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霞
摘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支持农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资金流动加快,农村支付结算业务量大幅度增加。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结算服务由于存在手段落后、结算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制约和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条件,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支付结算需要,是当前农村金融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更是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一个迫切课题。
关键词:农村支付结算问题建议
一、当前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支付结算组织机构存在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服务趋于边缘化
我国农村金融经过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具有政策性功能、商业性功能和合作性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分别设立了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类金融机构,少数经济发达地区还设立了地区性商业银行延伸机构和网点等。这种金融服务体系从表面上看功能合理、种类齐全,实际上却已存在诸多问题:近几年来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因集约化经营加快了基层网点的撤并,商业银行从农村地区快速撤出。农村信用社一家机构,难挑服务“三农”之重任;邮政储蓄银行在县市以下的机构改革尚未开始,加上面临经营场所、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邮政储蓄网点全面开展支付结算业务还有待时日。
(二)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支付结算渠道不畅,跨系统、跨区域资金结算难
1、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推广运用和商业银行电子化业务的不断普及,参与大小额支付系统的金融机构已能实现金融机构间直接进行资金划转,开通了电子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也能实现系统内直接汇划,这在客观上为金融机构结算业务向农村延伸提供了条件,为农村推广支付结算工具提供了技术保证。
2、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配套设备偏少。农村信用社对产品创新重视不够,加之科技力量薄弱,导致服务手段落后,产品更新滞后, 服务功能残缺。
3、受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影响,一些农村企业对外结算业务要到县城或市区其他金融机构办理。据调查,一些处于农村的优质企业基本上都不在农信社开户,不得不到其他商业银行办理结算手续,农村企业在农信开户的目的不是为了结算,而是为了贷款。
(三) 支付结算工具缺乏创新,结算方式单一,支付结算种类较少
对于发展较好的乡镇企业来说,支付结算工具需求具有多样性。然而农村金融机构受成本核算的制约,票据和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广力度不大。从实际情况看,农村信用社只提供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电报汇款等传统结算服务,具有融资功能的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难于接收和办理。自2007年开展“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以来,银行卡才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回乡开始被认识,结算工具效能还远远未得到应有发挥。即使是银行卡支付业务,也只能在乡镇金融机构柜面办理,且主要以存取现金为主,直接制约了资金汇划效率,也造成了信用卡资源的浪费。
(四) 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宣传范围窄,个别地区存在盲区
近年来,基层各金融机构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了反假、结算等金融知识宣传,但由于宣传集中在城市,没有针对广大农村和农民重点开展业务宣传,致使不少农民尤其是外出劳务人员仍然缺乏基本的支付结算知识。目前,可用于个人结算的服务种类齐全。如银行电子汇兑、借记卡、邮政汇兑等,但大部分农民不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缺乏基本的结算知识。
二、发展和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议
(一)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功能互补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
加快农信社改革步伐,发挥农信社的主体作用。作为服务农村社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信社应积极主动地转变经营方式,将八亿农村人口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在服务品种上创新、服务方式上改善、服务理念上提升、服务效益上可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双丰收。按照服务“ 三农”方向,在农村找出路,在农村拓市场、坚定不移地坚持服务“ 三农”的市场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发展后劲,提升自身有效发展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支持“ 三农”发展。
(二) 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资金汇划、汇兑难问题
1、加快农村地区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农信社要加快自身社内系统建设,促进行内系统与支付系统的连接,使尚未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农村信用社尽快接入,使广大农村金融机构得到多层次、低成本的现代化支付清算服务;改进票据的传递方式,借助支票影像系统,缩短资金汇划的在途时间,使支付系统成为信用社资金清算的主要渠道和“高速公路”,尽快开通跨行通存业务。
2、加强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现代化的结算工具,如ATM 机、POS 机要合理设置,避免在城市“ 扎堆”,要适当增加农村的投放量,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刷卡环境;统一收费标准。对于不同主体发行的单卡、双卡、卡折合一的银联卡,制定统一的汇兑结算收费标准,使农民客户便于接受。
(三) 开发推广符合农村实际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几宣传力度。
一是开发富有特色的农村信用卡产品。结合农村经济特点,培养农民形成新的支付习惯,逐步推进农村金融结算服务现代化,为农村地区提供优质、适合“ 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二是积极探索在农信社开展农村商品交易的资金代收代付业务,逐渐改变农村使用现金结算的习惯,进而接受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宣传工作,通过散发宣传单、讲解等形式加强支付结算、银行卡、反洗钱等金融知识的宣传,也可与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中介机构进行合作,集中开展金融知识培训,通过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宣传,不断提高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