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鸯鸯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能活泼流个不停息。”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知识网站为学校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在写话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网上资源,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挑选网上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语文网络教学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
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一直令广大学生和老师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一部分学生对写话不感兴趣,不知从何处下手,学习效果差,而运用多媒体网络,可以提高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多媒体网络环境可以适时地处理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具有动态信息的属性,让人能随心所欲地看到想到的各种数据媒体信息及现实实况。它具有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变为具体和人机交互性的特点。多媒体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学生所能接触的信息量,简化了学习的复杂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实控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下面我以教学课外读物《大公鸡》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胜于创景激情
创景就是创造环境和气氛。教师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创设环境和气氛,唤醒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趣就是激发创作情趣、兴趣。“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学习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要靠教师有意地激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从而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我们把特定的环境气氛用多媒体网络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事、临其境、就会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环境的气氛说出来,语言的表达是从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所以要从说开始,以说促写。例如我让学生画两只青蛙,然后我又将他们所画的不动的青蛙制作成活蹦乱跳、能说会道的动画“小精灵”,然后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模仿电视上的配音演员为小青蛙配音。学生兴趣大增,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我急忙抓住时机:“请将你刚才听到的、说过的话用学过的词语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好吗?”学生不再面露难色,欣然应允,一句句生动、率真的话跃然纸上。又如《大公鸡》一课教学中,我把大公鸡样子、吃东西、走路、玩耍的镜头精心制成课件,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展现在学生面前,声音与图像的渲染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都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些惹人爱的大公鸡,每个学生都很激动,跃跃欲试,争着要求发言。情景课件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乐说的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当然,也为写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便于观察指导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但由于受时空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有些观察师生无法亲历亲为,而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1.网络环境能使观察突破条件的限制
利用多媒体网络引导学生灵活自由的观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根据写话需要,网络可以随时为我们展现上至宇宙天体,下到海洋地心的风貌。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动、植物,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等材料,网络上没有不储备的。多媒体技术生动逼真地揭示事物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带来了便利。
2.网络环境易于学生抓住观察重点、反复观察
由于计算机的可控性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人手,通过镜头的定格、闪烁、重播等手段,让学生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目的,有侧重地观察。如《大公鸡》这一文中,我运用计算机的以上功能,分三步指导观察。第一步,定向观察,让学生看大公鸡的整体,说说大公鸡全身怎样?对大公鸡有个总体印象;第二步,定点观察,找出特点仔细看。我把课件中的有关画面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比较,有顺序地说说鸡冠、眼睛、嘴巴、翅膀、羽毛各是怎样的。第三步,定性观察,为了让学生对大公鸡有个全面仔细地观察,我让学生操纵鼠标,自由点击画面,玩玩说说,比较深刻地认识、体会大公鸡就是具备了上述特点才“令人喜爱”。
三、运用信息技术,易于积累丰富资源
1.网络环境提供生活素材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写话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写话素材。所以,我们可以把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把他们参与的活动,把周围的人和事拍摄下来,把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从网上截取下来,编辑以后输入多媒体储存,在写话课上就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教学。由于所拍摄和截取的都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甚至还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说写愿望,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写话时空洞无物,脱离生活的毛病。
2.网络阅读,增加信息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用模仿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低年级学生写话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最大的困难是根本不清楚怎样才能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怎样才能准确运用语言词汇把看到的事物或景物描绘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他们提供例子,为他们扩充信息量。如《大公鸡》这一课中,观察指导后,一部分学生只能简单地说:“大公鸡很漂亮,光滑的羽毛,红红的鸡冠,一双小眼睛,小嘴巴尖尖的,还有一对有力的翅膀,尾巴向上翘着。大公鸡真可爱。”虽然这段话抓住了大公鸡的主要特点,语句也通顺,但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太具体生动,这时,我就要求有困难的学生进入资料库查找优美词句,这样开阔了他们的思路,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也给他们带来了写作的灵感。经过上网查询,好多同学的作文都比原先有了很大的进步,记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描写非常形象。“它胖乎乎的,一身光滑的羽毛,形成天然的花纹,闪闪发亮。火红的鸡冠竖在头顶上,像戴着帽子。一双圆圆的小眼睛骨碌碌的转动着。黄色的小嘴,尖尖的像个小三角形。两只翅膀像两把大扇子。一只大尾巴向上翘着,走起路来,尾巴一竖一竖的,可神气了!我太喜欢这只大公鸡了,我还给它取了个名字——花花。”
3.网络开创了共享资源的新天地
从单机到网络,拧开信息的“水龙头”把计算机连成网络,好处之一是资源共享,好处之二是资源获取方便,找到有用的资料,既可以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也可以直接打印出来,整个过程只是举手之劳。学习《松鼠的尾巴》时,让他们去网络查找其他动物尾巴有什么作用。有的查了孔雀尾巴的作用,有的查了壁虎尾巴的作用,有的查了长颈鹿的尾巴……我把查到的资料存到一个文档中,让孩子们共享,这样,使大家在轻松点击中,缩短了获得新知识的时间,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扩大了知识面。
四、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反馈、提高参与意识
实践证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传统的写话教学,一篇文章从打腹稿到起草到批改完毕,最快也要二、三天时间,对于教师的批改,更多的学生是“不屑一顾”,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人机互动性,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教师可以把自己电脑上的信息或任意一个学生的信息传到每一个学生的电脑屏幕上,学生可根据屏幕上的内容,按照教师的指导集体讨论,各抒己见,好文章的优点在什么地方,差的文章差在什么地方。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运用、顺序调整等每个细小的部分,都能显示在屏幕上,整个过程学生都在参与,手脑并用,既节省了反馈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修改写作的能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学科“大家庭”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营造最理想的环境。同时,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外,还能与其他学科有机地整合起来。例如,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明信片,要求每个学生画一画或剪辑一副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并在旁边写上简短的几句介绍小动物的话,能力强的小朋友还可以为这张明信片配上音乐,做成“音乐”卡片,然后再发给你最要好的同学。小小的一个延伸扩展环节,使语文、美术、音乐、计算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许多潜在的优越性。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写话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相信,这是写话教学科学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一项不可缺少的训练。现代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合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满足教的需要,让学生乐写、善写,达到“我会写,我爱写,我学习,我快乐”的目的。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网络的运用能使语文课增色不少,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语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信息化社会与教学技术现代化》.上海教育,1997
2.王旭卿.《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00
3.严俊华主编.《教育技术主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平等辅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