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
如果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那么,我现在说:我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和信息技术!
李述平,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教研室主任,中学化学高级教师,黄石市化学学科带头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任教高中、初中化学二十余年,曾任中学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曾获“三优教师”、教学质量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发表和获奖论文近二十篇。其个人业绩录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第十三卷。
● 信息技术带来了教学方式的革命
“同学们,内燃机怎样做功?它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哪几个冲程组成?能量又是如何转换的呢?”2008年11月18日,西塞山区首席教师、黄石九中的杜立筠老师在主讲初三《热机》一课。他在屏幕上播放自己制作的活塞运动的动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接着杜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突破了一个个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知识、增长能力的喜悦。课堂教学效率评价中的课堂观察显示:学生的参与广度达98.1%。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满意度达97.4%。随堂命题的课后15分钟测试显示:全班52人平均分达40.15分(卷面满分为50分)。听课的市教研室专家评价说:“这节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法,用两节课的时间还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是呀,杜老师利用动画课件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活塞运动、能量转换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真是一节高效率的课!”另一位参加听课的老师补充道。参加研讨的教师还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我区将这种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探究合作学习型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后。充分凸显出教学信息化的革命带来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传统教学的课堂主要是以文本进行信息传递,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的应试教育,在这个知识容量大约每2~3年就翻番的时代,难以承担振兴中华民族的教育重任。因此,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信息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必然引发教学方式的革命。
黄石市西塞区几年来一直坚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活动。2003年第一届以“新课程、新理念,探索整合模式”为主题的整合活动,专家、学者、教师一起深入课堂发现问题,一起参与现场教研活动诊断问题,给全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使老师们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05年第二届活动,旨在体现“新课程、新课堂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科信息化教学”,来自区属各学校的骨干教师利用WebQuest模式、主题网站、教师博客等上了10节研讨课,网络环境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协同学习,为整合开拓了思路,向“信息化教学”迈了一大步,很多教师也从中获得启示。2006年第三届,活动在语文、数学及英语等学科就如何利用“主题学习网站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尝试,将旨在“如何开发网络资源、利用网络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研讨活动引向高潮。
2009年2月18日,我来到了马家嘴小学,正好赶上区信息技术首席教师卫才友老师在指导十几名学生进行“中国旅游景点——黄石西塞山”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卫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订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探究计划,有的学生到西塞山进行了实地考察,有的学生咨询了公园管理员,有的去市区的宾馆酒店进行了调查,有的去图书馆查阅了资料,有的去车站、交通部门咨询了黄石的交通情况,有的……学生花了近3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进行了简单的整理,然后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卫老师对他们都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学生都显得很激动,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假如到此为止,将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整理成一本比较厚的档案资料,附上目录,相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要容易一些。但是,如何利用网站这一特定的平台,展现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这就不是所有的学生能够完成的。卫老师当时询问了这十几名学生:“有哪位同学能将我们的这次探究活动制作成网站吗?”几分钟的沉默,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学过网站制作没有?”“我们学过在网页中输入文字、插入图片、插入链接”,“我们学过制作个人档案网页”,“我学过,但不是很会。”学生们七嘴八舌,将他们学习的网页制作的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这时我也松了口气,毕竟学生学习过,后面就好办了。但为什么刚才就没有学生回答呢?我问了一下身边的同学:“怎么刚才不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么多东西,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做进去。”是的,收集了资料,并不等于会整理资料;整理了资料,并不等于整理得当。处理资料,如何分类、组合,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大难题。将探究活动制作成网站,这个过程究其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学习”的特征。说通俗一点,学生不会设置模板的“导航”,“导航”由几个分页面构成出现了困难。
因时间的原因,我们当天的调研不可能看到学生完成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后来,电话询问了卫老师,他告诉我们,利用第二课堂的很多时间,终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将网站做起来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网站制作,学会了收集资料,学会了处理信息,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创新……卫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开展这样的活动,已经指导学生3次获得NOC主题网站竞赛全国一等奖。在他的影响下,建立起了有全区近20位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的QQ群。老师们不分白天、黑夜在网上交流工作,专业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全区各学校都开展了探究性专题网站的制作学习,家长表现出了极度的热情,学生更是兴趣浓、干劲足,也涌现出了一批制作能手,我区利用网站展现探究性学习在学生中成为了一种时尚。
● 信息技术带来了教研信息化的革命
在一个开放、平等、民主、自由的信息社会里,教研信息化的革命改变了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搭建网络研修平台,开通区教学研究网,其目的就是为开展区域内的校本研修找到一根红线,让区域内的各所学校实现有效的联动、互动,整合全区的有效资源,让绝大多数教师积极参与进来,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007年的暑假,是一个难忘的假期,我和我的同事们开始了西塞山区教学研究网站的筹建工作,向波、游智力、卫才友、胡竟雄等老师,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克服困难。得以在2007年9月正式开通了网站,网站设有“首席教师工作室、专题研究、教学资源、主题网站、教师博客”等栏目,为“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校本研究”构建了平台。很多老师的整合情境教学模块、论文、课例、反思等在该网上发表。目前该网站日点击率较高,正在成为全区教师进行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也是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
在区小学语文首席教师王玲老师的周围,活跃着一只来自区属不同学校的骨干教师团队,他们利用博客、QQ群等方式,在晚上、在休息日进行网上教研,掀起了联片教研的热潮。
2008年10月30日,我陪同袁辉副局长来到了龚家巷小学,参加了“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这一主题进行同课异构的第二轮教学研讨。湖滨路小学胡婧老师、龚家巷小学的余谨老师、沿湖路小学的李峥老师分别以同一篇课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进行执教,对同一课文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演绎,这是区小学语文首席教师王玲开展的“西塞山区首席教师团队研修活动”,三位老师各自展现着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水平。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在课后和网上进行了研讨,肯定了三位执教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课堂调控能力,同时围绕主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大家都怀着如何教好语文、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教学热情,在研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008年12月3日,我们组织二十余所中小学骨干教师,分别在两所学校和局长办公室之间,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网络研修论坛活动。论坛依托新型网络研修平台进行互动,各校教师代表就《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模型构建》主题,以视音频交互和网络白板等方式,通过网络传送,展示文本和PPT投影,同时还利用遥控话筒远程进行对话,“面对面”进行视频互动,这次论坛不仅探讨了网络条件下的教师研修模式,也是全省第一次以新型网络研修平台开展的活动。
我区已有80%的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教师博客群的形成,带来了互动研究的新天地。老师们以教育叙事、课例、“以能力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案例研究”等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真实地进入了研究者的角色,成为有思想的研究型教师。不仅如此,我区农村学校教师的成长方式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西塞中学、西塞中心小学校本研究网站的有效运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网络教研的优势。这两所学校的领导率先建起了个人博客,在他们的带动下,农村学校有近1/3的教师建立了博客。教师博客群也在农村的教师队伍中悄然兴起,反思、叙事使老师们的职业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自身素质日益提高。区教研网与城乡学校的网站实现了相互链接,农村学校可以共享城区学校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城区学校可以了解农村学校的教学情况,学习农村教师在艰苦条件下的敬业精神。
● 信息技术带来了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革命
名校出名师,这是人们的习惯思维,而信息技术这一工具革命造就了信息社会,也带来了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革命,从而改变了教师的人生。从而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薄弱学校也能出名师!
在西塞山区中学数学首席教师评选活动中,一位40出头,不太注意修饰自己的中年教师进入了大家的视线。他倡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表达思想,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有着单独的功夫。这位老师名叫王宇刚,来自一所薄弱学校——黄石十中。后来我了解到,他刻苦钻研,自学电脑多媒体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数学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作为特聘教师,王宇刚老师代表十中为黄石市数学教师主办了《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对几何画板数学课件在全市的推广及应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6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上发表了王宇刚老师与市教研员孙建伟老师合作的《几何画板课件制作》的文章。人教网为王宇刚老师开办了一个专门介绍王宇刚教师课件制作的专栏——“王宇刚老师教你几何画板”。从9月到10月集中发表了课件及文章18篇,提高了我区教学教研的知名度。并被聘为人教网特约组稿人。此外,他还在《中国电脑信息报》、《中学数学》、《中学生数理化》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
王老师认为教师不是匠人,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正是这样的追求和执着,正是这样的信息技术时代,正是这样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革命,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王宇刚式的从薄弱学校走出来的名师。从而有效促进了我区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