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有朝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理念的更新
冯有朝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重庆分公司400041
摘要:会计准则体系一方面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已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大潮,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却有着较大差距。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公认、科学的会计标准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确保生成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促进企业国际贸易交流和投融资活动。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理念更新
一、产生新理念的背景及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1. 产生新理念的背景
会计理念决定了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会计方法的选择。是形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传统的会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经济环境需要。新准则正是在这种迫切要求下应运而生.适时地采用了新的会计理念。新准则出台后,确立了以基本准则为主导、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为具体规范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
2.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1)新准则正确处理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
新会计准则体系充分考虑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与趋同绝大部分会计政策和方法与困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是一致的,总体保持了两者之间较高程度的协调和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存适当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保留了一些与国际准则之间的一些差异。
(2)新准则还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三个特点
整个准则体系,既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司,又考虑了中国的国情。有了这套新会计准则系统,即使现在没有,将来也能出现的新会计业务,也可以根据基本会计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理念的更新
1.会计目标导向变化
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关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当前有两种观点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于报告和解脱受托责任,财务报告就是向资源所有者(股东)如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经营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决策有用观则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即强调信息的相关性。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财务报告的目标是这样叙述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由此可见,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包涵了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
2.财务报告重心转移:从利润表到资产负债表
(1)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会计学上的收益是指本期已实现收入与其相关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反映了一定期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会计信息使用者非常关心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其决策。收益在计量时产生了两种计量观念: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
收入费用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以实现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以此为基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了利润表上,首先考虑从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收入和费用的直接计量人手,然后根据收入和费用的变化来确认收益。
资产负债表观则认为,收益计量从属于资产的计价,一般是通过重置成本会计或定期对期末资产进行估价来求得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净增量,并以此作为当期收益。以这种观念为基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了资产负债表上。首先考虑应从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入手,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从新准则中可以看到,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相应地,财务报告的重心也逐渐由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2)新准则中资产负债观的具体体现
在原准则中,权益法将企业取得的收益全部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而新准则中要求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如果被投资企业当期不分配股利,则投资企业就不确认投资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规定.对所得税的确认及计量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资产负债观来计量收益,从而确定本期的所得税,这体现了对资产负债表的重视。采用资产负债观的观念。可促使对企业在报告日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恰当评价,提高预测的价值。而相比之下,利润表债务法采用收入费用观来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从而注重收入和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中确认的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注重暂时性差异.在资产负债观下,暂时性差异反映的是截止某一时点资产和负债计入会计收益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是与截止该时点所估计的未来与该项资产和负债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动情况相联系的。因而是一个累积的概念。
新准则还引入列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概念,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应与其他资产和负债分开列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应与当期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区别开来。以上都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观念,实现了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财务报告的重心也转移到了资产负债表上。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准则的颁布。我国的会计理念正在逐步地转变和更新。新企业准则会计体系在整体框架、内涵和理念上体现着国际趋同的大方向。将我国会计提升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将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对会计理念的更新意识,一步一步向实质性趋同靠拢.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等效。
参考文献:
[1]刘泉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2006,(03).
[2]李勇、左连凯、刘亭立,《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研究:美国的经验与启示》.会计研究,2005,(12).
[3]李红,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比较中国农业会计2008-10.
[4]沈献忠,论新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不对称科技创新导报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