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含烟
写下这个题目,是为了提醒自己。
上中学时曾听老师说过,两次掉入同一个陷阱的人,是傻瓜。意即:人不可以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后来,又看过一句英语俗语:a fox is not taken twice in the same snare(一只狐狸不可能两次掉进同一个陷阱)。可是如今,我竟然把这话全忘了,因为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三次掉进同一个‘陷阱了。
第一次是不久前的一个早上。起床后,我像往常一样去菜场买菜。看着鲜的鱼、绿的蔬,我照例顺着菜摊一路挑过去。忽然,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奇怪,这里怎么会有人叫我的小名?循着声音望去,我看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原来是老家隔壁的一位大婶。我礼貌地走过去,大婶激动地说:“听你母亲说你就住在这附近,没想到还真的撞见了。”我点点头算是问候,又在她摊上挑了几样菜。大婶说。这摊子是她儿媳的,因儿媳今天有事,才让她顶替一下,没想到就碰见我了。随后,大婶像遇到亲人似的,不停地诉说。说儿子在外打工一年余不下几个钱,说家里的开支全靠儿媳的菜摊来支撑,说她们的日子如何困顿。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的父母早已被哥哥接到了城里,老家我们已经许久没有回去了。遇见大婶对我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反倒是她有意无意流露出的穷困的话让我多少有些紧张。自从丈夫下了岗,我就害怕别人在我面前哭穷,我担心他们用泪水泡过的双眼背后,有着别样的企图。
大婶絮叨了半天,终于停下了。此后,我又碰见过她几次,但她从没提过借钱或帮忙的事。
第二次是某天中午。我混在熙攘的放学的人流中,忽然遇到了久未见面的高中同学。原来,他的孩子今年考进了我们学校,他那天正好过来看看。闲聊了几句后,我正打算走,他却热情地约我一起吃饭。我赶紧推辞,并撒谎说我约了人,才得以脱身。临走前,他一再强调,说要找个时间聚聚。
只是从此却苦了我,为了不再和他相遇,每次放学,我都要故意推迟几分钟才走。从教这些年来,我最怕的就是熟人让我帮忙照顾他们的孩子。然而,一个月来,无论我怎样躲避,都不可避免地遇见了他几次。他每次都一样热情,却从来不提孩子。至此我才知道,他念的,真的只是一份同学情。
第三次是昨天晚上。一个朋友请我吃饭。点菜时,朋友说要一只土鸡,好给我补补身子。我说算了吧现在餐馆哪里还有土鸡,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用喂了含有三聚氰胺饲料的肉鸡替代的吧。记菜名的女孩急了,说您放心,我们这儿的土鸡全是老板亲自下乡收的。我说你就编吧,你们老板那么忙,怎么会有空去乡下收土鸡?女孩急得汗都出来了。
看着女孩急欲辩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我忽然想起了前两次犯下的同样的错误,不由得问自己: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了猜疑?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丢掉了信任,甚至,连辩解的机会都不给别人?
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不止我一个人在问。
选自《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