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琴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诚信越来越重要。然而会计信息失真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并深刻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旨在为提高会计诚信提供具有现实借鉴。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及成因分析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管理职能,其本质是对经济活动过程的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生成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近几年国内外连续爆发会计失信丑闻,使社会公众对股市、对会计失去了信任感,并影响到整个社会信用的可信度,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产生怀疑,造成整个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为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成因对当前解决这一瓶颈有着较为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如是说。可见诚信在会计行业中的重要性,一旦会计信息失真,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其主要体现如下:
(一)投资环境恶化,损害市场经济秩序
对于投资者,在投资市场中的决策主要依据来源于该公司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到有关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是否能够利用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社会经济和谐有序地进行。同时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信用经济,没有或者缺乏信用,市场经济就不能持续。如果会计信息失真较多,直接影响国家税收,结果是各项经济指标失实,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不符,危害了正常的市场经济运行。从中国的郑百文、银广夏,到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及法国的维迪旺,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损害企业自身利益,阻碍其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如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生产成本,信贷政策的制订,基于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偿还过去的贷款,而要了解这些信息主要是通过各种会计记录。如果有虚假的会计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将难以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同时,由于会计信息不真实,使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削弱,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损失。一个典型案例如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股”。2002年3月,公司因其财务造假被实行特别处理,股票变更为“ST生态”;同年5月13日,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三)对社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从近几年来,呈现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的大量案件来看,会计人员违法往往和假账有关,腐败的现象也常常是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中发现的。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成为约束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瓶颈”,不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誉观。在我国开展建立社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同时,缺乏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将起到负面作用,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认识,会计诚信缺失会危及会计行业自身,使会计的权威性受到影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近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已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使会计受到严峻的挑战,给会计行业的信誉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利益驱动促使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违法乱纪,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动,两者往往相互关联的。在政治上,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目标的不完善客观上造成了单位业绩放大,经常造假。目前政府尚未完全理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种制度的存在,势必迫使经营者通过会计违法乱纪的行为,通过对会计业务的虚假处理,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上, 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相关利益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等经济利益。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原因。
(二)造价成本低是促使会计失真
我国目前涉及会计诚信问题的法律很多。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但在执行中真正受到处罚的却很少。会计造假与普通商品一样,虚假的会计信息也存在供给与需求。对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造假者就肯定会做出造假的选择。而在现阶段,由于“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执行难”、“难执行”现象还时有存在,造假的成本远小于获得的利益。可见,处罚不力是会计诚信的最大障碍。
(三)会计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
目前会计原则的不完善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的会计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人员或操纵者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如提前对收入确认,推迟确认费用;会计人员对会计实务使用的原则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人员或操纵者很容易过高估计成本和损失,低估收入来操纵利润;此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实质内容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四)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较低
在我国现阶段,部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实事求是,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坚持依法办事。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中饱私囊;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个人享乐,经不起物质、权利的诱惑,在首先观念上出现偏差,蜕化甚至沦丧;还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对会计工作缺乏信心,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避之甚远,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结语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与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然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会计界行业应对其认真分析研究,为下一步采取相应对策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雷又生,耿广猛,王秋红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2004,(2).
[2]王荣华.谈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J].财会月刊,2003,(2).
[3]黎志云.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企业参考,2006,(12)
作者简介:杨志琴 (1975—)女汉 籍贯: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学历: 本科。职称: 会计师 职务:单位会计工作单位:吴忠市市政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