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固定资产的计量属性选择

2009-07-05 10:02华允谦
现代经济信息 2009年23期
关键词:计价公允计量

华允谦

摘要:会计理论对会计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会计理论中应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作为会计实务操作中的一个环节,资产计价应当根据资产种类性质、经济环境、企业发展模式以及会计准则的规定来运用各种计量属性确定资产金额,在综合运用中做到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协调统一。固定资产由于种类不同,也应选用各种不同的计量属性进行资产计价,具体需要按照各自的性质确定。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资产计价固定资产

引言

会计作为操作实践性强的一个实务过程,对它各个环节的操作评价和分析属于实证研究的范围。根据1966年颁布的《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提出的观点,会计理论是指“一套紧密相连的、假定性的、概念性的和实用性的原理的整体,构成了对所要探索领域的、可供参考的一般框架。”一般来说,会计计量包括资产计价和利润确定两个方面。资产在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会计理论中,资产计价也是一个核心问题。

1.资产计价中计量属性选择的协调性

资产计价问题是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在早期的会计理论中,从投入角度采纳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来计量资产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变动等新的经济因素出现,单纯以历史成本属性计量已经不满足会计目的和职能要求,因此,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开始进入资产计价领域,还催生了可变现净值等资产计价的新的计量属性。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也就是会计信息的获取者,更注重于企业的产出层面,即价值层面,而不仅仅是过去时的投入层面的成本因素。所以,价值计量渐渐成为资产计价中的现实选择。过去时的历史成本和现在时的重置成本,其主要是从投入的视角来进行的资本计价属性。而现行市场价格和可变现净值则是从产出的视角进行的资本计价属性,所以这两种会计计量属性更加适于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至于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值技术搜寻的公允价值,则是从与其收益的角度去进行资产计价的会计计量属性。

资产计价支配着收益确定,因此,资产计价作为会计实务的一项重要核心,必须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及会计工作目的要求。即资产计价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统一。要使资产计价能够达到较高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协调程度,应该以一下几种原则选择资产计价中的会计计量属性,并在具体的会计操作中,实现几种计量属性的综合运用和最佳选择。

2.会计计量属性的一般选择原则探索

2.1 尽量综合运用各种会计计量属性。在我国现行财务会计模式所依存的会计环境下,关于资产计价,任何一种会计计量属性都不是具有完全绝对的、排他性的优势,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会计计量属性。

2.2 应根据不同资产种类和性质选择运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各种会计计量属性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弱点,适合不用的资产项目。对于一般性的资产如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如果物价变动不是很大,应主要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同时,允许按照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和脱手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将结果作为补充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而对于一些非货币财务资产和那些可以单独贡献现金流量的项目如衍生金融工具等的计量,则可以采用现值会计计量技术。

2.3 根据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目标选择会计计量属性。当经济环境处于相对平稳的时期,而且物价变动幅度和频率不是太大的时候,由于历史成本的可验证性和客观性,可以尽量将其作为资产计量的主要计量属性。当企业投资者将重点放在产出视角,并且着重于勾勒企业资产的收益情况和反映资产项目的风险时,则应强调与该项目关联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及时性和预测性,而不仅仅是可靠性一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则宜采用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等等会计计量属性。

2.4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要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目前,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几乎将公允价值排除在资产计价之外。例如,《国际会计准则》允许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并且估价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而中国的会计准则则不允许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

3.几种固定资产的计量属性选择分析

固定资产可分为购买的固定资产、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盘盈的固定资产、盘亏的固定资产以及期末的固定资产。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终止计量等三个环节,而且不用的计量环节,对于同一资产项目也可能运用不用的资产计量属性去进行计价。

3.1购买的固定资产,对于它的计价主要依据的是历史交易即市场价格。在这种初始计价的过程中,计价的基础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一切的支出,这种支出以过去经济交易的市场价格作为基础。也就是说或,购买的固定资产只能以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来进行资产计价。

3.2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和盘盈的固定资产,对于它们的计价,属于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在这里,涉及一个可回收额的概念,可回收额是指可变现净值(预计市场售价—预计清理费用)和固定资产持续使用的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值这两者之间较高的一项。而期末对于固定资产的计量是按照“账面价值”和“可回收额”哪个更低来进行的,因此,在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中,涉及的不仅是依据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价、经过折旧而得出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而且涉及到可回收额所依据的市场价格、可变现净值和现值技术搜寻的公允价值。

3.3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其账面价值进行估价,则只能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

3.4期末的固定资产涉及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的账面价值、可回收额、市价、现值技术搜寻的公允价值。具体来说,会计期末是为了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根据稳健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历史成本、可回收额、现值技术搜寻的公允和现行市场价格等多种计量属性来进行计价。

参考文献:

[1]王秀丽.财务会计学 [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2]杜兴强.财务会计理论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3]秦敏. 浅淡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J]. 中国农业会计, 2007,(01).

猜你喜欢
计价公允计量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关注新“新清单计价规范”的几大特点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