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及其异化问题

2009-07-02 09:50齐丽丽郭高展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9期
关键词:异化标签

齐丽丽 郭高展

摘要:满足某种需要是质量的基本特征。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特征,在宏观上,表现为满足公众、社会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微观上,表现为大学生通过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以满足个人发展需要。正确认识高等教育质量这一基本特征,有利于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目前的高等教育质量,已有被异化为一种社会标签或个人凭证的危险,致使人们普遍对高校扩招问题感到困惑。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标签;异化

随着近几年全国高校的连续扩招,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由1998年的9%上升到2008年的23%,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这种持续的高校扩招也引起了全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广泛关注,正确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1高等教育质量的定义

教育中“质量”一词来源于经济学用语。在经济学中,人们达成了这样的一种共识,讨论产品或服务时,质量就是用一定的标准去度量产品或服务的特征,这里通常有三种质量观:由生产者定义的产品质量,由生产者和顾客共同定义的“契约质量”和由顾客定义的市场驱动质量。无论那种质量观,都以满足某种需要为基本特征的,依据满足需要的程度确定质量标准。[1]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由高校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或服务,无疑其质量也具有满足某种需要的基本特征,依据其满足需要的程度,也有其相应的质量标准和内容。我们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通过其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来满足个人和社会需求的特征。在宏观上,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是否能满足广大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否能满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是否能满足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微观上,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体为学生通过其掌握的知识和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能力来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特征。以知识为逻辑起点,进而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能力,然后通过知识的间接作用和能力的直接作用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进一步形成质量,这是高等教育质量形成的理性逻辑。

2高等教育质量的异化

在现代教育产生前,高等教育处于精英化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少数特权阶层的根本利益,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关系的统治人才。此时高等教育办学形式比较单一,其服务对象比较清楚,高等教育质量则由高等教育内部制定或估计的,相应的质量问题比较容易形成共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被这种共识所遮蔽而未被突出地显露出来。[2]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判断主要是片面地把社会精英人才的培养作为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唯一因素,而没有看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性。[3]

毋庸置疑,知识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被确立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后,促进了社会精英人才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现代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但应该看到这种以知识为质量标准的评价方式,不仅忽视了高等教育质量另一更为重要的内容——能力,也遗忘了社会和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如果说以知识为逻辑起点,进而在知识基础上形成能力素质,最终体现为高等教育质量,是以往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形成的必然逻辑判断的话;不幸的是,在这种知识为主的质量评价标准形成后,其发展方向并非严格遵循知识形成能力素质,进而形成质量,并以此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的理性逻辑;而是逐渐地走上了由知识到标签的异化之路。在此过程中,知识标准已被逐渐异化扭曲为一种社会标签或符号,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则主要表现为获得某种社会地位或个人收益的凭证。[4]而这种标签或凭证所能获得相应社会地位或个人利益的高低,也就成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同义语。换言之,高等教育已逐渐异化为一部分特定群体(具有接受高等教育资格的大学生特殊群体)获取社会“垄断利润”的工具或手段而已。(这一点,从目前高校中存在的众多主要为获得一纸文凭或学位而非获得相应知识与能力的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地证明。)这种异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接受高等教育数量的人为限制,对高等教育结构效益及学生能力素质等高等教育质量丰富内容的简约化处理。这也正是当今高等教育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正是现代教育产生前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质量应回归其“本真”,即主要表现为满足公众、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这才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应有之义。对一种产品或服务来说,如果不能满足公众和社会的基本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次品或“次品服务”,就没什么质量可言。同样,如果高等教育不能满足公众及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话,也就很难说这种高等教育质量有多高。高等教育也不应该成为一部分人区别于另一部分人的标签。如果说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标签而必须存在的话,那么也应为每一个人都贴上这种标签,即应向所有人开放高等教育,应使尽可能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满足尽可能多人的需求,而不是人为地限制与剥夺大多数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继续维护某一阶层或特殊群体的个人利益。毕竟,社会的发展是社会整体的发展而非某一阶层或特殊群体的发展。

3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质量下降了吗

目前很多人惊呼: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质量下降了!所谓的“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即获得社会地位或个人利益的下降,即标签价值的下降。因为,人们通常认为,无论目前自身获得多少高于一般公众的“高额利润”,决不认为所得过多。所以,任何有损于其既得利益的行为或做法(如扩招),他们就会坚决反对,即使这种行为或做法的损害远不至于使其丧失原有的优于一般公众的社会地位或个人利益,也即使这种行为或做法有利于其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其出发点是在有意或无意地维护其自身阶层或特殊群体的利益,他们看不到中国的严峻的现实国情,更看不到大多数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基本需求。

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必须要靠发展自身来解决。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起飞阶段,树立发展的质量观,兼顾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必须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规模的扩大与数量的增加之上,以更好的满足公众和社会的需求,从宏观上提高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此时,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是一种正比例的关系,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统一的,既可体现广大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消费需求,也可完成高等教育对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原始积累。[5]从人才供需关系理论角度分析可知,高素质人才总不会过剩,因为人是客观存在的,不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也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一种低素质的客观存在。[6]换句话说,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人全部接收高等教育,而不是人为地限制高校扩招。

然而,是什么制约着人才培养数量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呢?无疑是高等教育资源与成本。如果高等教育成本足够低的话或者说高等教育资源极大丰富的话,完全可以无限扩大人才培养的数量和高等教育的规模,直至每一个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所以,目前应把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和如何最大限度的提供高等教育资源相关方面的研究上来。当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到普及化阶段后,再将高等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多维一体的全面质量发展上来。如果没有数量的基础,再提高所谓的质量,也难以形成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梦想。

参考文献

[1]戚业国,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质量观,高等师范教育研究[J],2002,(2).

[2][4]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基于利益关系人的分析[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4,6.

[3]刘和忠,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中国高等教育,[J],2002,(8).

[5]黄藤,谈民办大学的规模质量观,中国高等教育[J],2002,(22).

[6]陈志文,刘万永,发展高等教育还有多大空间--访中科院院士何祚庥[N],中国青年报,1999-04-26.

猜你喜欢
异化标签
拒标签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标签化伤害了谁
基于多进制查询树的多标签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