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礼彬
摘要 肥料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为探索郎溪县水稻施肥的最佳模式,进行了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该区域最佳施肥量为N:12.341 0kg/666.7m2、P2O5 2.281 0kg/666.7m2、K2O 3.382 4kg/666.7m2。
关键词氮磷钾肥;肥料效应;3414试验;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S1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116-01
肥料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为合理施用磷钾肥料,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经济效益,探讨水稻对氮、磷、钾肥料的需求规律,探索肥料效应模型和最佳施入量,笔者进行了水稻施用氮磷钾肥“3414”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郎溪县南丰镇精忠村郑家墩汪浩户责任田中,土壤砂泥田,前茬小麦,耕深20cm,土壤pH值5.80,有机质14.054g/kg,全氮0.960 g/kg,有效磷7.00 mg/kg,速效钾80.00mg/kg,铜3.15mg/kg,锌2.15mg/kg,铁44.92mg/kg,锰31.20mg/kg,硫33.50mg/kg,试验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面积3 338.5m2。
1.2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氮肥用尿素(含N46%,宜兴产),磷肥用过磷酸钙(含P2O512%,铜陵产),钾肥为氯化钾(含K2O60%,俄罗斯产)。供试水稻品种为两优6326。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正交排列法,设N、P、K 3因子,0、1、2、3 4水平,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推荐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表1),3次重复,14个处理(表2),小区面积27m2(3m×9m)。
1.4施肥方法
氮肥基施50%,分蘖肥30%,穗肥20%;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基施70%,穗肥30%。
1.5试验过程
试验于5月10日播种育秧,秧田管理与常规栽培相同。6月7日采集土样后整地作埂,成42个小区,各小区均能实行单排单灌。6月9日施基肥。6月10日移栽,栽插株行距16.7cm×26.7cm,小区栽插605穴,折合14 939穴/666.7m2。6月17日追施分蘖肥,7月18日追施穗肥。除施肥以外的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栽培,并保持一致。9月25日考种测产,9月30日收获。
1.6调查统计
考察水稻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空秕粒、结实率、千粒重,并取成熟时植株50穴作为植株分析样本。各小区单打单收,测定实际产量。
2结果与分析
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见表3,通过对各处理小区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该试验点回归方程拟合如下:Y=387.49+32.67N-55.47P+44.47K-1.06N2+0.58P2-0.57K2+3.69NP-3.66NK+2.86PK。
经方差分析,得F=12.7923>F0.05=5.998 8(表4),达显著水平,说明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之间有显著的回归关系。
通过对回归方程的应用分析得出(表5),最大施肥量为纯N 12.166 3 kg/666.7m2、P2O5 1.299 2kg/666.7m2、K2O 3.186 0 kg/666.7m2时,产量621.017 2kg/666.7m2。最佳施肥量为纯N 12.341 0kg/666.7m2、P2O5 2.281 0kg/666.7m2、K2O 3.382 4 (下转第119页)
kg/666.7m2,此时产量最高,为622.583 7kg/666.7m2。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N、P、K施肥量和比例的不同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在郎溪地区杂交中稻的最佳施肥量为纯N 12.341 0kg/666.7m2、P2O5 2.281 0kg/666.7m2、K2O 3.382 4 kg/666.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