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 蛟
[摘 要]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由来已久,由此造成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不和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三农”问题的产生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依据“两个趋势”的论断,提出了用城乡统筹的理念破解“三农”问题。
[关键词]“三农”问题 对策 统筹城乡
作者简介:尧蛟,1988年6月出生,女,籍贯:四川省彭州市,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攻金融学。
破解“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二元体制由来已久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了快速完成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国家实行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工农剪刀差”;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国家实行了“城乡二元体制”,即农村和城市采取两种不同的体制,人为地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分为两个半封闭的独立运行系统,形成了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不能互动,农村资源与城市资源不能互换,农村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按相同标准配置,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不能享有同样的社会福利。
二、当前不断突显的社会矛盾导致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2003年数据测算,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6倍左右。而且这仅是城乡间的“名义差别”,如果再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对农村居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的各种实物补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如公费医疗、国家对中小学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城市道路、学校、医院等计算在内,城乡的“实际差别”将更大。
(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为1.85:1,到2006年,已扩大到3.28:1。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对36个国家的分析资料,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比例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
(二)农业与工业发展比例关系不协调
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中期,比较合理的工农业发展速度之比应当在2.0:1至2.5:1。而我国2001-2005年,这一比例仍为2.8:1,明显高于合理范围。
(三)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
我国长期实行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经济的战略,大量的财政资金集中投向城市,而对农村投资偏少,使得城市享受着各种政策与资源优势,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事业发展却严重落后,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我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时机基本成熟
(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了基础
GDP从占世界1.8%升至6%,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家财政收从1132亿到5.1万亿元,财政家底愈发厚实,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44.9%,城乡协调共同发展
(二)“两个趋向”的论断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2005年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在向社会庄严宣告:一个“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已经到来。
(三)政策和体制的创新为解决“三农”问题给予了支持
实行了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草业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对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出台粮食收购价最低保护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加大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行户籍和就业制度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
四、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破解“三农“问题的措施
(一)用城乡统筹的理念作好规划
要按照“全域”的理念,切实做好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道路交通污水自来水光纤电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学校医院福利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城乡就业规划、城乡人口素质提高培训规划等,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
(二)从根本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借鉴成都的经验,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纳入财政预算,且要求每年增长比例要高于新增财政增长比例,加大财政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力度,彻底改变“三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要鼓励和引导各种资源向农村转移,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三)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
借鉴成都经验,一是加快承包地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农民的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二是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三是成立农村产权担保机构,扩大农村产权担保物范围。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将农工商三大产业、企业与农业有机结合,有利于非农产业利用自身的资金、信息、管理和技术等优势反哺农业。政府要为非农产业进入农业领域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通过支持龙头企业来间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
(五)深化农村改革
要继续大力推进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农村金融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等的改革,要加快城市建设,增强城市聚集力,提高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形成工农、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和模式。要将城镇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向中小城市人口的聚集和产业的集中。
(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要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治理结构改革,可以借鉴成都在产权制度改革和灾后重建中探索出的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团组织、专合组织等配套的村级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柯炳生。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3]农业部课题组。新时期农村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农业部课题组。新农村建设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5]胡婕。二元经济结构下工业反哺农业的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年7月(下旬刊),总第546期:248
[6]立英,刘金祥。论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经济纵横2005年第8期:2-4
[7]吕天强。关于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思考。南都学坛2005年9月第25卷第5期: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