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明
摘要介绍了宣城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现状及其采取的工作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现状;措施;问题;对策;安徽宣城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339-01
1宣城市农业标准化开展现状
至今为止,宣城市已有105个品种分别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认证,占安徽省认证总数的近1/6,位居全省前茅。其中有39家企业,56个农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认证面积29 085.2hm2,产量30 713.5t、禽蛋1 100万只、生猪1.8万头。绿色食品23家42个产品,环境监控面积31 287hm2,产量69 248t。有机食品认证6家7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34家,其中茶叶达6 113 hm2,水产品达22 333hm2。2001年宣城市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项目实施以来有20多个企业和基地被市政府授予示范单位称号,全市建立了10个家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威等7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太阳禽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列认证。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基地农产品销售价格普遍提升,农民因此得以增收。同时,农产品标准和控制监督体系开始起步,农业投入品执法监督也进一步强化。
2主要措施
2.1政府推动,舆论宣传
由于宣城市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工作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宣城市委早在《关于做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突出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基地建设,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适应苏浙沪等销区市场的需求。同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意见的通知》,2003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努力把宣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大市和绿色食品强市。2004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又为获得全国家禽、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农牧企业和基地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为鼓励发展安全食品的生产,各县、市区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如宣州、广德、宁国、泾县、郎溪等对每获得1个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及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企业给予1~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宣城市安全食品标志认证步伐。宣城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除了做好向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宣传外,特别注重向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宣传,以“科技下乡宣传月”为契机,采取了会议、广播、电视、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把农业标准化生产每个关键技术环节宣传到农户、宣传到企业、宣传到车间、宣传到企业每位职工。同时还加大地方党报的宣传力度,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进行系列专题报道。
2.2加强执法,依靠科技振兴
农业标准化生产,首先要有合格的原料,而原料生产首要选择好的基地和开发品种,建立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保护区排放污染物,特别注重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禁止对基地作物使用农药,力争堵住源头。为加强农药的安全使用,宣城市政府以宣政办[2003]39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农药安全使用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宣城市农委以宣农明电〔2003〕26号文下发关于加强农药安全使用与监督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同时印发了对宣城市农药经营户(单位)的公开信。针对宣城市区域特点和优势农产品布局,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先后制定了茶叶、大米、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多个作物和品种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及相应的技术标准。
2.3建立健全体系,强化监督管理
为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防微杜渐,确保宣城市安全农产品是符合标准、受市场欢迎的,并且是消费者放心的农产品,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宣城市7个县市区目前都已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安全农产品生产管理工作,目前已有16人具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查员资格,1人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产品检查员资格,3人获农业部绿色食品检查员资格,7人获农业部绿色食品监督管理员资格,根据业务部门的安排及无公害、绿色食品管理办法规定,每年都要对区域内获绿色食品认证的基地和产品进行年检,对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的企业进行检查和产品抽检工作。
2.4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开发
为努力实现宣城市“三生”一体化(生产、生活、生态)、“四品”系列化(品种、品质、品牌、品位)的目标,宣城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特别注重面向农业龙头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在市场预测和流通、基地建设、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特别是在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有较为完善的产业化经营机制。目前,宣城市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数已通过安全食品标志认证或正在积极组织申报。
3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力度不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种子市场整顿不彻底、禁限用农药管理不严、替代农药推广滞后、产地环境被污染等原因,一些农产品药残及有害物质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滞后,一些企业加工工艺和设备相对落后,建立起标准化生产加工制度和现代化质量管理制度的企业少,安全生产、质量监管和品牌培育难度大。三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宣城市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多,务农劳力素质有所下降,农民对农残控制、安全农药的使用及用药安全间隔期不能很好掌握,给优质农产品基地实施无害化操作增添了难度。四是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尚未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尚不健全、质量安全工作基础薄弱。另外,目前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部门职能不明确,存在多头执法、职责不清、协调困难等现象。
4对策
4.1注重抓好安全农产品的质量管理
安全农产品标志使用有效期一般为1~3年,在这几年中一定要做到“三个要”。一是切实做好基地的建设工作,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措施和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狠抓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堵住源头,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员队伍的职能作用;三是牢固树立为企业和农民增收的服务意识,不断强化对基地农户的培训工作,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帮助解决好市场接口问题,从而使获得认证的品种打出品牌,使获得认证的企业做大、做强,使基地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
4.2正确处理好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生态农业之间的关系
发展安全食品,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把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与当地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可持续性,系统内的物流才能达到良性循环。要牢固树立安全农产品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必然产出,是生态农业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的观点。通过对基地建设,使农作物化学品的投入得到有效控制,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而使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4.3抓产销结合,切实为农民增收服务
农业标准化生产一定要树立大局观念,要树立品牌形象,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狠抓市场接口问题,只有这样,农业标准化生产才具有生命力,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前提下,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产业化经营,产、加、销一体化开发。
4.4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主体不明、体制不顺、执法不力、管理不严等。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在建立农业标准体系的前提下,要切实抓好推广实施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直至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无害化。
5参考文献
[1] 景延秋,刘聪利,成应杰.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9(1):176-177.
[2] 张伟萍.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322.
[3] 李利民,艾比布拉·买买提,王强,等.发展农业标准化势在必行[J].农业科技管理,2008(3):38-40.
[4] 涂立超.我国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对策初探[J].农业科技管理,2006(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