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艺 贾桂军
2008年10月29日晚,深圳一名中年男子欲将一个11岁女童拖进洗手间内猥亵。当女童的父母找到该男子讲理时,男子竟叫嚣:“我是交通部派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敢跟我斗!你们这些人算个×呀!”此事经网友报料,由深圳广电“第一现场”栏目报道后,掀起轩然大波。30日下午4时许,奥一网独家挂出事发视频,视频随后被疯狂转载。新闻经各大网站转载后,该男子的无耻举动,引发全国网友的极大义愤。11月2日一则“我搜索到猥亵11岁女童的‘北京高官是谁了!”的帖子出现在论坛上。经网友对比照片,涉嫌猥亵女童的男子身份很快曝光:林嘉祥,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当日下午,深圳海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部海事局也发布对此事的调查声明,证实林嘉祥已被停职调查。
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网络舆论监督的高度关注,《现代快报》的一篇评论《猥亵女童门网络监督既廉价又高效》指出:“说林书记栽于众网民之手,其实是个抽象说法。具象点说,林书记栽于网上‘公民表达——公民舆论监督。这件事再次让百姓也让官方看到了网络民主监督的力量,再次提醒官方借助网络扩大民主监督的可行、快捷、有效以及监督成本低廉,很值得大力推进继而形成制度。”
除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外,最牛“钉子户”事件、“黑砖窑”事件这些热门事件都是最先通过网络快速地传播开来并造成强烈反响的。尽管人们对网络舆论监督褒贬不一,但不得不承认,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新生力量。
传统的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方面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因其鲜明的舆论监督特色在上世纪90年代几乎成为一个妇孺皆知的栏目。但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有它一定的局限性:时效性差,交互性弱,监督主体偏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而在民众心目中媒体成为监督主体。
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则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监督主体的广泛性。互联网是“上帝赐给平民百姓最好的礼物”,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人是记者”成为可能。在网络的海洋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敲击键盘,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都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评价,不仅参与人多,而且面广,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评论都能得到集中反馈。
2008年11月16日,杭州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当时在地下作业的施工人员共有60人,目击网友在网易论坛不断以发帖、跟帖的形式滚动报道现场情况。
社会上还出现了一批所谓的独立调查人以及民间舆论监督网站。如李新德的“中国舆论监督网”,徐祥的“中国名记在线”等。这些个人或者民间组织自办的网站,试图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事情的本来面貌,并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发布,以期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这些民间独立调查人声音的存在对打击腐败现象、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意见表达的真实性。传统的媒介对民情、民意总有个加工、筛选,而网络传播无需第三者,可以实现网上的无中介传播。如果把传统媒介比喻为“记名投票”的话,那么互联网就是“无记名投票”。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便于人们无拘束地发言,真实表现自己。
信息传递的快捷性。新闻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通过互联网,图文并茂地发布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也不会发生传统媒介的那些昂贵费用。
良好的交互性。在网络传媒时代,借助电子邮件、BBS等信息交互工具,使网民结合内容讨论、参与媒体建设的热情极为高涨。
网络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载体,把平民百姓参与舆论监督变成了可能,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可能,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相关问题,这使得互联网新闻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网络舆论监督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网络的特性赋予了它许多的优势,但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比较而言,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
首先,网络要真正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还是不现实的。按照美国学者确定的标准,只有某一种媒介的普及人口达到了全国人口的20%,即达到大众传媒的最低数量级,才能称为大众传播媒介。显然,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离此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由于网络可利用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实践中监督的广度和力度都要大打折扣。
其次,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响力远不及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一方面是因为网络舆论监督带有自发性,网民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极为常见,有时会因此而分成不同的派别。平民化立场以及由此带来的多元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舆论的力度,而导致舆论监督缺乏影响力。另一方面,网络的可信度低是降低其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据2007年CNNIC发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5.7%的网民非常信任,32.3%的网民比较信任,54.6%的网民感觉一般,5.7%的网民不太信任,1.7%的网民很不信任。①这说明依然有将近一半的人对互联网持怀疑态度。真实的信息对舆论监督的生存至关重要,可信度低,必然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力造成严重的打击。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各有所长,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舆论合力,共同完成舆论监督的合唱,这是我们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的说法。他认为,社会上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传统媒体的官方舆论场,一个是网络舆论场。只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才能使这两个舆论场出现重合的可能,否则,两个舆论场就会各唱各调,无法形成合力,实现舆论监督的合唱。
注 释
①《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发布专题》,http://tech.sina.com.cn/focus/cnnic19/
(蔡文艺为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师;贾桂军为青岛理工大学网络中心工程师)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