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不能“半边人”

2009-06-29 09:57
百家讲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王旦真宗数落

高 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抽象地讲这类话,几乎人人懂得,可是待到对某个人进行评价时,或因了解得片面,或由于感情代替了理智,常常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半边人”而概全。

北宋时,一个给宰相王旦牵了五年马的士卒,退伍时向王旦辞行,但王旦竟然不知其乃何许人也。待那士卒尴尬地扭头走开时。王旦却认出了他的背影,立马将其唤回,并赏赐银两给他。因为那士卒多年来都是在王旦前面牵马,所以王旦只熟悉其背影,却从来不曾认真地看过他的面孔,于是,有人以此对王旦加以贬议,嘲讽他无视小人物。

其实,王旦是个很好的大臣,人品、德性都堪称一流。他在相位12年,办事果断而有谋略,且循规蹈矩,为人气量宽厚。有一次,家人想试验他的宽厚程度,便在他食用的肉羹中放了一点儿墨。王旦吃饭时只是不用羹,却没有斥责家人,家人问他何故不食羹,他只说:“我偶不喜肉”。又一日,家人又在饭中滴了墨,王旦看了一眼说:“我今日不喜饭。可具粥。”说此话时,他心如止水,面无怒色。

王旦曾鼎力推荐寇准为相,还在宋真宗面前说了他许多长处,而寇准却经常在真宗面前数落王旦的短处。一日,真宗向王旦揭了寇准的老底儿:“你经常称道他,而他却不断地数落你。”王旦听了面菇沉色,坦然道:“理当如此。臣在相位日久,政事缺失必多,寇准能对陛下无所隐瞒,更显出了他为人忠直,这也正是臣器重和举荐他的原因。”

王旦的聪明表现在大处。只记得士卒背影是他对小事的粗疏。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百分百地投入。有所投入亦有所不投入,才是真正的投入。王旦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白只有寇准才能弥补他的缺失,而朝廷也需要寇准这样的人,所以他一病不起,真宗问及对以后的事情有何嘱托,他只说应该尽早召回寇准为相。

看人最怕感情用事,投脾气、谈得来的人怎么看怎么顺眼,缺点也能解释成优点。有一种人,凡老同学、老战友、老乡亲,在一起总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不论人品如何,见面三分亲-也有一种人坚信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不是亲信不放心,不是知己不亲近。如果手中握有权力,有任用权,又有这种种偏见,看人只看“半边”,那就很可怕了。

每个人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代的魏源说得好:“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就得既要看清其长处,又要看清其短处,善于扬其长,而避其短。

看“半边人”,有的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看人看事常有片面性,有时对人的第一印象多少年都改变不了,也有偏听偏信、先人为主的时候,有的则是思想品质上的问题,或因为感情,或因为利益,亲疏鲜明,远近有别。凡是亲信,不好也好,不行也行,不能也能。对于事业而言,后者的害处较前者更甚。

猜你喜欢
王旦真宗数落
不经意的数落需谨慎
父母不经意的数落有多伤孩子
一席话救百人
宋祁生平考
王旦之清
王旦之清
王旦的胸怀
折腾
落樱季节
背后说人“好话”的王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