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影响

2009-07-05 10:02李雪征
现代经济信息 2009年2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中华人文

李雪征 黄 伟

摘要:弘扬人文精神、加强人文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课题之一。本文以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及高等教育的关系切入主题,对人文精神在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传统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高等教育

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高等教育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建立在文化选择的基础上的,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整理、继承、传播;而对陈旧的糟粕淘汰、摒弃。传统文化在范围上是指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世界四大文明系统,即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欧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印度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核心的。它具有两重性、弥散性、民族差异性、历史承续性和统摄性等几方面的特点。

(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1.重视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因素对塑造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先决性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所包含的精华部分,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2.抵制和摒弃传统文化中的腐朽因素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起着反向的对比作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认识到传统文化中腐朽和落后的文化,将会对我们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高等教育在培养人们具备人文精神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等教育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在高等教育的每个角落。

1、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高等教育中不论何种专业,都是要培养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人才,这就需要一些共同的课程,即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2、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也体现在办学理念上。高等教育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但更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所以,高等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3、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中也渗透着人文精神。文科的专业知识本身就包涵着人文精神。理科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要使学生了解科学与社会和人的关系。把这种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自然就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4、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还体现在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上。高等学校应建立浓郁的学术气氛,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学风和校园文化,将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提升。

二、人文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现状

大学的人文精神是它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的灵魂。然而,在物质生活现代化的今天,大学却存在着对人文精神培养的弱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大学人文精神的形成难在实践。我国当前的人文教育大多偏重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启发、引导,而在实践感悟方面做得很不够,大学生参与的人文实践活动很少。

2、人文教育缺乏在实践教学方法中的创新。当前的人文教育大多局限于人文知识的层次,多是因为在方法上难以摆脱科学教育的影响,难以实现方法上的创新。

3、大多数人文教育不能做到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许多高校为了搞好人文教育,只是大幅度增加人文必修课、选修课和社团文化活动,却没有将其渗透到专业教育中。

4、高校人文教育资源缺乏。近年来高校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张,但是教育资源的投入远远没有跟上规模的增长,加大了人文教育的难度。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进行阐释,使我们能够更深刻的了解在高等教育中贯穿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以及人文精神对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影响。大学唯有进入人文,才能在培养者和被培养者的人格追求中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三、传统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资源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

1.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和谐的人文品格。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理想是和合精神。学习中国文化中“贵和”的和谐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完善自己的身心人格。

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忧患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的辩证精神,了解爱国志士的感人业绩,有助于唤醒大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

3.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国传统以人格为重、以公利为先的道德人格观,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二)传统文化中的落后腐朽思想对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也有负面影响

1.中华传统文化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崇尚等级权威,缺少批判精神。传统文化对等级、权威历来是推崇备至的。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缺乏对前人和权威的反思,使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相对很少,失去了对不同观点的批判精神。

2.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中庸,缺乏竞争思想和创新精神。这种价值观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但同时“中庸”思想也使人缺乏竞争意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那些思想活跃,思路开阔的学生的需要被忽略,教育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意识的培养成为空话。

总之,传统文化中精华的吸取与糟粕的排斥,往往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换,因此,高等教育在文化交流上的作用特别值得重视。同时,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高等教育,发扬高等教育的学术精神,在高等教育中要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并要调整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念和营造一种适合大学人文精神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更好的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其糟粕。

参考文献:

[1]王剑波,人文教育之于大学使命[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6):17.

[2]张应强,论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6(3):8-10.

[3][4]顾明远,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1):26.

作者简介:李雪征,(1984.1),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山东经济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中华人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