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研究

2009-06-25 11:13谢丽莎
管理观察 2009年35期
关键词:喀斯特生态旅游旅游业

谢丽莎

摘要:本文介绍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状况,依据生态旅游的概念分析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总结出贵州喀斯特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喀斯特发展生态旅游

引言

传统旅游业在发展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力,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于是便产生了“生态旅游”。它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83年首次提出的,包含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这种在不破坏环境的原则下,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使自然生态及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保存和传播,是全球旅游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因此对于自然资源丰富的贵州喀斯特地区来说,发展生态旅游是其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项目,也是必然的。

1.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

1.1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的现状

贵州旅游业兴办于80年代,期初旅游业发展规模小档次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贵州旅游的迅速发展,贵州的旅游业也由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目前全省已开发利用的自然旅游景点共计120多处,拥有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梵净山等国家级风景区,也有遵义会议会址、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众多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旅游村寨。

贵州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其旅游业与西南周边各省相比仍却存在相当的差距,说明贵州旅游的发展存在着一些制约条件。第一,贵州是境内多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山脉众多,道路蜿蜒崎岖,所以贵州省内道路交通问题一直很严峻。第二,喀斯特地形造就了很多奇特的自然地理风貌,但由于贵州科学文化相对落后,思想观念后封闭,很多独特的自然资源没有被开发,无法创造出价值。第三,贵州大部分的旅游地都较偏僻,加之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观念守旧,不重视对外宣传,这些景点很少被人所认知,无法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贵州的旅游业还有待发展。

1.2 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的旅游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贵州喀斯特地区来说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必要的。

首先,生态旅游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贵州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在利用资源优势时,无论是可再生还是不可再生资源,都应该对其进行保护,这样才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其次,生态旅游能够满足人类对生活品质的不断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浓烟废气、白色垃圾、食品污染都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日渐糟糕,人类渐渐向往回归大自然,不仅使身体更加健康更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最后,生态旅游是对历史资源的传承和延续。现代社会科学日益发达,人类思想也逐渐开放,发展生态旅游从可以让人类感受各个历史阶段的痕迹,并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永远延续。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是对贵州资源最好的利用和保护,是对贵州历史文化最好的保存和延续。

2.贵州喀斯特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虽然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但是其仍然拥有丰富的的自然资源,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可见贵州喀斯特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力。

2.1 优越的自然条件

贵州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日照时数在1200~1600小时之间,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年相对湿度高达82%。贵州气候呈多样性,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这种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气候宜人的地方无疑是理想的居住环境和旅游度假胜地。

2.2 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

贵州省有野生动物资源有1000余种,其中,有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小灵猫、红腹锦鸡等6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等植物资源。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

2.3 独特的喀斯特风景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构成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洼地、峰林、岩溶湖、瀑布、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等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漫长而奇妙的地质结构过程,孕育了全省千姿百态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的自然奇观。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就是喀斯特喀斯特景观的典型代表。

2.4 多民族文化及历史文化

贵州的世居少数民族有18种,人口数占全省常住总人口的38.9%。各民族至今并未被外来文化侵蚀改变,仍然保持着自身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各种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艺术、节日庆典等等,都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走进民族村寨,人们会感受到同样的世界异样的人生,这笔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生态旅游的亮点。另外,发生在贵州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是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辉煌的一笔,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经典。

3.贵州喀斯特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

3.1 生态旅游的发展类型

第一,自然风景,例如国家风景名胜黄果树大瀑布、织金洞、天河潭、红枫湖、马岭河、小七孔等都是优美的自然景观。第二,民族风情,例如兴义下五屯布依族村寨群、江口云舍土家族村寨群、黎平肇兴侗族村寨群、西江千户苗寨村寨群等少数民族村落,这些地方都保存这地道的少数民族风情。第三,农业旅游,各种水果丰收时组织游客品尝、采摘农户摘种的水果,例如清镇桃园艺术节、乌当杨梅节、红枫湖葡萄节等等。第四,主题旅游,根据各个季节开展各种主题的旅游节庆,例如春季的“金海雪山”“百里杜娟”、夏季的“避暑节”等等。第五,历史古迹,例如遵义会址、赤水河、青岩古镇、息烽集中营旧址等。

3.2 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

3.2.1 生态保护战略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很脆弱,对环境因素改变反应很灵敏,自身稳定性差,不合理无节制的旅游资源开发会破坏大自然的原始风貌,且破坏后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所以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首先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破坏,合理进行适度的人工开发,创造出不失原始自然风味的旅游景观。

3.2.2 相关产业部门协调发展战略

喀斯特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并非一个单独的开发项目,它还涉及到规划、交通、建设、环保等等多个部门,关系到当地居民和政府的切身利益。因此,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协调好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兼顾好各方利益,从根本上推动旅游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3.3.3 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根据各个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特色及交通路线等因素的关联性,把贵州省内的旅游景点进行合理搭配组合,包装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可利用这种组合带动知名度不高人气不旺的旅游区,还可以通过这种联合的方式节约一定的成本,增加一定的利益。

3.3.4 品牌战略

如果缺乏大力宣传,再优美的风景再美好的环境都走不出家门。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景观都相对偏僻相对封闭,因此应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这些旅游区进行介绍宣传。着重树立贵州喀斯特特色生态旅游的品牌,增大其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促进旅游区的发展。

4.总结

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贵州独特的脆弱的生态环境,同时也给予了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贵州喀斯特地区因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合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整个贵州的生态得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推动贵州总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概况.[EB/OL].http://www.gzgov.gov.cn/2005pages/gzgk/gzgk_xzqh.asp

[2]殷红梅,杨龙.贵州喀斯特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8.

[3]王伟.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原则及制度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5,26(4):45-47.

[4]刘力阳,苏维词,丁坚平.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7-8.

[5]刘建忠,韩德军,顾再柯, 张科利.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生态环境问题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12.

[6]雷德宇,欧静.贵州省喀斯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6-2.

[7]张海鹰,高玉芝.论旅游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高师理科学刊,2003-2.

猜你喜欢
喀斯特生态旅游旅游业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