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全
人有喜怒哀乐,孩子出于本能,也就会有不良的情绪反应,但父母应清楚,孩子的情绪是受孩子情感本能支配的,不良的情绪有它自身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疏导它。
很多家长忽视孩子的情感本能,更谈不上对孩子不良情绪的疏导。上海有一位幼儿园老师在一次与幼儿的谈话中,涉及到了“哭”的话题,因为孩子哭的情绪最能反映他们内心的需要、不满和困惑。据她的统计,有16个孩子的哭由家庭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行为引起,如,“妈妈打我”“我钢笔字写得不好,爸爸就骂我”“爸爸妈妈吵架,我很伤心”“我没错,妈妈还打我”等。另6位孩子哭是因交往受挫,如,“没有人和我做游戏,没有人和我做好朋友”“因为我做错一点事,小朋友就不理我”等。因内心需要得到满足而感动得哭的只有1人,“我过生日,小朋友们都和我捏握手,还抱抱我,我太感动了,就哭了。”老师将孩子的心声与情绪写在与父母交流的黑板栏里,引起这些父母的关注。
当孩子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时,通常表现出发怒、哭叫、抑郁等不良情绪。表现激烈的孩子会与父母发生对抗,例如顶嘴。有一位父亲,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一次出差在外,不惜花费重金给孩子买了一件非常好看、非常有特点的玩具。孩子得了这玩具,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过了没几天,父亲发现这玩具不见了,一再追问之下,孩子坦言是送给了自己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父亲对儿子的行为大为恼火,狠狠地将儿子斥责了一番,以为儿子不该把如此贵重的东西轻易送给别人。但儿子偏偏不认这个理,情绪激动地与父亲“顶嘴”,认为玩具既然由父亲送给了自己,自己便享有处置的权利,送给朋友并无不可,跟玩具的贵贱无关。
孩子的反抗并非是故意要和父母作对,而是他们的情感世界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同和尊重,导致他们的情绪反应。父母其实首先应平和地分析孩子的行为再与之探讨是非曲直。
有一位小男孩每天回家都很晚,一回家父亲就批评他,只有父亲说他的份,没有他说话的机会,因为说了也白说。男孩发现原来父亲根本没听他的,只顾着发泄自己的情绪。于是男孩问他父亲:“爸爸,我能复述你刚才说的话,但是你能复述我刚才说的吗?”父亲一时语塞,因为父亲根本没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根本不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
家长意识到并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世界,在日常活动中就不应只关心孩子学到了什么,而是应关心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应只关心孩子行为的好坏,而应关心他们对善举有没有积极向往的意愿;不应只关心孩子有没有学会某方面的技能,而应关心他们欣赏什么,推崇什么,尊重那些符合孩子的天性的情绪反应。
还有就是孩子发脾气的情绪值得父母关注。有时候孩子生气是因为受了某些刺激,比如孩子在课堂上被老师训斥了,回到家中闷闷不乐,父母应倾听孩子的心声,或者让孩子去玩耍,进行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使之将怒气发泄出来。孩子在家中发脾气,可以先任其发泄,事后再与之理论,使他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父母也要修正自己的言行,帮助孩子疏导不良的情绪。此外,父母不要把在工作中的情绪带人家里,造成整个家庭情绪的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