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悦
摘要: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江西省农民收入现状表现为收入水平增长速度加快,但与其他区域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收入结构中外出打工所占比例较高,省内各区域农民收入不均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结构不合理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素质仍然不高和农村金融体制的制约,因此应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江西省;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5.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040-02
近几年来,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农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江西作为一个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 % ,农民增收问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江西省农民收入现状
1.收入增长加快但总量依旧较低。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江西省农民收入从2000年的2 135.30元,增加到2007年的4 044.70元,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总量仍然较低,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4 140.36元,与发达地区如浙江(2007年8 265.15元),广东(2007年5 624.04元),福建(2007年54 67.08元)则相差更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2.收入结构中外出打工收入比例增长明显。江西是中部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基地,农村有70%~80%的劳动力在外打工,打工收入增幅明显快于其他纯收入的增幅。外出务工成为江西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源泉。
3.省内各区域农民收入差距加大。由于江西省各地区工业化程度不同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农民增收情况也不一样,区域差距增大。全省从2000—2007年增加额为1 962.4元,南昌从2000—2007年增加额为2 643.9元,景德镇从2000—2007年增加额为2 092.5元,萍乡从2000—2007年增加额为2 617.8元,上饶从2000—2007年增加额为1 450.1元(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01—2008)、江西省2008 年统计快报)。
二、江西省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农业结构不合理与农产品附加值低
1.农产品品种不优,品质不高。农产品品种结构尚不优,农业产品优质率较低。从农产品品种来看,江西省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典型的“粮猪型”刚性产业结构,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60%,其产值却仅占总产值的40% 。养殖业中,猪肉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75% ,但其产值不足总产值的60%。在市场上这些产品虽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还面临着品种不优的困扰;从产品品质来看,江西省很多农作物都面临着农药污染的问题。
2.农产品产业链短,加工企业未能形成规模。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很多,像种植的粮食、蔬菜、水果、茶叶、大豆、花生等,养殖业的生猪、肉牛、家禽及水产品等,都有相应的加工企业,但这些加工企业规模小功能不全,数量多效益不高,零散混乱不能形成规模,从而导致江西省的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初级加工产品多,附加值不高。另外,在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也常出现矛盾的状态:由于各自种植或加工能力有限,加工业难以做到“生产什么、加工什么”,种植业也无法跟上“加工什么、生产什么”,从而使得农产品转化率一直偏低,种植业和加工业在一定程度上脱钩,这也使得江西省农业产业无法形成产业链,或产业链不长。
(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滞后
1.发展的力度不够。江西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一般号召,没有出台更有力、更具体的政策,并且也没有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农业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也仅仅体现在对省级示范点的补助,而且金额也不高。这些都影响到江西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2.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据农业部2004年初的资料,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共有规模较大、管理较好、活动比较规范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953 30个,会员1 150多万人。其中,同处中部地区的湖南省10 438个、河南省8 473 个、湖北省6 513个。相比较之下,江西省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就较少,仅有1 949个,而且大都组织规模小,缺乏经济实力。
(三)农民素质仍然较低
虽然近年来,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但总体上仍属于“低素质”型。2003年,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0.76%,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却占19.54%,其中,文盲与半文盲的仍占1.0%。低素质的劳动力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江西省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将更加严峻。
(四)金融体制的制约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江西省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不完善,金融机构城乡分布、区域分布失衡,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单调且落后。直到现在,部分信用社的独立法人还是以县,乡为单位,一个信用社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银行,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进行产品创新,仅有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业务种类。在大的业务种类内部中,没有进行足够的细分,以传统品种居多,也没有根据经济种类、贷款对象和贷款方式等要求来设计和开发新的不同类型的贷款品种,中间业务刚刚起步,在农村基本没有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中介,并且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不健全,表现在农村金融政策功能不健全,农业发展银行不能发挥农村金融政策的作用,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内发挥的功能逐渐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促进江西省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考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其升级
1.优化农产品品质和结构。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注重多元化,重点发展畜牧、水产等养殖业,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及瓜果、花卉、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扩大其种植面积并努力提高亩产值和亩效益,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新品种。在品质结构调整方面,要实施绿色农业路线,发展绿色食品,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和精细特色农业产品,打造地方特色,打出品牌,比如江西婺源的茶,界浦的红橘等。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其转化能力。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采用高新技术的先进加工工艺,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和产品品质与档次。依据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规划,集中优势人才,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组合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地区支柱产业,鼓励企业引进现代工艺,进行产品品质升级。
3.积极开拓市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依据江西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差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农产品市场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市场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农产品储运、加工、分级分类包装及信息服务等水平。同时,要逐步加强连接产地和销地的批发市场建设,并发展起一批稳定的有良好经营才能的批发代销商、逐步改进交易方式、拓展交易渠道。
(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民主是合作经济发展的基石,作为农民自己的组织,其主要职能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减少交易成本,降低农业生产的气候和市场风险,保障社员的利益,因此必须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首先是资金扶持。各级财政、信贷,金融服务部门在无息周转金和低息贷款上提供支持,在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扶持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其次是免税减税扶持。税务部门在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加工、经营方面给予免税减税优惠政策,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根据自身的条件,自主选择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范围,鼓励专业合作组织扩大规模,发展生产。最后是科技、管理人才方面的扶持。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的支持。
(三)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发展其他小额信贷机构
农村信用社进行制度改革,调整产权制度,优化合作社的人员结构。结合地方资源,确定适宜的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形式。在个别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少数地区如九江、赣州、南昌,可以尝试组建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部分经济欠发达仍以农业为主、信贷支农任务较重的地区,如上饶、宜春、吉安,可以尝试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用于满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等的资金需求。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其他小额信贷机构,加快启动农业银行改革,健全农业保险市场,为江西省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