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红
摘要:社会新闻,不仅仅要报道事实真相,它也具有资政、教化的作用。作为一名正直的新闻工作者,在采写社会新闻时,不能把眼光只盯在所谓的“新”、“奇”、“特”的“新闻”点上,而是要坚持新闻一贯的党性原则,开展监督,引导舆论,抨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起到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新闻反面影响舆论引导
社会新闻反映世相百态,它以其独特的对社会世态、人情冷暖的快速反映和新鲜奇特、包罗万象的内容,受到不同阶层的读者的普遍喜爱和极大关注。尤其是近年,社会新闻的价值开始逐渐显现,用社会新闻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通过关注程度的提高来提升新闻媒体的品牌形象,令社会新闻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可读性在新闻报道中异军突起,快速发展。
在采写社会新闻时,我们希望通过以报道来反映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揭示什么人生哲理,达到怎样的传播目的……以什么样的切入点、立足点和新闻点来采写社会新闻,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毋庸置疑,新闻是具有阶段性的,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我们的新闻,是要与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及政策相一致。与那些重大的、严肃的新闻报道相比,尽管在报道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上存在差异,但作为舆论宣传和引导的属性并不存在不同,同样需要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同样要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和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与新闻的可读性、服务性等并不矛盾。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社会新闻就像一把双刃剑,一些“卖点”多、“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由于受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部分受众阅读超味不高等因素影响,也带来了某些负效益。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写社会新闻时要把握重点,避免社会新闻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其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新闻都应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由于受众的知识文化层次各不相同,对社会新闻的鉴别、理解、认知也存在诸多差距,因此,一些内容不当的社会新闻,往往会误导受众,产生某些不良的社会影响。曾有媒体报道,2005年,外地来京的无业人员王某和刘某就因为看到一张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关于抢劫出租车司机的报道后,对此十分“钦佩”,于是照葫芦画瓢,模仿报纸上对作案手法的描述,对出租车实施了抢劫,最后落入法网。无独有偶,安徽也曾发生一起这样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因看到当地报纸刊登的一则消息——一位民工为索要欠薪,竟卸下挖掘机主板向老板留书讨薪,于是深受“启发”,先是“刻苦钻研”,学习了拆卸挖掘机主板的技术,然后在2006年的9月至12月间,在安徽、江苏、山东三省疯狂作案,盗拆挖掘机的电脑主板及主控器,并利用盗窃来的挖掘机电脑主板及主控器敲诈勒索受害人十余起,涉案总价值3万余元。虽然两起案件的最终结果都是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处,但不当报道带来的消极影响由此也可见一斑。
所以我们说,尽管社会上还存在着某些阴暗的角落,还有着一些消极腐败的现象和落后愚昧的东西,但这些毕竟只是社会在发展和前进中存在的一些枝节问题,不是主流,新闻工作者应该在报道此类社会新闻时,把握好分寸,调整好角度,注意写作手法和词语的运用,尤其要注意对案件发生经过的“细致”刻画是否合理,尽量避免社会新闻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那些明辩是非能力差或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等人群的影响,保持住主流媒体的高品位和高格调。
从古至今,道德之所以对人起着不可估量的规范作用,主要是通过舆论的影响来实现的。古籍中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在当前的儿童教育中,仍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这就是道德通过舆论的影响来实现的一个例证。当前,大众传媒恰恰是舆论影响中最为重要的工具,而新闻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载体。社会新闻作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更加具有十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我们的社会新闻报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人们的道德观念的,它包罗了刑事、民事等案件,邻里、家庭等纠纷,等等,在报道事件本身的同时,都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着某种道德信息,可以说,社会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是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说,社会新闻的报道具有显著的、长期的道德教化作用和影响。在采写社会新闻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发挥社会新闻的这种道德教化作用和深化这种影响,不能因为某些社会新闻的“新”、“奇”、“特”的所谓的“新闻点”,而忽略新闻本身的此项作用。
省内某家报纸曾报道过这样一则社会新闻:为了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一对阴阳相隔的恋人终于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场面感人,冲击力较强。然而,生者与死者举行“婚礼”,这则新闻虽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和可读性,对人们的情感震撼也较强,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固然也值得歌颂,事件本身所要表达的无非是一种情感,但报道此新闻所要传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婚礼合乎常理、伦理和法律吗?报道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吗……这样的疑问还有很多。诸如此类比较“新奇”的社会“新闻”报道常常见诸报端,我们却搞不清楚它的积极意义究竟何在。
诚然,面对社会新闻,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时都会做好分类,哪些是正面新闻,哪些是负面报道。对一些不良甚至丑恶的社会现象,我们要加以无情的揭露和批评,以此来消除负面新闻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更要以此来唤醒整个社会的责任和良知。对那些美好的事物,比如舍己救人、见义勇为、邻里互助、社会资助等,我们要大加弘扬,要使读者深受其中的道德影响,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社会新闻报道,不仅仅要报道事实,还要引导舆论,开展监督,抨击假丑恶,弘扬真善美,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该担负起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更多的关注和目光投向那些能够反映社会国泰民昌、人民安居乐业、美好事物层出不穷、共建和谐家园的新事物上,以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健康的感情和扎实的作风自觉地去传播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以此塑造人们高尚的心灵,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我们生活的空间更洁净,更高雅,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