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的规范化研究

2009-07-01 03:27曾振东曾翠琼韦秀珍梁显锋张祖堂何志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痹证

曾振东 韦 涛 曾翠琼 韦秀珍 梁显锋 陈 剑 张祖堂 何志明

【摘要】目的:采用壮医药罐疗法规范化技术治疗痹证,明确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确立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标准操作技术规程,为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案。方法: 417例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罐组140例、空罐组138例、中药组139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壮医药罐疗法组、空罐组、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1%、85.51%、92.81%,药罐组总有效率高于空罐组(P<0.05),与中药组接近(P>0.05);三组对改善痹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结论:壮医药罐疗法规范化技术治疗痹证疗效确切,经济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壮医药罐疗法;痹证;规范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14-02

壮医药罐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医疗技法,临床用于治疗痹证有较好的效果。我们根据多年来的应用经验,制定了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在操作规程、配穴方法等方面的规

范化治疗方案,并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痹证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痹证的诊断标准[1]。风湿病诊断标准:根据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上所制定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凡同时符合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桂科攻0592007-3F。上述痹病、风湿病诊断标准者,可选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虽为本病但长期服用西药或其他药物者,必须停用,否则排除。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③晚期畸形、残疾、丧失劳动力者排除。④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以及精神病患者排除。

1.2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入选450例痹证患者,本组病例来自三个临床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靖西县中医院、广西陆川县中医院,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壮医药罐组150例、无药竹罐组150例、中药辨证组150例。在研究过程中,壮医药罐组因各种原因脱落10例,实际纳入统计分析140例;无药竹罐组脱落12例,实际纳入统计分析138例;中药辨证组脱落11例,实际纳入统计分析139例。三组组性别、年龄、病程、病种、辨证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壮医药罐组治疗方法①竹罐制作:选取根部正直的金竹,去掉外皮,制作成口径分别为1 cm, 2 cm,3 cm,4 cm,5cm五种规格,罐壁厚度2~3mm,口边磨光使之平滑,长度为10cm左右的竹罐。②煮罐药液的制备:三钱三30g,藤杜仲30g,五爪风30g,三角风50g,八角枫50g,鸡屎藤30g,五加皮40g,石菖蒲20g,伸筋草20g,臭牡丹30g。以上药物加水5000ml,煎成药液,浸煮竹罐。③操作方法:将竹罐投入药液中,煮沸5 min备用。根据拔罐部位选定大小合适的竹罐,捞出甩净水珠,立即迅速扣于选定的部位上,10 min后取下竹罐。用消毒毛巾浸于热药液中,捞出拧干,待热度适当时敷于拔罐部位,3 min后取下。在拔罐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针在拔罐部位皮肤上浅刺(0.2cm~0.3cm)3次,以局部少量渗血为度;取煮热的竹罐在针刺部位再次拔罐,10min后取下竹罐,用消毒棉球抹净针刺部位的血迹;最后再用药巾热敷即可。每2天拔罐1次,10次为1疗程。风湿寒性关节痛治疗2疗程,风湿性关节炎治疗3疗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4疗程。④取穴方法:采取“梅花穴+关常穴”的配穴方法:即先探查四肢体表出现的结节、索状物、疼痛、压痛、麻木、过敏反应点,然后在这个结点上取穴。再以此穴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5寸(中指同身寸)各取一穴,成梅花之形。关常穴:即患关节周围的特定穴位,一般髋关常穴取环跳、髀关、居髎;肩关常穴取肩髃、肩贞、肩前;膝关常穴取阳陵泉、梁丘、膝眼;椎关常穴取夹脊穴等。

1.3.2对照组治疗方法空罐组除不用壮药浸煮竹罐外,其它治疗方法同药罐组。中药辨证组辨证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顽痹,分别采用宣痹达经汤加减、乌头汤加减、薏苡仁汤加减、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上方加水煎服,每日一剂,20天为1疗程。风湿寒性关痛治疗2疗程,风湿性关节炎治疗3疗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4疗程。

1.3.3观察指标

1.3.3.1望闻问切资料包括与诊断相关的主诉、病史、症状、一般体格检查、舌象、脉象等。

1.3.3.2体征及功能性指标主要有关节压痛指数、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患关节功能指数、整体功能障碍指数、晨僵时间等项。

1.3.3.3相关实验室指标血沉(ES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

1.3.3.4X线检查指标软组织、骨质、关节结构等。

1.3.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1.3.5疗效标准

1.3.5.1痹证临床检查计分标准痹证主症及关节功能分级方法按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0级计0分,1级计1分,2级计2分,3级计3分,4级计4分。

1.3.5.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痹病的疗效判定标准[2]评定。临床治愈:治疗后主症积分较治疗前减少大于或等于91%,或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主症积分较治疗前减少 70%~90%,主要症状基本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主要理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主症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6%~69%,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或者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主症积分较治疗前减少小于或等于35%,或各方面均无进步或加重。

2结果

2.1临床总疗效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1%、85.51%、92.81%,经秩和检验,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 16.2115,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15.8445,P<0.05),药罐组总有效率高于空罐组(P<0.05),与中药组接近(P>0.05),见表1。

2.2对痹病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三组自身治疗前后疼痛、压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积分、整体功能障碍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对痹病患者ESR、ASO、RF的影响

2.3.1对ESR的影响三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67,P>0.05),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2对ASO、RF的影响药罐组、空罐组、中药组治疗前ASO阳性例数分别为42、43、40例,治疗后阳性例数分别为20、22、19例;治疗前RF阳性例数分别为12、14、10,治疗后阳性例数分别为8、10、6例。

3讨论

痹证,属壮医湿病范畴,壮医病名又叫“发旺”,“风湿骨痛”,“风手风脚”。是以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伸屈不利、肿大,甚则关节变形、行走困难为主症的一种疾病[3]。壮族聚居和分布的地区处于亚热带,山林茂盛,雨量充沛,气候潮湿,人久居其中,易受风、寒、湿、热等外邪的侵害。壮医认为,痹证的发病原因亦主要责之于邪毒入侵和人体本身正气虚弱两方面。正气虚弱是其发病的根本,邪毒侵入是外在条件,气血失调,阴阳不平衡,三道两路不通畅,三气不能同步是其基本病理改变。壮医药罐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的一种传统外治疗法,是壮医治疗痹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壮医药罐疗法集药物拔罐、药液热熨、刺络放血多种治疗技术于一体,联合产生通道路,行气血,调阴阳,解邪毒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痹证的目的。我们选取用于煎煮竹罐的壮药是本疗法的传人岑利族老壮医的经验方,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等功用。如《中国壮药学》记载:“藤杜仲,祛风活洛,散瘀止痛,强筋壮骨。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腰腿痛,跌打损伤……”、“三钱三,疏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神经痛”、“三角风,祛风利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八角枫,通络祛风,散寒镇痛,用于风湿疼痛,麻木瘫痪,……劳伤腰痛,跌打损伤”、“鸡屎藤,……除湿消肿,祛风活血,止痛解毒,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五爪风……舒筋活络,行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这些壮药在煎煮的过程当中,产生大量药离子,通过拔罐时的负压作用,以离子特性渗透皮肤,进入体内而产生相应的药物治疗作用。同时,在拔罐过程中,采用药液湿巾熨浴患部,药物可以经皮肤直接渗透,对局部病变起到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散寒止痛、调节阴阳、通调龙路火路气机的作用。本疗法在拔罐的过程中融进了刺血疗法。壮医认为,刺络放血具有调整阴阳,调和气血,通调三道两路,解毒泄邪消肿的作用。临床中我们观察发现,刺络拔罐后,吸拔出的血液色深红或暗红并粘稠或青紫结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吸出的血液变为正常的颜色形态,这时痹证也随着趋向痊愈,说明体内的邪毒已得到宣泄,正气也已渐复。药物拔罐、药液热熨、刺络放血每一种都是治疗痹证的有效技法,本疗法将这三种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痹证患者大多数主诉均为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壮医药物竹筒拔罐能明显改善痹证患者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而对痹证疼痛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显示出其疗效的优越性,是一种值得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适宜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0-213

[2]王兆铭,白人骁.“风湿四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1):52-53

[3]庞声航,王柏灿,莫滚.中国壮医内科学[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4

(收稿日期:2009.04.21)

猜你喜欢
痹证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药墨疗法治疗痹证的方法介绍及理论探讨
乌头对寒、热痹证大鼠痛觉敏感干预作用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薏苡仁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临床研究
“以毒立论”在治疗痹证中的应用
季节规律分析算法在痹证发病规律分析与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羌活胜湿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痹证(附300例报告)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