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碳交易市场定价权

2009-07-05 06:53马万柯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22期

马万柯

摘 要:随着CDM交易机制的发展,关于碳交易定价权的争论也日益激烈,中国作为碳交易市场上的最大供应国,谋求定价权势在必行。基于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我国谋求碳交易定价权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指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京都议定书》;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哥本哈根会议

中图分类号:F4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23902お

0 前言

缘于《京都议定书》之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交易机制,让世界各国都垂涎不已。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都顺势而为,甚至曾经反对《京都议定书》的美国也改弦易张,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毋庸置疑,一系列国际社会气候法案的出台必将会带来巨大的能源市场。而中国作为这个能源市场上的重量级卖家,拥有84%的CDM一级市场份额,却未能如愿以偿的掌握碳交易的定价权。为了避免中国在新一轮的国际经济浪潮中再次失声,谋取碳交易的定价权势在必行。

1 CDM机制下的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

1.1 国外市场的发展状况

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全球碳交易市场依然保持爆炸式增长态势,交易额高达910亿欧元。而且这种涨势会在哥哈本根会议之后得以持续。以日本为例,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2.4亿吨,按《京都议定书》规定日本2008年排放量应减为11.6亿吨,但其2002年的排放量已达13.3亿吨。日本政府决定通过CDM等每年向海外购买2000万吨,即2008到2012年的五年当中购买一亿吨。但是2008年,日本实际签约的只有638万吨,与其规定的年购买量2000万吨相去甚远。可以想象,哥哈本根会议之后如果有了更加明确的减排实施计划,日本的减排压力会骤增。这必然增加其通过CDM增加其购买量。此外,美国的可能加入和欧盟的助推也是CDM碳交易市场扩大的催化剂。

1.2 国内市场

对于中国而言,碳交易及其衍生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据世界银行测算,全球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超过2亿吨。发达国家在2012年要完成50亿吨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中国市场出售的年减排额已达到全球的70%,这意味着未来至少有30亿吨来自购买中国的减排指标。特别是CDM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的CDM潜力占到世界总量的48%。而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在联合国气候相关机构成功注册的项目也居于世界第一。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成功注册的CDM项目居世界第一位,总量达到622个,占34.78%。除外,世界银行的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预期每年将会产生超过184亿的减排额度,占到了实际每年减排额度的近60%,远远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个“碳时代”中无疑将会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国家。

2 CDM交易下碳排放价格的现状

首先,碳交易市场的分类。通常情况下,碳交易可以分成两大类:其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买家在“限量与贸易”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譬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或者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的欧盟配额(EUAs)。这通常被认为是二级市场。其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典型的此类交易为CDM以及联合履行机制下分别产生核证减排量和减排单位(ERUs)。由于我国是《京都议定书的》非附件一国家,因此我们并不能直接开展基于配额的交易。

其次,碳交易的历史价格。2002年,荷兰和世界银行首先开始碳交易时,碳排放的价格为每吨5欧元左右, 2004年达到6欧元,到2006年4月上旬,已过了31欧元。目前发达国家通过CDM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额度的需求为2亿4亿吨,每吨的价格在1520欧元,最高可高达25欧元。在占据全球碳交易85%以上的欧盟碳交易市场,2008年其价格达到每吨23欧元。但这通常都是二级市场的统计数据。相对于一级市场来说,碳交易的价格往往显的不尽如人意。

下表是我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于项目的碳交易,规模分为小、中、大。根据我国发展改革委已经批准的并且已经注册成功的CDM项目及相应的减排额度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