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研究

2009-07-05 06:53任远远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22期
关键词:软实力关系

任远远

摘 要:“软实力”这一概念自从其提出之日就成为学术界孜孜不倦讨论的课题之一,探讨“软实力”的问题,自然无法抛却与之息息相关的“硬实力”,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从二者的内涵出发对其关系进行梳理,认为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关键词:软实力;硬实力;关系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4402お

1 “软实力”的概念界定

2007年10月,“软实力”一词首次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报告中,构建当代中国软实力已经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软实力”究其定义,目前比较普遍的理解是指一个国家以非强制方式运用全部资源以争取他国自愿理解、认同或合作的能力。其实,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有了关于软实力的中国式表述。

《孙子兵法》(谋攻篇)曾提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武力攻城则为下策,而最佳的战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它是一种“攻心”软策略,倾向于精神、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力—即我们今天所谓的“软实力”来实现。

《道德经》中也这样论述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因此,老子认为“至弱”者方能“至坚”,方可有驰骋天下之力,弱可胜强,柔能克刚。

在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中,曾有“霸道”与“王道”之说,持“霸道”者主张“攻身”,持“王道”者主张“攻心”,这两种理念与今天的软实力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表现出了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软硬两种实力运用方式的不同价值取向。

自从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以来,人们就对“软实力”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报以日益高涨的热情。传入中国之后,它获得了“软权力”、“软力量”和“软实力”三种对应的形式。而笔者最认同的并且也是在学术界最流行的叫法还是“软实力”,从合法性角度来看“软实力”的行为体的实力一般不涉及合法与非法的问题,行为体的实力大多是其与自身的资源多少有关;从行为体的相互关系上看,权力意味着权力拥有者与权力对象间的一种特定的相互关系,而实力则比较单纯,多指两个或多个行为体间的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简单对比关系,指行为体相对实力的大小,并不表示行为体之间具有特定的相互关系;从目的性和意向性上来看,实力仅表示具有影响他人行为或态度的能力,至于是否有运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或意向并不明确;从强制性和有效性上看,实力不一定具有强制性,更不必然具备有效性,只有当实力运用成功时,才会具有强制性和有效性。因此,综上分析,“软实力”是一个更加客观、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概念界定。

2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将实力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是约瑟夫•奈的卓著贡献。但是对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约瑟夫•奈本人目前并没有给出富有说服力的解释。在此,笔者尝试着根据“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不同内容,给二者的关系做一个大致的梳理。

“软实力”来自于对资源的柔性即非强制性运用,而“硬实力”来自于对资源的强制性运用。

2.1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区别

“软实力”与“硬实力”都是以国家资源为来源的实力,其最根本的区别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资源的运用方式不同。“软实力”是对资源的柔性运用或非强制性运用,是一种合作型实力,通常体现为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同化力和感召力。

(2)对资源运用的效果不同。“软实力”的效果是使别人自愿支持或服从,也即心悦诚服,因而其影响以渗透的方式持续不断的发挥作用,而“硬实力”的效果则是威胁或迫使别人服从,别人是屈服而非信服,当“硬实力”停止使用时,别人可能会不再服从。

(3)两者的作用方式不同。“软实力”是通过接触、沟通、交流等方式以价值观、文化、政策、制度和规范等的力量去潜移默化地改变别人的观念和认同,或说服别人相信某些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以产生吸引力和追随力量;“硬实力”则是通过武力打击、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等方式威胁或迫使别人去干他们不一定想干的事情。

(4)两者运用的时机不同。“软实力”一般更注重平时的运用或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前进行运用,以期能在关键时刻争取到有关各方的支持或为重大事件的解决创造有利的条件;而“硬实力”一般则更注重在关键时刻或最后时刻对敌方实施武力打击或暴力惩罚,是在“软实力”难以发挥作用或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使用,是国家维护利益和安全的最后手段。

2.2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联系

“软实力”与“硬实力”作为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虽具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也有密切的联系

(1)“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是以资源为基础。“软实力”和“硬实力”分别来自对与资源的不同运用方式,但两者都是以资源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资源,软、硬实力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一个国家资源的增长,比如经济规模的快似扩大科学技术水平的需素提高、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发展,既可以增强本国的主流价值观、文化的吸引力,实际上也提高了以强制手段实现国家某一战略目标的能力。

(2)“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构成国家整体实力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硬实力”体现的是国家硬的风骨,在反击侵略、保卫主权和领土安全,在抵制制裁、反制威慑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软实力”则体现的是国家软的品质,在消除疑虑、取得信任,在争取合作支持、提高国际威望、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约瑟夫•奈指出,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软、硬实力”二者缺其一,都很难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软、硬实力都分别是彼此的无形延伸和有益补充,任何一方面的成功运用都有助于另一方面的促进和增强。比如,具有强大“硬实力”的国家的价值观、制度和文化等相对更具有诱惑力和渗透里,而国家对“软实力”的成功运用,不仅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弥补“硬实力”的不足,为“硬实力”创造更加有利的施展环境,甚至还可以在国际竞争中达到“不战而胜”的境界。

(3)“软实力”与“硬实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硬实力”使用不当,不仅会使国家的资源遭受损失,同时也会使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国际形象等受到直接损害,从而使国家的“软实力”减弱。例如,自2003年伊战开始,美国就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有资料显示,因美国政策而涌现的新恐怖分子,要多于其消灭的恐怖分子。据英国广播公司2007年3月份公布的一项对27个国家的2.8万人的调查结果,美国的国际形象日渐恶化,对其持负面看法的人达到51%,持正面看法的人仅为30%,其中伊战和虐囚是主要原因。对此,马里兰大学负责国际政策民意研究计划的史蒂文•库尔说:“看来世界各国人民都对追求军事力量的国家不抱好感”。同样,如果“软实力”运用不当或不能同步提高也会影响和制约国家“硬实力”的发展。向全世界推销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念是当前美国安全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没有顾及各国的实际状况,其效果并不理想,有时反而损害了美国“硬实力”的发展。比如,2001年美国利用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汗阿巴德军事基地,美国的军事力量首次进入了此前一直被认为是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中亚地区,乌也成为美国在反恐方面的重要盟友。但后来,为推动乌兹别克斯坦的民主改革,美国暗中支持乌国内的政治反对派,即所谓的民主派人士,在乌引发了“安集延骚乱”,引起了乌总统卡里莫夫的高度警惕。2005年7月29日,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向美国驻乌大使馆提交照会,要求美军在180天内撤出汗阿巴德军事基地;8月26日,乌议院上院通过决议,正式要求美军撤出汗阿巴德军事基地。最终,美国不得不从乌兹别克斯坦撤出军事基地和驻军。

参考文献

[1]@韩勃,江庆勇.软实力中国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孟亮.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软实力[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3]@陈正良.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唐晋.论剑: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式软实力(壹)[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桂立(1979-),女,湖北武汉人,中南民族大学思政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软实力关系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