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营性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6-25 11:13黄苏洲
管理观察 2009年35期
关键词:经营性可行性经营

黄苏洲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外投资项目,在实际管理中,诸如投资理念、项目分析报告、决策机制、人才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引起管理层高度重视,对外投资风险日渐加大。

关键词:经营性投资高职院校

经营性投资,目前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只是规模、形式、种类有所不同,各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师资力量、实习实训设备、场地乃至货币资金等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日益增多,投资能力不断增强,经营性投资呈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经营性投资管理是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经营风险较大,资金安全隐患较多。笔者曾长期从事校办产业财务管理工作,试图从我国高职院校对外投资管理内部控制实际出发,在针对高职院校经营投资管理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对高职院校的经营性投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当前高职院校经营性投资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经营性投资理念含糊,投资不讲经济效益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合并组建或升格而来。在中职学校办学阶段,就存在大量的校办产业,投资额度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生产经营人员大多是学校富余人员或职工子女,几个人或十几人,前店后厂,作坊式的经营,其投资首要动机定位就是:解决富余职工岗位问题和教职工子女就业问题,期待多少能够产生一些经济效益,但不以追逐经济效益为目标。这样的投资定位导致经营性投资得不到管理层的足够重视,投资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松散、经营粗放、赢利能力较差是这些校办产业的基本特点。

2.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重心偏移,项目审批程序不到位

投资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投资项目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是否客观、真实、可靠。由于高职院校投资定位多在为教学服务的理念之上,其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更多地注重对为教学带来多少益处方面的分析,而项目经济上和技术上是否可行、投资额的大小、投资回收期的长短、项目风险的高低、赢利能力的强弱、投资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等方面却分析不够。一些部门和人员为了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甚至编制完全失实的项目分析报告,盲目投资、人情投资、关系投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与社会的结合、与市场的结合,有些投资项目注定了从一上马就必然失败的命运。笔者曾关注过中南地区某高职院校的一个对外投资项目,该项目在编制投资分析报告时,一味强调高收益的回报,完全没有分析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项目上马后经过几年运作,出现重大风险,预计将造成近百万的损失。

3.投资舞弊现象突出,绩效考评机制缺失

高职院校对外投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内部人投资、内部人管理,即除学校投资外还有大量的教职工投资入股,被投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也由学校内部人员担任。由于内控制度的弱化、被投资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投资舞弊现象比较突出,隐藏投资收益、小集体及个人占有投资收益、私设小金库、通过借款转移投资、投资收益体外循环、改制时低价评估资产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某高职院校多个对外投资项目长期以来只对自然人股东分红或付息,却从未对主要投资人—法人股东分红或付息。

4.管理经验不足,管理人才匮乏

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对于任何事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而人才的匮乏正是制约高职院校对外投资拓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大多数被投资企业的管理人员由高职院校委派,这些管理人员多以普通教师为主,他们在教书育人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良好的敬业精神,但在企业经营方面却缺乏必要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经营技能和管理理念,认知并把握国家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的深度不够,规划企业资本运营、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的能力不强。一方面要为争创示范院校搞好教学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围绕专业搞好产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不同的工作性质、相同的奋斗目标更凸显投资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严重不足。

二、加强高职院校经营性投资管理的对策

1.以追求投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树立“高职经营”的投资理念。

高职院校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高职经营”的理念,及时了解国家经济发展走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将追求经济效益、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根本目标来开展投资活动,摈弃“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群狼出击的投资理念。在思想上,改变过去那种将被投资企业当作是服务于教学的职能部门的认识,快速推进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切实维护被投资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企业形象——生产经营居于首要地位,教学服务居于次要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服从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鼓励、扶持被投资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2. 切实提高“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规范项目审批决策程序

经营性投资项目前期决策时,应根据项目性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业人员编制项目详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对投资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并作多方案比较和评价;同时要建立健全投资项目评估制度,组织校内外有关业务部门、资产主管部门、财务部门、纪检审计部门成立项目投资评估小组,审核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论证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对重大投资项目还必须邀请政府财政、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参与,充分听取财经、税收、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士的意见。投资评估小组在对可行性分析报告实事求是地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是否投资的倾向性意见,为领导的最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从制度上杜绝投资的随意性、盲目性,保障投资决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

3.建立和完善经营性投资绩效考评机制

为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明确的投资项目经济责任制,逐步完善考核及奖惩制度。对投资决策正确、经营得当,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项目,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有关人员予以奖励;对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经济损失的、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根据具体情况,对主要责任人及主管领导给予行政及经济上的相应处罚;对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及领导的责任;构成违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加快人才的培养,使用合格的管理人才

投资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管理人才,因此,任人唯贤是投资管理的关键。培养、选拔和使用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加强投资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对全资或控股的投资项目,要选派思想作风过硬、政治素养高、政策解读能力强、精通业务、懂经营、善管理的人员担任主要负责人,同时选派财会部门熟悉业务、精通税法、善于理财的人员担任财务主管,必要时还可以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或管理团队。

5.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充分运用财务管理职能,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的。只有建立健全投资项目的定期内部审计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对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时准确地进行分析评价,才能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加强经营性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分析是否客观、真实、可靠,是否集体决策,是否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等,都要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实行经营责任制的项目,经营成果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须经内部审计确认,方可按规定兑现奖惩。◆

参考文献:

[1] 胡学莲.小议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J].财会通讯,2002,4:6-9.

[2] 方红星.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J].会计研究,2002,7:9-11.

[3] 庄序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理念与原则的探讨.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7,1:18-25

[4] 张忍干.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现状及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1:27-28

猜你喜欢
经营性可行性经营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非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