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安徽省渴望融入长三角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本文将就安徽省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展开论证,提出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可行策略,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对长三角区域进行整合再造,实现安徽省与长三角的共同优化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 区位优势 长三角
作者简介:汪菲菲(1985-),女,安徽巢湖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07级硕士研究生。
一、长三角空间拓展的必然趋势
(一)内在要求
与世界其他城市群相比,长三角的整体实力和带动能力仍有很大不足:长三角区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1%,人口不足全国的6%,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5 ,核心城市上海的GDP仅占全国的4.9%。现在的长三角,部分优势产业需要升级,原有的传统产业需要转移,这就要求长三角附近有一个成本更低的空间,这个更大的经济腹地,需要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低廉、市场广阔、交通条件好等等,长三角的空间拓展已成为必然。
(二)外在要求
首先,长三角周边地区拥有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拥有更多的低成本劳动力,空间的拓展可以使长三角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配置资源,弥补自身不足,打破发展的瓶颈。第二,周边地区己具备一定的产业配套能力,与长三角的产业互补性开始增强,为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提供了较好的、优于其它地区的承接空间,有利于长三角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延长产业链,有利于产生区域发展的联动效应。第三,立足周边地区可以开辟更为广大的内地市场,扩大中心城市生产服务业的范围,从而实现城市服务功能的升级。第四,空间拓展可以实现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直接以省级行政机构参与分工合能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效率、加快区域整合。最后,“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立,使“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建立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在同样的大政方针、政策环境,以及大体相同的发展状态下,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的成功选择,为泛长三角区域的建立树立了榜样。
二、安徽为何能够融入长三角
(一)安徽省的优势
从区位优势来看,安徽毗邻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市场容量巨大,商机无限,而且安徽是我国交通的重要通道,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已建成高速公路1294公里,北京至上海、北京至香港、亚欧大陆桥等铁路干线纵贯境内,省内有6个机场与北京、上海、香港等30多个城市直接通航,境内长江口岸密集,江运海运相通。
从资源优势来看,安徽矿产资源富集,全省已发现138种矿藏,已探明储量的有71种。农业资源丰富,具有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的优势。科教资源集中,有各类科研机构200多家,高等院校80多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0多万人,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是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同时,安徽也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从产业基础优势来看,安徽已形成能源、原材料、化工、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电、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全省煤炭产量超过7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汽车工业产销量居中国第6位,叉车、挖掘机产销量均为中国第一;家电综合生产能力居中国第三。安徽已经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
从投资环境优势来看,安徽不断营造亲商、扶商、安商和富商的氛围,依法保护外来投资者利益,为企业做好服务。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大批省级开发区基础设施良好,已成为安徽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同时安徽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综合素质较高,综合成本很有竞争优势,是理想的投资地。
(二)长三角与安徽省的经济互补性
长三角15市与安徽的具有经济互补性。安徽的煤、电、盐、炭;钢、铁、铜;水泥、塑料建材;粮、棉、油、肉等资源及产品,在华东乃至全国都占有较大优势。加之安徽区位紧贴长三角,交通成本低,人文习惯相近。安徽不仅有国家支持的淮南、淮北、宿州、亳州、阜阳“煤、电、盐、化一体化工程”,还有马钢钢材、铜陵铜材、海螺水泥、奇瑞、江汽集团等对经济有突出贡献的民族工业;近5年内安徽全面实施“861”行动计划,预计总投入12000亿元。未来10年左右时间,铁道部将与安徽共同投资1000亿元,把安徽建成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安徽的腾飞,将拉动房地产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信息电子业、加工制造业、能源、化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将给长三角的大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以上说明,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使安徽与长三角15市的经济互需、互补、互融、互促性得到更大发挥,安徽省与长三角15市都将受益。
三、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策略
(一)安徽省作为长三角的“腹地区”
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不是否定原有的长三角。相反,长三角15市将成为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区”,其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新加入“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城市,等于为“核心区”的进一步腾飞构建了宽广深厚的战略“腹地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区域合作,优势互补,“腹地区”可以为“核心区”提供需求巨大的市场资源,教育有素的人才资源,门类齐全的能源、矿产、原材料资源,成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交通信息资源。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腹地区”可以更加顺畅地融入“核心区”,并接受辐射和带动。
(二)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
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安徽要主动作为,政府应当积极参与并大力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努力当好合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把泛长三角合作的概念推出去,寻求各方最大共识。要积极研究谋划,健全推进机制,选准参与区域发展分工的切入点,争取在更多方面与长三角对接融合。要立足现有产业优势,把握用力方向,着力发展能源原材料产业、以汽车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产业,加快形成与长三角多层面的产业关联,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发展特色农业
未来安徽将把农产品深加工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密集区,使安徽成为“泛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是安徽省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也是许多县的优势产业。安徽省将加快建设皖北、皖南、省会经济圈和沿江和4大农产品加工密集区,使安徽省成为“泛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四)明确未来发展定位
我省发展的定位应当是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资源大省向加工业大省、人口大省向经济大省跨越。围绕这一思路,安徽省将继续强有力地推进“861”行动计划,即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能源、原材料、化工、优质安全农产品、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8大重点产业,积极实施防洪、保安、通息、生态、信用、人才等六大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范从来《苏州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2]程必定《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及政府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