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昱
摘要: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对其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来说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了现今农村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实施的主要办法。对农村的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农问题
所谓可持续发展通俗的说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循环经济以减量化、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资金、人才和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循环经济促进了“以人为本”观念的确立,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循环经济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再加上我们贫乏的人均资源以及较为严重的“三农问题”,这就使得我们更应该以发展农村的循环经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发展循环经济对农村意义重大。
1、发展循环经济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消除贫困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统一的整体或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消除贫困就难以持续发展,不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人的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换言之,循环经济、消除贫困、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循环式发展。
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因地制宜、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走出一条有农村特色的循环经济之路。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的立体农业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投入产出比,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所以说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在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
2、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农业跟自然生态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说农业就是一种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变动,生态资源丰富程度的依赖越来越强,农业的经济效益在环境生态日益严重中相对减少,这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因此实施循环经济,以降低生态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势在必行。
我国城市工业向农村扩展迅速,乡镇企业的壮大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的粗放型经济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方式,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会被进一步破坏,而资源亦会加速消耗,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对农村乃至我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我们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循环经济能够重构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民的产业升级,提升农村的生产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也可以提高农村农民收入,更可以为农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安置更多的无业和隐性失业的农民。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3、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为农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很大程度上需要加快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在废弃物再加工环节上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回收和循环利用多种废弃物,变废为宝,再创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实施的主要措施
1、 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措施的保障。
农村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国家完善政策、健全法制以及科学的规划,各级政府应对于加快节能、节水、节电、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等项目进行扶持,科学统筹。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处理好紧迫性和可行性的关系,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制定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及分阶段的推进计划。同时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建立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机制,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在招商引资政策方面倾斜投资于农村循环经济项目方面的民间资本和外来资金,鼓励以资源利润作为换取提高教育科技水平的资本。
2、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改变人才单向流动格局。
人才是现今社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这个概念将人进行物化,将人才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人才这个重要资源。目前农村人才单向流动的局面尚未得到改善,这需要我们加大对农村科技、职业教育的投入,利用政策、项目的引导,吸引人才走进农村广阔的天地,打破城乡分割并加大对农村农技协会的扶持,加强就地培养人才的能力,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中的涉农人才向农村柔性流动,关系不转、身份不变、晋职晋升不受影响,支持他们到农村建功立业,并带动乡土人才。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尤其是适合农村的专业技术学校的建设,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可以自觉的控制人口增长,良好的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环境意识、法律意识、市场经济意识,从而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
3、 加强教育,提高选干水平,强化基层干部循环经济的整体意识。
应重视关于循环经济的教育和宣传,让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形式与要求逐渐在农村普及,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组织基层干部学习,通过座谈会、学习讲座、远程教育的形式加大教育培训的密度和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具体的工作方法。同时建立有限的鼓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把循环经济的发展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调动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徐玉高等.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兆前,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09).
3.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于萍.可持续发展必有之路-循环经济.山东大学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