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翔
摘要:此次金融危机来自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再次使人们必须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做出一些实质上的改变是必要的。在后危机时代,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进行货币体系改革。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危机IMFSDR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做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能够保持币值稳定,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进而能加强各国的经济往来。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建立在牙买加体系的基础之上,各国主要采取一定的浮动汇率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拉丁美洲、俄罗斯等地多次发生金融危机,其根源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内在缺陷,具体表现在各国收益与责任不对称、国际金融环境不稳定、国际协调机制不平衡等。而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人们深切认识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制度的不完整以及进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二、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延续了美元的霸权,这一体系并非由“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而仍由美元充当关键货币。以一国主权货币为世界货币是不稳定的,再加上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美元泛滥,这也跟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IMF自身存在诟病
虽然IMF在全球防止金融危机方面做出了很多了努力,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组织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IMF对国际短期投机资本缺乏管理,会造成投机资本的泛滥流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师承的不稳定性;此外,IMF对成员国的汇率缺乏监管,加速了经济危机的蔓延;最后,IMF投票权设计不合理,美欧等发达国家占据了过大的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IMF的决策。
(二)美元的过度泛滥与美元的主导地位
美国以消费和负债为支撑的畸形经济模式的维持得益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能够使美国无度发行货币,通过无节制地印钞并对外进行支付,美国满足了国内消费需求和证券金融资产的过度需求。而其他国家为了防患危机,又不得不购买美国国债和美国的金融资产,这使得美国有机会把危机转嫁给世界。
美元的过度泛滥会影响本国的金融安全,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导致了本国房地产的泡沫和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而在这个背景之下,贷款机构追逐高额回报,将抵押贷款扩展到偿还能力差的人群身上,为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
(三)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特里芬难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多元化,美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不断下降。美国不断扩大的对外负债也使美元的稳定性越来越差。欧元区的统一,金砖四国的崛起,对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此情况下,各国都倾向持有其他类型的货币资产,造成了美元的疲软和严重过剩的局面。长期大量的美元流动性过剩造成了美元的贬值,这也引发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升,引发了全球的通胀。而这时,美元宣布加息,收回流动性,这引发了本国的次贷危机。
由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发行不受限制,美国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但与此同时,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平等的参与权与决策权,美国利用货币特权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的同时,借用金融创新将风险扩散到全球。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议题由来已久,在这次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蒙受了巨大的重大损失之后,人们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但是,虽然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短期内要找到一个完全可行的替代方案也是困难的。从短期来看,可以对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国币体系进行改良,并在此基础之上,推动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由美元主导体系走向多元主导体系。但是从长期来看,推动建立全球单一化的超主权储备货币,废掉美元的主导货币和核心储备资产的角色才是最理想的方案。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IMF的作用,对各国货币发行以及汇率加强管理
首先,应重新分配基金份额,扩大基础投票权,增加新兴市场化国家的投票权比重。其次,IMF应对成员国的监督具有切实的约束力,尤其是对发达国家在货币发行方面施加影响,应该使其货币发行有根有据。最后,IMF应该加强对成员国的汇率机制的监督,约束其汇率形成机制,避免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二)建立没有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等各方面的情况,在美元的基础之上加入其它的货币,这是全球重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币之间的合作。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也能降低一种货币的币值变动带来的影响。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应该在各个关键货币之间应该建立有管理、透明有约束力的汇率关系。
(三)推动创造超主权货币是长期内最理想的方案
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时,“特里芬难题”会始终存在,超主权货币自然是最理想的国际货币,而SDR就是一种理想的超主权货币。要扩大SDR的作用,必须扩大SDR的使用数量和使用范围。首先,先得扩大SDR的需求,应该倡导多用SDR在国际事务中进行结算。其次,应该控制主要货币的币值稳定,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要得到控制,维持SDR币值的稳定。
创造出能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能克服主权信用货币的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性,这也是长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勇,对特别提款权地位的认识与探讨[J].武汉金融,2001,(1).
[2]国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改革方向[J].上海经济研究,2009,(2).
[3]李若谷,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重构[N].金融时报,2008-11-14(5).
[4]王松奇, 也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银行家,2009,(4).
[5]王元、孙学工, 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航,2009,(5).
[6]邹小芳, 金融危机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J]. 当代经济,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