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宗
[摘 要]现有扩大农民消费的措施很难真正刺激农民消费,农民收入水平低是影响农民消费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扩大农民消费必须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工夫。
[关键词]扩大消费 农民消费不足 农民收入
在扩大出口很难见效的情况下,理论界和各级政府都把目光瞄在了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上,尤其是盯在扩大农民消费上。在扩大农民消费上,各级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搞了以财政补贴为推动的“家电下乡”活动等。但是,农村消费能否刺激起来,或者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起来,有哪些因素影响农民的消费,现有扩大农村消费的措施到底有多大成效等问题,都值得深入分析。
一、扩大农民消费现有措施的成效分析
为了扩大农民消费,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以财政补贴为推动的“家电下乡”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从2007年12月起商务部和财政部在山东、河南、四川及青岛三省一市进行了“家电下乡”试点,对农民购买电视、冰箱、手机3类产品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2008年12月起试点地区扩大为14个省(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洗衣机被增列为补贴产品。目前下乡补贴产品已扩大为10类,摩托车、汽车也名列其中。“家电下乡”活动对刺激农民消费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据商务部的统计,2008年3月份,“家电下乡”产品实现销售数量148.5万台、销售额22.4亿元,分别比2008年2月份增长70%和72%,2008年全年仅财政补贴资金就达到104亿元。2009年2月份以来,全国各类“家电下乡”产品日均销售总量30844台,销售额达4607万元,因此从统计调查数据来看,通过“家电下乡”等措施,对扩大农民消费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客观分析后,不难发现“家电下乡”的成效远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
首先,从“家电下乡”产品的销售增长来看,实际效果没有表面数字显现的这么明显。根据有关部门及地区的统计数字,“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在很多地区确实有显著增长,尤其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显得特别明显。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为了有效实施“家电下乡”,地方政府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一些地区甚至对“家电下乡”组织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因此可以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的显著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许多地区政府部门通过“坚持不懈”的检查、考核、评比“压”出来的,显然这种“压”出来的增长很难长久维持。
其次,从农民购买行为来看,家电补贴真正刺激的是那些“原本要买”或“可买可不买”的农民的消费,而大多数没有购买能力的农民仍然难以承受13%补贴后剩余87%的购买支出,这些农民的消费很难刺激出来。即使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农民,对于汽车、摩托车等大额消费品,13%的补贴仍不足以刺激其对该类产品的消费。以价格4000元左右的摩托车为例,扣除13%即500元左右的补贴后,农民仍需要支出3500元左右,而且10%的购置税、3%左右的消费税恰好抵消了13%的补贴,所以很难调动原本没有购买意愿农民的购买积极性。
再次,从“家电下乡”补贴的获得来看,农民购买家电后,需在规定时间内,持购买发票、身份证、户口薄等到户口所在乡镇财政部门申报补贴,经乡镇财政部门审核和县级财政部门确认后,才能得到补贴,如果碰到相关工作人员不负责或者某些环节出现问题,农民要往返几趟才能拿到补贴。很显然,农民要获得补贴需承担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甚至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部分农民怕麻烦或不愿意承担较高的成本而放弃获得补贴的现象,尽管只是个别现象,但也已经说明问题了。不难看出,过于繁琐的补贴获得手续弱化了“家电下乡”对扩大农村消费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现有政策措施下,尤其是把“家电下乡”作为扩大农民消费的主要措施下,农民消费很难真正刺激起来,效果很难明显。
二、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分析
把扩大消费的重点瞄在扩大农民消费上,无疑是正确的,因为长期以来,农民消费确实明显不足,如2008年农民消费额只占全国消费总额的32%。但是,农民消费为什么长期不足呢?我们可以罗列出一系列原因,如农民收入水平低、消费观念传统、农村消费环境差、消费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理由无疑都是成立的,但在如此之多的原因中找不到根本原因,也就找不到根本“症结”,进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采取措施。
从一般意义上讲,农民消费能否刺激起来,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农民是不是有钱,二是农民是不是有钱不花。如果是农民有钱不花,即农民有消费能力但因农民消费观念落后、储蓄倾向明显等而不愿意消费,那么刺激农民消费的“应急”措施显然可以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如果农民没有钱或者说没有消费能力,那么任何刺激农民消费的“应急”措施都很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消费理论,决定消费需求水平的有两个因素,一是收入水平,二是边际消费倾向。二者和消费者消费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收入的增加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重。收入水平可以说明消费者是不是有钱,边际消费倾向可以说明消费者是不是有钱不花。从我国农民边际消费倾向来看,2001-2007年,农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高达0.916,显然农民边际消费倾向对农民消费不足没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农民总体上不存在有钱不花的问题。从我国农民收入来看,农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和城镇居民相比收入差距较大。如2004-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分别为3.21:1、3.22:1、3.28:1、3.30:1和3.31:1,到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4761元,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15781元的收入。显然,即使中央出台“一揽子”利农政策的2004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是持续扩大的,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可见,农民收入偏低是造成农民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所以要真正扩大农民消费必须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工夫。
三、简短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要真正扩大农民消费,必须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但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扩大农民消费岂能是“一日之功”。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还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方针,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拓展农民就业及增收渠道、加强农民培训、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诸多方面作长打算、下长功夫。唯有如此,农民收入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消费才能不断扩大。否则,任何“临时抱佛脚”的措施都是徒劳的,甚至“临时抱佛脚”的措施都很难找到。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也曾因宏观调控过度把经济调控到了“低谷”,当时也开出了扩大农民消费的“药方”,但终究因农民收入及消费能力低而仅仅是“有方无药”,结果自然是农民消费“启而不动”、“扩而不大”。这也说明,只有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才是扩大农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长久之计。也只有这样,当经济增长再次出现低迷时,不用理论界和各级政府挖空心思地去找那些“临时抱佛脚”的措施,农民消费自然会“不启而动”、“不扩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