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莺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将实验课保质保量上好。
实验前,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杂乱无章的学习环境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无序和注意力的涣散,而一个良好的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则会很快让学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境中。所以,精心布置实验室是很有必要的。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可以这样布置:在实验室的墙上挂几张著名生物科学家的画像以及这些科学家的名言;在实验室的后墙挂《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中学生守则》;窗台上摆几盆葱郁茂盛的绿色植物和一个金鱼缸,生物小组的学生在缸里养几条金鱼;实验室的后面放一组标本柜,里面摆放一些动植物标本和学生的作品。教室的卫生每次都由值日小组的学生打扫干净。在这样一个干净整洁、严肃而又充满生物情趣的生物实验室中,学生多了一份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少了几分浅尝辄止的浮躁。这样,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有一个良好的氛围,组织教学就比较容易。
实验时,指导学生认真按要求完成实验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1)安放距桌边一掌(5~7 cm);2)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3)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1 cm,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使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
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实验的目的、要求,会留下深刻印象。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实验后,养成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
在中学生物实验中,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会有很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这就需要进行实验分析,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影响因素,使实验重做时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这时教师的巡查打分就不应以最终结果为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