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扩大内需是我们应对全球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基本战略选择。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国家提出要扩大农民消费,借此启动农村市场。这一思路无疑是正确的选择。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之见。
关键词:扩大农民消费;认识;症结;措施
内需不足,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而内需不足的很重要的原因又在于农民消费需求的不足。所以扩大农民消费,不仅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之选择,更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之需要。而要实现扩大农民消费的政策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必须澄清对扩大农民消费的模糊认识。对目前中央提出扩大农民消费的问题,学术界、舆论界可以说是各持己见。比如贺雪峰同志撰文认为《刺激农民消费将导致其生活陷入困境》,有网民也说“如果真正的了解农村,就知道‘刺激农民消费是荒唐的,如果农民的消费真的被刺激起来了,对农民来讲,无疑是一场灾难。”还有持相反观点的一部分人认为,现在爱国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增加消费,就是多花钱,即“消费就是爱国”。这种观点虽然认同消费的作用,但也曲解了中央要求扩大消费需求的意图。显然,不澄清对扩大农民消费的种种偏见,扩大农民消费的目标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扩大内需,保增长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本文认为,无论学术界,还是实践层面,对中央要求扩大农民消费的问题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切实弄清和真正理解扩大农民消费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待农民消费问题,首先应该要有世界眼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无论从人口规模还是发展潜力来看,中国农村消费市场都将是未来很长时期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群体,是世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我们未来撬动世界经济最重要的杠杆,也是中国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基点。所以,我们必须从战略角度审视我国的农村消费市场,要有长远打算。其次,就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而言,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国家提出要扩大农民消费,借此启动农村市场。这一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也必须清楚,当前,我们倡导的扩大农民消费是在确保农民生产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发掘潜在的消费能力,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与生活水平,以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要求。这与不顾农民实际生活情况与消费能力、单纯鼓动农民消费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应该正确认识扩大农民消费,是正常生活需要的、在温饱基础上能够给农民进一步满足的消费,而不是超出自身消费能力和歪曲人生观、价值观的奢侈性超前消费。第三,应该对当前扩大农民消费的特殊作用有充分的认识。我们知道,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于整个经济增长起着直接的和最终的制约作用,消费需求的变化方向和变动速度,最终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方向和速度。同时消费需求是阻止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力量。在当前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扩大消费需求自然成为我国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必然选择。城乡居民的有效需求、特别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民的有效需求将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决定性力量。所以扩大农民消费是当前启动消费的关键环节。扩大农民消费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和消除当前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是一项“四两拨千斤”的政策选择,是当前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而目前我国农村有8.68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近70%,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而且是一个正在由穷变富的群体。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的微略增长,汇集起来就是个庞大的消费数字。如果使占人口近70%的农村人口达到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意味着我国市场的规模比现有的扩大近3倍。因此,培育国内消费需求,首先要培育这个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为此,政府在这一方面加大政策力度是符合国情的选择。对所有的消费者来说,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水平几乎是共同的选择。所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加大这一政策的执行力度,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拉动经济增长和化解金融危机的作用,又能够有效的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水平,从而与提高农民素质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引起全社会对农民消费的重视程度。如果我们能够从这样的立场和角度看待和认识扩大农民消费的问题,就既不会过于悲观而发出会导致农民陷入“灾难”、“困境”的呐喊,也不会盲目乐观。
其二,实现扩大农民消费的关键是找准农民消费不足的症结所在。虽然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但长期以来,农民消费确实明显不足。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未剔除价格因素影响),2006年就达到了8697元,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只有2829元,两者相差5868元,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1倍。从增长的速度看,2006年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1983年比较增加了8191元,平均每年的增长量达到356元,年均增长率为70.4%;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量只有112元,年均增长率为45.2%。这些数据不见说明了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的扩大,也说明了农民消费的不足。再以2008年为例,占全国总人口的近70%的8.68亿农民,消费额只占全国消费总额的32%。为什么我国农民消费长期不足呢?其原因我们可以罗列很多,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农民收入水平的制约。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消费理论,决定消费需求水平的因素无非有两个:第一个是收入水平,第二个是边际消费倾向。第一个因素可以说明消费者是不是有钱,第二个因素可以说明消费者是不是有钱不花。我们首先分析一下我国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从2001年到2007年的统计资料看,农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高达0.916,也就是说我国农民边际消费倾向对农民消费不足应该说没有显著影响,或者说我国农民总体上不存在有钱不花的问题,主要是满意钱花的问题。很显然,决定我国农民消费水平的最根本的要素,就只能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分析我国农民收入现状,我们看2004年-2008年的情况,最能说明问题,因为2004年以来是中央加大力度促进农民增收的年份,而这几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分别为3.21:1、3.22:1、3.28:1、3.30:1和3.31:1,到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4761元。显然,即使中央出台“一揽子”利农政策的2004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呈现出持续扩大的状态,农民收入仍然偏低。所以说,农民收入偏低是造成农民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农民消费不足的症结,要扩大农民消费应该不难实现了。也就是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是启动农村消费的根本举措。
其三,探寻切实有效的扩大农民消费的措施。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扩大我国居民消费的五大重点领域时,将农民消费放在首位,足以说明扩大农民消费的重要性。确保中央这一政策思路的落实,必须探寻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对策。除了前面我们所分析的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之策外,本文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重视:一是应该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入手,为农民消费创造条件。在当前农村许多地方因供水、供电能力不足而影响家用电器消费的情况下,加快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说是启动农村消费的一项好措施。所以,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农村道路、环境卫生和教育等公共设施状况,尽快改变农民消费的环境,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农民消费。也才能使广大农村在扩内需、保增长中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使农民获得更多实惠。二是要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这应该也是促进农民消费增长的重要措施。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如果人们对某一事物没有明确的认识,就不可能努力去做好它。所以,要挖掘农民消费的潜力,就必须让农民对消费有一个认识和了解,树立起新的消费观念。由于消费观念是人们对消费的认识、观点及由此而形成的指导消费行为的思想规范,所以它影响甚至决定人们的消费行为。目前,我国农民消费不足、农村消费市场疲软,除了农民收入增幅趋缓、预期支出增加、消费环境欠佳、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外,消费观念落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制约原因,传统的消费观念已经成为当前扩大农民消费、启动农村市场的重要思想障碍。因为在我国农村,可以说是祖祖辈辈信守的是传统的“勤俭持家”、“量入而出”和“无债一身轻”等等的消费观念,这种传统落后的消费观念,其危害性在两个层面上阻碍着农民消费的增长。从微观上看,导致形成农民保守与积累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从宏观上讲,则弱化了国家刺激需求和鼓励消费等政策的积极效应。就我国农民的总体现状而言,收入偏低制约了其消费的发展,但也有一部分农民具备扩大消费的经济条件。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没有追求发展和享受型生活消费的意识,只沿袭吃饱穿暖以维持生存的消费习惯,由此造成部分购买力的闲置。因此,通过包括调整农村产业政策,借助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等措施,引导农民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消费观念;引导农民追求生活的质量,学会理性消费,科学合理安排消费支出;引导农民提高消费技能,树立科学消费、健康消费的思想意识。同时,消费引导还有利于矫正农民不正确的心理预期,因为消费者心理预期直接制约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上述种种对我国扩大内需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关系重大。三是引导企业树立新的经营理念,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满足农民需要的产品,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就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而言,一部分企业由于惯性并不看重农村市场,或在如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因此必须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这是企业进行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基本前提。作为企业来讲,应明确自己本身才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主体,所以不应该依赖政府。虽然当前我国的农村市场开拓是由政府倡导的,但政府只限于政策倾斜和引导,而非实施主体。由于企业是市场主体,市场也是企业竞争较量的战场。所以,开拓农村市场的具体实践者只能是企业。如果不确立起这样的理念,就不可能积极迎合农民的需求,挖掘出农村市场的潜力。企业只有从农民的立场出发,着眼满足农民的市场需求,研究农村消费品市场开拓中遇到的问题,调整产品结构,才有可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刺激农民消费的增长。企业同时要注意农村与城镇居民的区别,开发农民真正需要的商品,如下乡的家电要有“农村特色”,“家电下乡”政策效应才会显现。而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产品性能和价格定位一味侧重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不适应农村市场的需要,这也是农民购买力没有得到充分显现的一个原因。另外相应的服务网络也严重缺失。例如,在大中城市,配送店、连锁店已是遍地开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商业网点的相对缺乏。其实,就近几年消费需求总体不足的情况可以说明,城市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已十分有限。农村市场反而将成为消费需求新的增长点。因此,能否有效开拓农村市场,成为农村市场的主体力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相关企业的发展存亡。四是把积极培育农民消费热点作为扩大农民消费的突破口。营造好农民消费的环境和条件,并不意味着农民消费就可以扩大。所以,在解决了环境、观念、供给主体企业的问题之后,还必须引导农民消费,培育农民消费的热点,找到扩大消费的突破口。从目前我国农村的现状出发,应该引导农民扩大农村的住房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和通讯消费,因为这些消费领域在我国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所以,把这些作为消费热点,应该能够撬开农村市场,实现扩大农民消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中国农民消费总论.新华文摘[J].
[2]卢周来.扩大内需首先是扩大消费需求[DB/OL].2009.
[3]郭振宗.扩大农民消费不可“临时抱佛脚”[DB/OL].2009.
[4]朱信凯.正确理解扩大农民消费[DB/OL].2009.
作者简介:赵羽翔,女,生于1962年,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一直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