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

2009-07-01 11:49沈林浩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年头王道小说

沈林浩

几乎我告诉谁,谁都会说一句:“不是吧,跟小说一样。”

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确实是小说看多了,觉得很多的巧合都是小说作者故设的迷障。其实生活就是一本小说,我们熟视了一遍又一遍却最终忽视的巧合,正是我们命运的构成。

仅仅是一时的兴起,我决定去理一次发。因为住的地方离市中心太远,又不想在路上花太多时间,就索性去了一家附近的理发店,以前也去过一次,不过实在剪得不合心意,我之后就没去过。重新走进这家店,依旧是原来的陈设,人就记不得了,毕竟只来过一次。不过,真有些可笑,人这种颇具形象的存在反而在记忆中更易淡化。剪发的流程不必细讲,等待、水洗、修剪、清洗、吹风,不外乎如此。只是第二次洗发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第一次是理发师帮我洗的,第二次则换成了收银的小哥哥。我并未太注意他,他却主动跟我“搭讪”。

“你好面熟啊!”

“面熟?不会吧,我只来过一次,还是老早之前的时候。”

“你叫什么名字?”

我报出了大名。

“你在织里读小学的?”

“是啊!……哎……你怎么知道的?”

“我是你一年级的同学呀!”

我几乎是喷血地接受这个信息。我的同学,还是一年级的!我的大脑不知是充血了,还是进了水,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你不认识我了吧,可我还知道你。”

他这么一说,我实在不好意思,便追问了他的名字。他说出了答案,可我依旧是“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我轻轻摇了摇头,缄默不语。他朝我笑了笑。一瞬间,我心里竟翻涌起一些东西,有些温暖,有些伤感。我不知如何应答,也只能回以一笑。但显然,我的笑很突兀,也很虚假。有位作家曾说“笑容是一段时间的面具”,这大概就是说我,但绝不是讲他。我的目光游离在天花板上,可又忍不住向他的脸上转移。就在我看着他的刹那,他的目光也移向了我,形成了一个交点。我忙收回了对他的注视,他又对我微笑。须臾之间,我觉得他十分可爱,他的笑似乎比灯光更加闪亮。临了我离开的时候,他笑着对我说了声“再见”,我只是向他挥了挥手。最终我没能对他说一个字。与他的再会,我的心里被装上了一块巨大的磁石,吸附了许多,也包括语言。

这一晚,我想了很多,没有一种清晰的思路,只是天马行空地想。想的内容绝大部分都与这次的再会无关。我并不奇怪,少年的情怀就是这样,思考活着也思考死亡,尽管活着与死亡无关。

17岁的年头,我进入了高中,刚刚结束了高中的第一次月考。同样是17岁的年头,他走出了校园,刚刚为他昔日的同窗提供服务。他第一面看到我,就觉得眼熟;我第一眼瞥见他,却猜测他二十出头。他对我亲切,我对他近乎冷淡。他对我亲切,也许是他已经站在与我不同的世界;我对他冷淡,是我不知如何定义他的存在。十年前,我们是同学;十年后,我们又再见。十年里,我对读书厌倦,对听得生茧的话变得麻木,连优异的成绩也不再能让我喜悦。而他,我不知他发生了什么,但无疑和我不同。我以青涩的想法改变自己,想变得放纵,想逃离“乖宝宝”的阴影,以为远离了教科书就接近了生活的意义,其实,我,是错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道。与他的再会,我看清了他的路,也看清了自己的王道,那条因为父母的期盼,考试的磕绊而被我忽视了的路。即使是学生,每个人的路仍不尽相同。而生活的路又远比这读书之路复杂曲折得多。每个人的王道都与别人不同,都只隶属于自己,却并不是平行前进,而是时时刻刻与他人的王道交叉重叠。每一次道与道的交合,都使我们将生活的面目看得更清楚,也更使我们对自己的道看得更清晰。

我说不出名字的朋友啊,感谢你曾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教师点评

写文章就是发酵生活。

发酵生活的内涵:那一次平常的简单的邂逅,只是生活的面团。在小作者准确描述之前、之中、之后,那些感触、那些议论都是发酵的痕迹,也是好文章产生的轨迹。发酵,就是关注,品味,思考。

发酵文章的语言:警句化—“其实生活就是一本小说,我们熟视了一遍又一遍却最终忽视的巧合,正是我们命运的构成”等;巧妙引用—“他说出了答案,可我依旧是‘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等;倒数第二段作了鲜明而深刻地对比。

(指导教师:赵艳东)

猜你喜欢
年头王道小说
团结奋斗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埋个将军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倾斜(小说)
备战双十一
路以奇葩惊天下,名以怪诞动世人
微趣图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