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

2009-06-29 09:10毕秀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3期
关键词:蛋糕师生笔者

毕秀光

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基础差的学生过早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只有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才能减缓或消除两极分化现象。为此,笔者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深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开展的前提。学生对教师的敬重能促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和积极发言。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师生情感,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小小付出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笔者深入学生,尽量增加与学生共处时间,从接触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要多关爱基础差的学生,备课时特意选择一些他们能回答的问题精心设计,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教师和他们时刻在一起。暂时没有积极性的学生,千万不可武断地批评,边教边学走近他们,日常接触时总会关切地询问:“Are you all right?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教与学自然水到渠成。

创设快乐有趣、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

培养兴趣的基础

努力创设一个快乐、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就像做快乐有趣的游戏一样,而不是被迫完成令人恐惧的艰难任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和愉快。为了做到这一点,笔者带着满腔的热情进课堂,仪表洒脱,精神饱满,表情轻松,亲切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提问。举止文雅大方,谈吐简洁,语言纯正流利,板书做到书法规范美观、版面合理醒目等。“Hello, everyone, let's begin our happy English, OK?”这是笔者进入教室的一句开场白,努力把笑容与幽默带到教室,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把学生的“老师要我学”引向“我与老师共同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突出一个“趣”字。把游戏和竞争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多做一些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在教学序数词时,编了一个chant:“基变序,下列规则要牢记:一、二、三结尾要用t d d;八加h九去e;f来把ve替;整十y变成ie,其他都加th。”再如将日常口头操练变化成竞赛用语,个人问答变成抢答,单词拼写变成单词大王竞赛,以及开展一些演讲比赛、听写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口头和物质奖励,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

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是培养兴趣的关键

初中英语教学相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更注重知识讲授、语法分析和基础落实。需用激励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Merry Christmas”一课时,笔者到蛋糕店订了一个特大的圣诞蛋糕,上面写上Merry Christmas,并准备了圣诞树和一些彩球、气球和彩灯。上课铃响前,播放圣诞歌曲,在黑板上写上:“Merry Christmas to you!”把圣诞蛋糕放在教室外,不让学生事先知道。上课后,笔者问学生是否知道圣诞节的有关知识,学生摇摇头说:“No.”笔者说:“Christmas Day is like our Spring Festival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y put a Christmas tree in the house and put up the Christmas balls and lights. Now let's decorate it,OK?”这时学生已开始产生兴趣,都举手要求上前来做。笔者让5位学生来装饰圣诞树,其他学生用英语提出如何装饰的建议。一棵漂亮的圣诞树在大家的努力下完成了。笔者说:“圣诞节人们还互相赠送礼物,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礼物,请猜猜是什么?”学生一听有礼物,更来劲了,纷纷举手回答:“It's a picture/basketball…”“NO,look!”当笔者从教室外把大蛋糕放到讲台上时,学生发出惊讶声,他们谁也没想到我会送给一只大蛋糕。笔者接着说:“Merry Christmas to you!”学生异口同声地说:“The same to you. Thank you very much.”“谁来切这个蛋糕呢?”这时学生都争着要上来,连平时对英语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也都举起手。于是笔者让3位学生来切分蛋糕,装在小盘子中,每人一份。“Let's eat the cake.”大家都高兴地吃起来,开心极了。笔者问学生:“Do you like Christmas day?”他们都说:“Yes.”马上又问:“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Christmas Day? Now let's read the passage.”有了刚才的基础,在接下来的新课传授中,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回答问题,跟读、复述等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疑、释疑是激发兴趣的必要途径

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定向思维的。步步设疑,可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平时上课笔者始终以问题引路,循循善诱,逐步深入,慢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上新课打好坚实的基础,使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效果明显。如上课前,总要问学生一些关于上节课学过内容的问题,作为学生回忆的线索;学新课前问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让学生找出答案,给学生留下初步印象等。通过设疑,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习惯。例如在教学八年级Unit 3前,笔者问学生一个问题:“I argued with my wife yesterday evening for a small thing. She is still angry with me now? What should I do? ”作为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的回忆,学生很乐意回答,结合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很多的好建议,如“You should say sorry to her”“You should give her some flowers”“You could ask her to a movie”,等等,既回忆知识,也教会学生懂得解决生活中的小矛盾。

启发诱导是巩固兴趣的法宝

教师在上课时不要直接告之答案或者要求学生马上搞懂较难的语法和文章,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循序渐进。例如学生对英语写作有一种畏难感,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写作的重要性,只强调单词拼写和形式转换、时态等语法知识,再练几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出示好的范文等,学生作文就会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创意和新颖感。如果能通过各种途径启发和诱导学生,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例如,在一堂写作复习课,笔者设计了以春游为线索,先让学生谈谈春天,由此引出了许多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接着让班长写一个春游的通知,然后让学生谈谈在车上能干些什么。正当学生议论时,车子突然停了,让学生猜测为什么。从而引出了一场交通事故,让学生看4幅图,讨论后看图写话。最后来到目的地,发现几年前美丽的风景因为污染而变得不成样子。笔者让一些学生口头谈谈怎样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并作为作业写在练习本上。整堂课设计周密,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因势利导,学生热烈讨论,争相发言,从单词、词组、句子到文章,从口头到书面,从简短的通知、看图写画到写书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又针对学生喜欢春游,设置一个个的情景,慢慢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从消极逐步引向积极、踊跃参与,“润物细无声”,获得理想的效果。

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尝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成绩进步明显,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开发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蛋糕师生笔者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创意蛋糕
切蛋糕
麻辣师生
做蛋糕之前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