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霞
摘要:浙江村镇银行自2008年首批创办以来,为农村的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通过对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内外部原因的分析,列举了当前阻碍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探讨了村镇银行在应对这些难题时可采取的建议以及政府应当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村镇银行经营发展对策
一、村镇银行出现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规模急剧增长,农村金融需求也不容忽视。但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相对而言贷款数额小,返还周期长,相对城市居民要更贫穷、人口密度更低,收入不稳定,缺少传统的抵押品,农作物收成等季节性原因导致的高交易成本,所以使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另外一些商业银行对农村的金融市场望而却步,从而出现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中低端市场被农村信用社垄断的局面。这使得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给不足。处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的金融需求也与日俱增,另外包括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政府的促进消费政策,农民工的消费信贷需求愿望增长,农民工的自主创业也需要信贷资金的扶持。从金融机构对农业和乡镇企业的贷款规模和增长来看,浙江省各类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和对乡镇企业贷款2005年分别为842.11亿元和1366.13亿元,2000年分别为181.60亿元和745.13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35.91%,12.89%。浙江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规模增长迅速。农村需要有资产质量优良、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的银行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在当前全球发生金融危机、大量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偏紧的背景下,村镇银行的成立显得更有意义。
基于为三农服务的根本目标,在2007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家村镇银行,而浙江省也在2008年获得了中国银监会批准的第一批牌照,即湖州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台州玉环永兴村镇银行和象山国民村镇银行和民生慈溪村镇银行,而今年浙江省的第二批村镇银行也应允而生,它们分别是温州苍南建信村镇银,温州永嘉县瓯北镇恒升村镇银行和绍兴瑞丰村镇银行。
二、浙江村镇银行的经营发展现状
我省7家村镇银行开业以来,运行稳健,开局良好,据统计,截至2009年10月末,7家已开业的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8.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1亿元,不良贷款率不到0.1%。
由上表可以看出,浙江省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普遍较高,尤其是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甚至高于一些商业银行。丰厚的注册资本为村镇银行今后的经营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09年10月末,规模最大的长兴村镇联合银行全行各项存款11.1亿元,各项贷款10.5亿元。而作为温州第一家村镇银行,玉环永兴村镇银行自去年5月份开业以来, 截至今年8月底,各项存款余额为5.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93亿元,存贷比为95.31%,贷款户数为751户。其中,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16户,贷款金额2.32亿元;为农户、个体户贷款635户,贷款金额达2.6亿元,有力地为该县“三农”和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温州永嘉县瓯北镇恒升村镇银行截至今年8月份,一共发放了1.8亿多元贷款,发放了291户,拥有存款2.26亿元,存款户约300户。
苍南建信村镇银行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截至10月末,建信银行已发放贷款户数258笔,累放金额14387万元;10月末贷款余额13801万元中,其中农户贷款4436万元,占比为32.14%;小企业贷款余额4550万元,占比为32.97%。
截至今年5月末,象山国民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25亿元,其中农业贷款8535万元,占68%。
浙江嵊州瑞丰村镇银行开业不到20天,各项存款已达7327万元,已发放贷款37户,金额达7762万元。这几家今年刚开业的村镇银行开业形势也是良好,让人们对村镇银行的前景报以乐观的态度。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浙江的村镇银行自开业以来贷款需求都很旺盛,这些银行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本地区内的农户和农村中的中小企业。各个地区的村镇银行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都推出了灵活而有特色的金融服务。如永兴村镇银行,针对台州玉环大量小企业已融入规模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专门开发了如订单融资这样的贷款系列产品。这些村镇银行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的特征,他们可以通过长期与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来获得各种软信息,因而在服务方面,它可以摒弃繁复的手续,简化审核过程,提高了办事效率。许多农户和中小企业缺乏土地和房产证等抵押物,大银行大都不给他们贷款,这成了村镇银行的重点“出击”对象。它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更准确有效地掌握本地的市场变化和客户信息,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无论是其信息收集的成本还是经营的灵活性,相比其他银行,村镇银行确实有它更为灵活的优点,这些优点让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
然而,在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做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各村镇银行负责人却发现他们的银行纷纷开始面临吸收存款难的问题。资金来源对于旺盛的资金需求供不应求。
三、浙江村镇银行经营发展中的问题
村镇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新生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农村缺乏金融资源的形势下,村镇银行今后或可成为不容忽视的金融力量。然而,村镇银行尤其是其吸收存款难、支付结算难、服务管理水平不高的劣势,依旧是个难题。我国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的问题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
(一)认知度低
村镇银行是一个近两年以来刚刚出现的新兴事物,社会认知度不高,村镇居民对于将钱存入村镇银行缺乏信任,人们宁愿去国有银行或商业银行排队存款也不愿去家门口的村镇银行,他们普遍认为去村镇银行贷款可以,存款还是要找传统意义上的银行,这就直接导致了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另外网点不足和结算体系的落后也使村镇银行的“吸存”道路举步维艰。
(二)资金来源不足
存款“缺血”是国内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浙江村镇银行面临的难题。由于村镇银行是近两年刚设立的银行,网点不足,很多业务尚未开展等多种原因导致客户的自动上门自然增长存款非常少。
(三)缺少优质服务
从业人员由于其地域的限制存在着素质不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有待提高,需要有金融知识精深,服务理念先进的专业人才来带领村镇银行发展。
四、促进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宣传 创造村镇银行品牌效应
村镇银行需通过自己的特色经营创造品牌效应,改变人们认为“村镇”头衔的村镇银行落后、不可靠的想法,而将它塑造成农民及乡镇企业专门融资的渠道的形象。为普通客户做好服务,这样不仅能增加利润,更能提高村镇银行声誉,树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增加社会公信度,创造村镇银行的品牌效应,让村镇银行成为农村居民及中小企业贷款的第一选择。
(二) 解决吸存难问题
1.建立存款保险。存在吸存难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刚刚出现的村镇银行缺乏信任,村镇银行可以设立存款保险来消除人们存款的后顾之忧。各村镇银行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银行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有了存款保险这把伞,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村镇银行的信用和社会认可度。
2.开发出更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如通过小额信贷产品、小额保险产品、代理业务、资产负债业务等吸引农民。创新担保方式,将有限的资金循环利用起来。另外还可依靠国家政策扶持,以城市居民存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购买邮政储蓄存款用于发放贷款。
3.向民间资本开放村镇银行市场准入。浙江民间资本充裕,由表1可以看出,浙江村镇银行的建立都有大量民间资本的参股,允许民间资本依法发起组建并掌控村镇银行,使“草根银行”名副其实。不仅可以使民间资本得以合法利用,又能增加村镇银行制度的灵活度,股权化经营分散风险。但是民间资本进入必然也存在着许多还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来约束。
(三) 加强服务管理
为农村客户和中小企业提供理财规划的产品和服务,为普及村镇居民的金融意识做出贡献。引入熟悉农村金融情况相关的专业人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银行要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便捷、质优、价廉和全面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提升客户忠诚度。
(四)从根本增加农民的收入(完善支农措施)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2.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3.增加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增加城乡产业关联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而这些又与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相辅相成,所以需要创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外部环境。
随着浙江多家村镇银行的开业,浙江多层次金融体系将更加完善。虽然目前村镇银行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我省村镇银行在农村经济中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浙江省银监部门表示,在未来3年,浙江将增加30家村镇银行以推动农村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转型期农村金融体系研究,刘锡良等.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1.
[2]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祝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
[3]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新论,周霆,邓焕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
[4]村镇银行如何挖掘农村“富矿”?上海金融报,2009年11月20日.
[5]村镇银行的“支农”效应与制约因素.
[6]给村镇银行更大的支农空间——长兴县联合村镇银行创新发展的启示,范炜,喻晓岚,今日浙江,2009年 15期.
[7]村镇银行蹒跚起步 金少策.
[8]关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黄金晶,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9期.
[9]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推动村镇银行发展。陆蓓蓉,孙定东。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6期.
[10]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考察,应宜逊,货币银行.
[11]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基于对浙江农村金融需求的调查,李敏,货币银行.
[12]为村镇银行罩上存款保险的“安全网”,高伟,资本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