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课堂行为的转变

2009-06-25 02:20余小兰
魅力中国 2009年7期
关键词:师生音乐过程

余小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03-01

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如何培养在新时代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事关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大事。也是基础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师生以新的角色投入到新的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师生新角色的转变成功与否,表现在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成功与否。教学行为是教学活动中师生表现出来的有意识的活动形式。师生课堂行为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体现出反映于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形式。师生课堂行为的准备,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发展、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只有师生课堂行为得以转变。基础教育的改革才能实现其深远的意义。

一、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是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领悟、发掘音乐的。情感内容,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的升华。一般传统的教学只片面的让教师将知识的结论直接传给学生,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结论产生的过程。经过用自己身体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体验后产生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给”永远是死的知识,而只有通过恰倒好处的“导”,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由感而发”,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最牢靠和颇具意义。直观教学远比抽象教学来的快与直接。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是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回顾20世纪学校教育所走过的历程,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发展轨迹: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单一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把机会交给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和发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是在感受碰撞。尤其是当这个挑战来自同学。而不是来自老师。碰撞就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孩子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时常超出教师的想象。如我在让四年级学生自制乐器时。孩子们做出的乐器时常令我惊叹不已!有的用废弃的自行车衣架和座位,进行简单的加工,制成了三角铁;有的用螺丝钉穿在铁丝上做成了串铃等等。他们每做出一件乐器。我就让他们相互交流经验。相互交换观察,基本每节课孩子们都带来自己的新成果。用自己的自制乐器来演奏乐曲,孩子们体现出的热情可想而知。因为积极碰撞,诱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创造知识的能力。

创造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鼓励学生“动”起来,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消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发展。正如叶圣陶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音乐课一定要让孩子们大胆地“动”起来,让学生动手也要动脑,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进来。真正的去音乐世界里遨游。得到美的享受。可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和舞蹈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给孩子们多点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人。我的每节音乐课,都让孩子们站起来,走到教室的中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的做动作,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孩子们都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与存在,这样的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原有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

综上所述,理想的教学状况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与技能。然而。只有师生的课堂行为彻底转变了。这一切才会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如何让这主导与主体作到水乳交融,却是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倡以教师为主导观念者认为:主导性课堂的优点在于教师控制课堂,课堂组织井井有条,可以系统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倡学生主体者认为:这种教学是自主学练式的教学,学生喜欢,教师轻松,课堂气氛活跃,但把握不好尺度就会出现过分迎合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不到应学的知识与技能的现象。但我认为,主导性教学、自主学练式教学,不应该是两种独立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二者的完美结合,是教师为学生营造了合适的氛围;教师的主导要适时、关键,起到画龙点睛、指点迷津的作用。学生好似一眼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而教师就是引导发掘泉水的人,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作为新世纪的一名普通教师,应当为具有不同个性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一镐之力!师生课堂行为的转变,为我国将来基础教育的改革成功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师生音乐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音乐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音乐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