象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少林武术”在其中,却更像是商业竞争中的一个凝固的符号。
“我现在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发展少林文化,在解决少林寺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住持释永信曾对《河南商报》这样回应公众的质疑,“我有时候也很为难。”
职业化赛事山雨欲来
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问题在于缺乏赛事平台。其实,中国人对这一领域赛事的探索早已开始。
1998年,中央电视台《康乐年华》节目里有个“擒拿一招”的环节,是武术家教你出招,很受欢迎,一直发展至2007年原班人马打造了《武林大会》。
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推出后,反响惊人——开播仅3个月就成为体育频道晚间收视擂主。截至目前,其收视率一直保持在体育频道前三位。它的确让更多人关注到传统武术。但《武林大会》只能算是一档电视节目而不是赛事,
确实,节目创立以来就在如何制定规则方面争议不断。而擂台对打仅限于同拳种之间的较量,也显得太过局限。
相比之下,内蒙古电视台播出的、引入国际上风行的综合搏击(MMA)赛制节目《英雄榜》在赛制上更为开放,它打出“聚集世界各门派的顶尖高手同台竞技”的招牌。综合搏击被称为最具实战性的比赛形式。然而在中国,职业化搏击选手数量有限,这类比赛的受众熟悉程度还不高。
经过两年多探索,《武林大会》发现,中国传统武术没有职业赛事和职业选手是阻碍发展最根本的问题。
由《武林大会》节目转化而来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这档赛事吸收了全国6家武术俱乐部,它们大多由武校发展而来,每家俱乐部目前拥有20到30名职业武术选手。
针对之前《武林大会》存在的问题,WMA在规则上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而中国武术如此博大多元,新的规则还没开比已惹了争议。对此,WMA出品人阮伟对记者表示自己的决心,“各拳种都自有规矩,要做WMA,就必须删除一些东西。我们只能从没有到有,逐步完善。”
他希望通过三到五年,能把中国的各拳种武术技法逐年逐项放进赛事中来。
这项全新的武术联赛已争取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支持。这意味着,传统武术的推广和发展将正在受到官方的关注。
7月26日,WMA这属于中国本土项目的首个武术职业联赛,即将在安徽黄山打响。不论结局如何,它将给传统武术界带来职业武术运动员、职业武术俱乐部等一系列新鲜概念。
无论个人、机构还是官方努力让武术向“奥运模式”靠拢,中国武术都正在从不同道路、不同角度尝试着自我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