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智力能领悟自身的空虚、渺小、愚拙、矛盾时,就有一个大幽默家出现。”(林雨堂《幽默》)美国的历史发展、社会现实成了培育欧·亨利这样一位伟大的幽默大家的肥沃土壤。幽默是有趣或可笑而且意味深长。“有趣或可笑”是幽默的华美外表,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意味深长”。欧·亨利的幽默被称为“含泪的微笑”。“笑”是其外表,“含泪”是其实质。19世纪末的欧·亨利已能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社会华美外表下蕴藏着丰富的眼泪,这就是劳动人民心酸的生活,他用自己的笔为这些生活套上笑的外衣,从而使读者在笑的过程中看清笑的对象,笑的实质。《警察与赞美诗》无疑是欧·亨利幽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小说中,他充分运用其神奇之笔,为我们勾勒了一副副幽默图。
一.幽默的题目
题目《警察与赞美诗》,乍看好像警察与赞美有关,或者说警察就是赞美的对象,然而看了文章才知,课文虽然从头到尾都有警察,但这警察并不是赞美的对象,反而因为警察把苏比所有的希望搅黄而成为苏比自始至终诅咒的对象。之所以要把警察和赞美诗放在一起,着正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警察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赞美诗(宗教)是麻痹人民群众的鸦片,两者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但两者的功效却又有所不同。作者一方面极力渲染宗教的感化作用,让苏比在赞美是的熏陶下战胜自己,成为一个要自力更生的人;另一方面却又让宗教在警察面前大大地碰了一次壁,自新的苏比不得不进入监狱去改造他的生活。他以这样的幽默,巧妙地向我们展示了宗教的感化力量在统治阶级的面前是那么的软弱无力。由此可以看出题《警察与赞美诗》所含的幽默讽刺的力量。
二.幽默的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信息的载体。作者的协作意图,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言也是作者对生活理解的样板。幽默是人生心境的状态,是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作者自己曾经当过学徒,牧过牛,进过监狱,对下层人民的生活非常了解,但在如何表达这种对心酸生活的理解时,作者运用了幽默。采取幽默的方法来对待自己不足的生活你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主要体现在主人公苏比身上。在苏比眼里,霜冻时可爱的杰克·佛洛斯特老人;枯叶是老人的名片;广场是露天公寓;克来克岛是好客的,因为那里总是照顾像苏比这样的客人;那只野鸭也险些落入苏比这样不体面的人的口而遭了被耻笑的命运。这些都是作者用近似调侃的口吻来表述的,在这近似玩笑的语言间,我们不仅看到了苏比这个流浪汉的落魄,更看到了他辛酸而无可奈何的生活,同时也能看出苏比面对这样艰辛的生活一点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说苏比这样的人生态度与作者自己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幽默的结构
结构,简单的说是指情节的安排。《警察与赞美诗》中,情节安排的显著特点是主人公希望的事与愿违。小说一共写了苏比的七次希望,前六次目的相同,只是手段不同,也就是希望通过不同的手段能够进“好客的布莱客岛监狱”。可是手拿警棍的家伙就是认为他是一个永远也不会犯罪的国王,使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而最后一次是苏比在赞美诗的感化下希望自己做“一个显赫一时的人”,可是这一次作者仍然有意让他的希望落空,不但没有成为一个“显赫一时”的人,反而被送进了布莱客岛监狱,无意中实现了思想转变前的愿望。想去去不成,不想去却偏偏要他去,作者用幽默的手法写出了苏比可笑的经历。但在这可笑的经历后面又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现实,这正是作者要启示我们去寻找的。
总之,“幽默实在是荒谬的解药”(余光中语),何谓荒谬,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偏偏发生了,这就是荒谬,苏比一个正常人偏偏想要进监狱,这就是荒谬;苏比想自力更生,没有触及任何法律,却被送进了监狱,这也是荒谬。作者用委婉的幽默的手法,借着荒谬的逻辑夸张下去,使荒谬成为可能,使人领悟到了荒谬的后果,这正是作者清晰的认识社会之后开出的一剂幽默的解药。
欧·亨利利用幽默的笔调塑造了苏比这样一个近似于可笑的人物,旨在通过他反映社会下层劳动人民辛酸而无可奈何的命运。但“幽默针对的不是荒谬的人,而是荒谬本身,高度的幽默往往源于高度的严肃”(余光中语)在笑的同时我们可以感到作者那个严肃的主题——即通过苏比反常的心态以及他特殊的家经历莱反映美国社会现实,末了我能仍然用余光中的话来结束:
“幽默使一个心冷手热的开刀医生,他要杀的是病,不是病人。”
顾险峰,教师,现居江苏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