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元利 张妮娜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启发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中学生创新潜质、调动中学生创新积极性、增强中学生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是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那么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应该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教师自身要成为一名创新性教师
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性教师是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榜样,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工作方式能为学生的创新行为提供示范,并渗透到一切教学活动中。心理学认为,只有教师本人是创新性的,才会发现、重视并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作为一名中学一线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性教师。
1.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
究竟是培养只会按指令行事的驯服而灵巧的工具,还是培养有独立人格、个性鲜明、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答案很明显,我们需要后者。这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例如,现在学校里的规矩太多,课堂上规矩更多,要想发言先举手,老师同意才能开口,发言时得站立,不许在老师讲话的时候插话,否则就视为不尊敬老师。坐,则昂首挺胸,双手放在膝盖上,两眼平视等等。太多的规矩把我们活泼可爱的少年学生训练成为老成持重的学究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导致思想的亦步亦趋,思想上的框框条条太多,束缚学生的思维,窒息学生的创新精神。面对上述种种现象,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提倡学生思维无禁区,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学生创造的潜质。
2.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
当率先垂范,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扔掉枷锁和束缚。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对课堂进行改革。作为一名创新性教师,既要善于吸收和使用新的研究成果,更要去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并以此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要具有创新人格
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创新教育也不例外,也会遇到挫折和阻碍。这就需要我们自身必须具备稳定的人格——创新人格。我国著名的创新教育专家段继扬教授认为“各类创新人格的共同特征是: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思维灵活、反应敏捷;联想丰富、语言流畅;勤奋热情,专心致志;观察敏锐,思辩精密;勇于进取,渴求发现;坚定自信,执著追求;坚韧自制、不辞劳苦;独立性强、从众性少;献身事业、服务社会。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课堂内学习与课堂外的创新活动是对立统一的,两者并不矛盾。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使得理论得到运用和升华。创新活动的前提基础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对中学生课堂知识、平时积累以及科学规律的综合运用。
1.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驱动力。创新意识是创造能力的推动力。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前提。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帮助,自己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不安于现状,执意要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就是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课堂教学就其认识过程而言,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学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设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设疑,从平常的问题中去发现不平常的问题。人类的发明史就是一个大胆想象、善于想象并付诸实施的历史。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3.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不断出现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把知识教活,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体会自己去思考、探索,去发现问题,通过自学,自己动手、动脑将问题解决。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总之,我们教师要成为创新型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创新意识融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从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再隋《创新型教师与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德伟《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