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形势分析课题组
2008年,内蒙古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处于积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的形势下,就业、民生、稳定已经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化挑战为机遇,从而确保我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2008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八件实事”“十项民生工作”全部兑现。“八件实事”全面完成,2008年,全区共落实资金98.54亿元,使1000多万群众受益。“八件实事”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提高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教育补助水平3件实事完成了年初计划,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改善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和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等5件实事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目标。“十项民生工程”成效显著,据初步统计,“十项民生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40多亿元,受益人口达1100多万人。
就业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08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9%。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38万人,其中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比略有下降。同时,积极推动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就地转移和跨区劳务输出,全区农村牧区转移就业者226万人,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转移农民工技能培训15.25万人,完成计划的127%。
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由于2008年全区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农牧业补贴较大幅度增加,以及调高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社会救济金等有利因素,使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得到大幅增加,有效促进了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80元和4650元,均实际增长11%。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不断增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在巩固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的每月172元提高到197元,覆盖82.4万城镇居民。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90.4万人扩大到113.4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3.04万人,全年平均补助水平农区达到678元、牧区740元、“三少”民族地区840元,比年初计划分别高出240元,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达到1073元,比上年提高105元。
社会形势总体稳定。在社会治安方面,通过开展“两个排查”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杀人、绑架、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盗窃、抢夺、抢劫等侵财性违法犯罪,维护了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净化了社会环境。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信访形势总体稳定,信访秩序良好,未出现国家级集体访、重点地区集体访和群体性事件。在安全生产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切实降低各类生产事故。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呈现出了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四下降”的局面,特别是经过出重拳关闭小煤矿,整合煤炭资源,不断提高煤矿装备水平,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二、新形势下社会发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的来看2008年我区社会发展形势较好。但也应看到,由于历史欠账和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影响,我区社会发展领域已有的一些问题存在着恶化的隐患,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新问题。
(一)就业压力急剧增加
就业难度加大,有限的就业岗位与庞大的就业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一是企业失业及隐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危机对我区影响的逐步显现,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区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以及资源能源型企业,出现了关闭、停产或者半停产的情况,造成部分人员失业。有些企业虽然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职工却是在放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或领取半数工资歇业在家,处于隐性失业。截至今年1月底,全区363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985户企业受金融危机涉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1.98万人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企业内部隐性失业人数达9.15万人。二是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向区内外转移将受到极大影响,2008年我区外出务工人员220多万人,其中有113.6万人是在区外打工,截至目前,全区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农民工大约为22万人,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就业空间大大缩小,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三是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2009年全区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8700人,比去年增加了2936人,加上2008年未就业的18896人以及其他年份未就业的毕业生,超过1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十分巨大。
(二)居民增收受多种因素制约
受金融危机影响,下岗失业人员逐步增多,外出务工难度加大,居民收入增幅有所回落,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降低了3.6个和2.2个百分点。2009年,在经济环境、自然条件、市场变化以及就业能力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我区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增长幅度有限。经营性收入方面,由于受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粮食、肉类、奶类等农畜产品价格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等因素,农牧民来源于经营性的收入不够稳定,且增长乏力。工资性收入方面,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农牧民转移就业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外出务工人数将会有所减少,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也将呈下降的趋势,农牧民来源于工资性的收入会明显降低。
(三)社会保障有待加强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区的影响在逐步加深,居民就业收入出现较大动荡,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会更加强烈,需要政府提供标准更高、范围更广、覆盖人群更多的各类社会保障。目前我区社会保险覆盖面仍然较小,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牧民以及城镇居民未被纳入保障范围。同时,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较低,筹资能力和保障能力较弱。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仍显滞后,与统筹城乡发展不相适应,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严重失衡,农村牧区养老、医疗保障严重滞后,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保障模式,难以承担日益加重的养老负担和医疗风险。
(四)社会治安不容忽视
2008年末,随着春节的临近、农民工返乡高潮的到来和经济危机导致的工人失业等因素的多重作用,我区社会治安稳定局面有所下降。2008年1月至12月,我区共立各类刑事案件8.13万起,比上年增加了2.06万起,增长33.8%,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49万起,增加1.11万起,比上年增长了20.6%,社会治安情况令人堪忧。
三、促就业、保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2009年,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社会发展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加大社会领域的投入,切实推进社会领域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面临的头等大事。
(一)广开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是千方百计确保企业稳定,进而维持就业局势稳定。通过积极扶助开工不足企业生产经营稳定,促进失业、隐性失业人员重新就业。二是开展公共工程吸纳就业。在全区各地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农村牧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建设等工程,吸纳部分适龄青年就业。三是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创业人员开放。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在家乡创业,以创业拉动就业。四是建立农民工返乡监测制度。做好农民工返乡情况的调查统计,加强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建立农民工返乡回流基础数据统计,合理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五是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就业能力。把加强农民工专项技能培训作为缓冲就业压力、促进二次就业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大培训力度、调整培训内容、减免培训费用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适销对路”的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自主创业和二次就业能力。五是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毕业生客观理性地认识当前就业形势,主动调整心态,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制定各项优惠条件鼓励毕业生对边远地区就业。将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的登记失业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就业对象,保证其优先就业。
(二)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水平
根据我区农牧业发展的自身条件和特点,围绕市场需求,千方百计为农牧民增收寻求有效途径。一是加强农村牧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农牧民在农牧业生产中的成本,如浇灌成本、运输成本等,为提高农牧民经营性收入创造条件。二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效农牧业,增加高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转变种植业生产经营方式,重点支持节水灌溉,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优化农村牧区外出务工环境,建议成立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领导机构和专门办事机构,加强对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协调、培训和保障工作,提高有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四是加大扶贫开发步伐。创新扶贫措施,加快农村牧区11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步伐。
(三)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保障人群全覆盖、保障形式多样化、保障标准相适宜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积极调整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特别是提高低收入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二是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牧区五保供养、特困户生活救济和救助等制度,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调整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低保标准。三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开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研究建立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和模式,重点实施老年农牧民养老保险工程。四是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失业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失业保险全部实现盟市级统筹,建立自治区级调剂金制度,把非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作为失业保险扩面的主攻方向,扩大覆盖范围。
(四)着力化解不和谐因素和潜在风险
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和潜在风险,严格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将各类潜在的风险和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股市、房市、企业破产、征地拆迁、农民土地纠纷等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充分组织协调,完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把各单位、各部门的治安保卫力量和城乡群众性治安防范力量组织起来,全力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