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羊川

2009-06-29 09:57本刊采编部
新西部 2009年5期
关键词:国际会议中心黄羊服务站

本刊采编部

8年前,一个“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惊人预想,让一位台湾企业家瞬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他就是温世仁。

“中国西部开发不能与美国西部开发相比,因为美国人在开发西部时是骑着马去的,而我们今天是坐喷气式飞机、带着手机、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来的,所以我相信中国西部开发是可以加速的。”这是温世仁对自己的预想所做的解答。

更为可贵的是,温世仁并非一个只讲大话的企业家,因为他很快就将自己用网络改造西部的千乡万才计划付诸实施,而偏居甘肃沙漠边缘的西部小镇黄羊川有幸成为他的第一个“实验基地”。

然而,两年之后,当黄羊川的孩子刚刚学会用电脑,当一座投资千万的五星级大酒店在黄羊川拔地而起,当黄羊川模式正在西部许多地方以极快的速度被“复制”时,温世仁却因病突然去世!

千乡万才计划怎么办?黄羊川怎么办?那些追随温世仁投身西部开发事业的团队怎么办?

2009年4月初,本刊记者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开始寻找这个并不遥远而且还在发生的故事。

4月8日,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

一批消防官兵正在这里参观,还有10多个游客在商务中心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商品。其实,这个国际会议中心平日里大多数时间都是冷冷清清。“今天来了这么多人,给这里带来了难得的人气。”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薛其祥告诉记者。

薛经理说,会议中心一年接待的客人只有700人左右,酒店的年收入不过100万元,而这个拥有140间商务客房,游泳池、健身房等各种设施齐全的五星级酒店,不算投资折旧,一年仅维持正常运营,就需花费700万元。从2006年起,酒店就一直处于试运营阶段。

很多来访者在黄羊川转一圈之后,心里头都会泛起一个大大的问号:一个五星级酒店为什么要建在这里呢?

一切还得从10年前说起。

志愿者结缘黄羊川

临出发前,记者察看地图,发现离武威市不远处有一个黄羊镇,以为那里就是我们要找的黄羊川。可是,从兰州坐汽车经古浪县城抵达黄羊川后,才知道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如今的黄羊川非常有名,在一些大城市的超市中出售的真空包装的糯玉米或小杂粮,包装袋上常常会有“中国·黄羊川”的字样。而在10年前,出了古浪县,恐怕就没几个人知道黄羊川了。

黄羊川能够引起外界的注意,是一名志愿者和两名台湾人的功劳。

1999年,在天津英业达公司做了3年多专利工程师的彭海纳,因一次偶遇辞了职。有一天晚上,加班到9点多的彭海纳在回家路上走到一个小面摊吃面,看到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帮妈妈照料生意。小女孩那双冻红的小手,让彭海纳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过于安逸和舒适,他的心里甚至产生了一种罪恶感。彭海纳给老板发了一封电邮,辞了职,到甘肃支教,地点就是黄羊川。

2000年春,彭海纳回到公司,发动员工为黄羊川职中捐书,因为那里的孩子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什么可看的课外书籍。

彭海纳还给英业达公司老总林光信讲了黄羊川孩子们艰苦的求学环境。当时,恰好公司有11台员工退还的计算机,加上林光信上大学的女儿也有一台计算机留在家里,林光信便将其全部送给了彭海纳支教的学校。

以前,英业达公司也曾给一些学校捐赠过电脑,也常常会收到一面面表示感谢的锦旗,可这一次,林光信收到的是24封黄羊川学生的来信。孩子们朴实真诚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林光信,他决定到黄羊川走一趟。

林光信一直以为,祁连山肯定就是一片“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风景,年轻时唱的西北民谣不是有“雪皑皑,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的描述吗?可是,到了黄羊川,他才发现这里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从古浪县城到黄羊川只有一条沙土路,大多数居民住的都是土房,睡的是土炕。黄羊川职中的教室光线昏暗,学校没有餐厅,孩子们吃饭就蹲在室外的空地上。林光信尝了尝孩子们吃的汤面条,用墨镜遮住了眼里的泪水。他当即向学校承诺,每月捐助2500元,让学生的午餐能吃到肉,能喝到开水。

林光信参观了黄羊川职中英业达计算机教室(职中计算机教室被冠以英业达的名字,以感谢其捐赠)后,一个想法渐渐成型。他设想让计算机联上网络,形成一个校园网。通过该网站,实施“打开视野、开启心智、与国际接轨”计划,让黄羊川人不再与世隔绝,并且多一些谋生的机会。

林光信给职中设计并注册了域名www.YellowSheepRiver.com,还安排公司为网站培训了专业老师。两周以后,黄羊川网站正式开通了。

温世仁的西部梦想

天津英业达公司是台湾企业家温世仁执掌的英业达集团的旗下企业,而林光信正是温世仁的大学同窗。

2000年底,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林光信向温世仁讲了他在黄羊川的计划。

其实,1998年,温世仁就立志,到50岁时不再做“生意人”,要把50岁以前赚的钱花到最有意义的地方。见到林光信之前,他已经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在西部地区做考察,准备致力于西部开发和解决贫穷问题。

林光信和温世仁也算是一拍即合。

听林光信讲述了黄羊川的故事后,温世仁决定推出一个更为庞大的规划;到2006年,在中国西部设立100个办事处,发展1000所黄羊川职中这样的学校,每年培养上万名掌握英语的软件人才,并通过远程雇佣,让他们就地创造财富,就地改善生活,就地保留文化,以此推进西部开发。为此,温世仁成立了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千乡万才公司),由林光信负责管理。

2001年,在西安举办的“2001·中国西部论坛”上,温世仁发表了一段激情四射的演讲,题目是《西部开发十年可成》。

他在演讲中说到,“很多人认为中国的西部开发与美国西部开发一样,要经过漫长的过程,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我认为,中国西部开发不能与美国西部开发相比,因为美国人在开发西部时是骑着马去的,而我们今天是坐喷气式飞机,带着手机,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来的,所以我相信中国西部开发是可以加速的,西部开发,十年可成!”

温世仁开始在黄羊川启动自己用网络改变西部的实验,他为农业社会跨越工业社会直接进入信息社会设计了七个步骤:以校领乡,利用电子商务;改善农牧业;建立网络城乡中心;促进散居到聚居:发展服务业:远距雇佣和远距服务。

林光信评价说,这个设想是温世仁最杰出的贡献。2004年,当许多国际国内会议提出e-Town,农村上网等概念时,千乡万才项目已经在中国十几个省的上百个乡镇实践了3年时间。

2002年4月23日,温世仁首次来到了黄羊川,为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开工奠基。温世仁对黄羊川的群众说,他要让黄羊川成为首个因特网村,“我希望你们不用再离家找工作,只要你们来到因特网村,就能创造财富,就能改变生活,就

能保留你们的传统文化。”

据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咨询部课长王存社介绍,2003年,国际会议中心的建设一直处于赶工状态,因为2004年将有几个活动在这里举行。按照计划,国际会议中心将拥有一座五星级酒店,还将设有一个容纳300人规模的软件园,员工从天津等地调过来,而且都是最优秀的员工。

但是,就在这个宏伟蓝图即将在黄羊川变成现实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到了黄羊川。

2003年12月,温世仁在台湾因病突然去世。

起初,在黄羊川计划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和五星级酒店时,英业达公司曾有人问过温世仁,“有谁会到这里来?建起后要怎么经营?”温世仁的回答是我来解决三分之二的客源。

薛其祥总经理告诉本刊记者,“坦白地说,这么大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宾馆,客人很少,这几年都是温家在投资,主要也是支持这个理念。按照温世仁的计划,会有许多人来这里。我只能说,他去得太突然了,没有给我们留下机会去验证这个计划。”

温世仁去世后,有一段时间,宾馆建设有所停顿,最终还是靠温世仁几个兄弟的捐款才完了工,比原来预想的推后了一年多。

尽管黄羊川后来的发展没能完全按温世仁的计划进行,但这个曾经荒凉的西部小镇却从此声名远播,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西才东用”的网络效应

2004年,是千乡万才公司开始调整、转型的一年。

“2003年7月,温世仁在北京曾讲过千乡万才的愿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以企业的手法来消灭贫穷。”薛其祥说,企业的终极目的是要盈利,不然自己都要垮了,怎么去做公益?千乡万才公司就是本着“始于公益,止于盈利”的原则,在黄羊川进行乡村试验的。

按温世仁原来的设想,要把像黄羊川职中这样的会员学校,打造成能培养出软件工程师(又叫数码工人)的学校,这些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可以在当地从事软件外包业务,10年内达到1万名的远距雇佣规模。

随着温世仁的离去,这一远距雇佣计划几乎搁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项目——“西才东用”。当时,东部沿海地区每年至少需要300万工人,“西才东用”项目就是想通过网络将这一讯息及时传达,给需要工作的人以帮助。

大南充村是最早和千乡万才公司合作的一个村子。在公司要建会议中心时,村里无偿拿出了20多亩林地,作为会议中心的建设用地。会议中心也为村里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现在会议中心的花工,保洁员等都是村上的村民。

更为重要的是,大南充村村民也成为黄羊川接触电脑最早的一批农民。2004年,黄羊川职中在村里办过两期电脑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年轻人,如今大多在外打工。大南充村支部书记祁天龙对记者说:“村民收入的70%来自外出打工,小伙子一年能收入一万多,姑娘一年也能挣七、八千元。”

当地政府也一直在做劳务输出的工作,但对外联系有限,尤其是与东部企业联系很少。相比之下,“西才东用”项目所联系的都是比较正规的企业,如东莞诚达鞋业就是一家台资企业,员工工资平均1000元左右,每月休息4天,还有加班费。员工每月交120元,公司解决住宿和吃饭问题。古浪县的许多青年都通过“西才东用”项目进入这家企业工作。

给你讲一段西部故事

“在火辣辣的烈日下,妹妹,弟弟与我在山头上收麦子,想一想别人的孩子,再想想我们姐妹……此时,我怨谁,爸爸为了给我妈妈治病外出打工去了,而母亲的病情也越来越重,父亲寄来的钱连药费都不够,更别说生活费了,于是,生活的重担重重地压在了我的肩上,也压在了弟弟,妹妹的肩上,每日的辛勤劳动,只能换回我们无助的悲伤,每每想起过去,我只能哭泣……太阳更热了,我看了看弟弟妹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们还太小,可他们却很懂事,今年,又为母亲拿回了一张奖状,生活的重担,只能让我们越来越坚强。”

这段文字是海原县回民中学一个叫马兰的女孩发表在西部故事电子公益平台上的一部分内容。这个平台发表了很多类似的感人故事。

“西部故事”项目,是由温世仁的儿子温泰均于2006年发起的一个公益计划。2002年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开工奠基时,温泰均曾随父亲到过黄羊川。父亲去世后,温泰均想以自己的方式将父亲在西部的事业延续下去,于是,他设立了这个西部故事电子公益平台。

该项目要求,如果一个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一年能够在网上发表10篇关于他们的乡村生活的报告,就可以获得800元的补贴。按照温泰均的设想,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特产以及身边的感人故事进行观察和采访,并利用网络展示给外界,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孩子通过学会打字、制作网页等,认识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同时,这个平台也可以成为爱心人士与需要救助的孩子进行互动的一个窗口。

一位叫曹亚静的女孩对资助她的孙俏文阿姨写道是您让我感受到了素未谋面的人之间那种亲情般的温暖;是您让我更深地明白了“爱”的含义。原来她并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风吹不散,雷打不动。无论风雨如何肆虐,也不论雷电如何猖狂,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爱”在我们的心中产生和传播……在这里,再次发自内心地向您说一声:“谢谢!”

孙阿姨对亚静说:感谢的话请多多地说给自己的父母听,他们才应是你最该感谢的人。我想到我的父母在我的中学时代,付出了多么大的辛苦,我能为你减轻一点儿心头的顾念,会觉得很欣慰和高兴……网络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使信息的传递既快捷又便利。我很愿意和你多通信,时间方便就写信来,这样我们可以多一些交流。

“西部故事”计划不只是让家境贫困的孩子简单地获得金钱的资助,更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树立了凭能力赚钱的观念。两年多的时间,西部故事电子公益平台累计资助学校和学生499万元,包括帮助修建校舍、解决取暖、饮用热水、购买棉衣等。

数码网络服务站启动

2009年4月23日,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聚集了100多人,参加千乡万才公司的新项目——数码网络服务站的奠基仪式,千乡万才公司总裁林光信出席了仪式。据记者了解,数码网络服务站将担负利用电子商务服务三农的重任,千乡万才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在西部建100个数码网络服务站,依托千乡网共同服务当地的中小企业,服务当地基层政务,解决农村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借此项目,还可实现远程雇佣的目标。目前开始运转的三个服务站,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当地人,其中很多人参与过“西才东用”项目,有的还是曾被送出去打工的返乡人员。

基于“始于公益”的出发点,千乡万才公司将在一定时间内对服务站进行资金支持,发放员工工资,实行免费服务,待市场培育成熟后,收取年费以维持服务站的运营,从而实现“止于盈利”的目的。

从目前试营情况看,该项目进展顺利,三个服务站都已做成多笔业务,比预想的要好一些。

猜你喜欢
国际会议中心黄羊服务站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帮你加油
帮你加油
夏季达沃斯
黄羊夺冠
对某国际会议中心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探讨
沙漠向导
母黄羊之死
抓住黎明前的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