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与立体

2009-06-25 02:20
魅力中国 2009年7期
关键词:儿童过程生活

袁 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059-02

摘要:教育要遵从受教育者认知能力发展规律,文字是一种源自客观实物的抽象符号,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语文教学可体验化、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小学体验式语文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启发学生心灵、为学生打下全面的文学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式立体化

一、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小学阶段的儿童认知主要凭感性认识,依靠感性材料的积累,为将来的理性认识,抽象思维做铺垫。而现在的教学手段主要依靠的还是课本这种平面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真正的语文就是一种生活。一种美好的体验。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教学观,旨意就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顺应人的本性,顺乎自然发展规律地去进行教育。所以,他反对教给儿童一些空洞的书本知识和文字说教,以为这种脱离人生实际的文字知识是违背自然主义教育的。“这些知识和成人生活相隔已如此之远,和儿童的生活就相隔更远了,假如儿童能利用其中任何部分,那真是一桩奇事呢!”卢梭理想中的学习内容重点放在了实际经验和实际体验上,主张学生要通过实际生活接触事物,在观察、探索之中受到启发和诱导。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他讲到“要把儿童学习的事物安放在他们能够接触的范围内,”“把儿童向学的愿望给引起”。福禄倍尔对卢梭的思想做了进一步发展,指出教育是儿童自我实现的过程,教育的目标是学会生活。他说:“我的教育方法从开始就让学生有机会从事物中收集经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并且学会从自己的实验。从事物和事物间的关系,从类世界的真正生活中,去认识。”

英国19世纪教育家斯宾塞从其功利主义的社会政治观出发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导每个人怎样生活,教育要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最完整最具影响的教育家当数美国的杜威,他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他说:“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人类心灵学”理论的创立者史丹纳在对自己学校的老师进行培训时说“当你们在观察孩子画画时不是出自你们的指导或要求,试着用心去观察孩子是如何去描绘人的手臂和脚,你们会发现,他们的图画出自于‘内在的知觉儿童的画来自他的心灵体验。”学校与教师要能够让孩子的“心灵”在喜悦中发展自己的生命,让孩子透过自己的经验来发现与了解自己,从而更尊重他人,并具有团体的责任感。

二、教学体验化

在我国现代教学论专家对教学体验化进行理论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首先是“教学生命(生成)观”。该研究认为。教学是师生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生活过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创造生命意义的体验过程。教学不再仅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不再是抽象的思维容器,教学是人的生活体验——创造生存“意义”的生命活动过程,是以认识为主要方式的人的生成过程。其次是“教学体验观”。该理论认为,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过程。它强调教学过程主客体的自然融合,是对人的自我生命的一种升华和超越。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目的应是充分关注人的体验能力,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的人,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生活愉悦历程。使学生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此外是“教学交往观”。该研究把交往引入教学过程。认为教学中的交往关系不再是一种知识传授关系,而是一种“生活关系”,师生在立体的“生活”中以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和沟通,在创造他们的交往关系之时,也在创造着生活,也在体验、内化着生活的要求,构建着自我。教学的世界就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的交往关系就是学生的全部生活。

三、语文教学体验化

语文教学离不开汉字,汉字更离不开生活,生活更是离不开体验。杜道生认为,我们身处的宇宙是物质的宇宙,而凡是物质的都可以用形体来表达。他举例说:“先人看到了太阳,于是就随手画一个圆。中间加上一点,就成了今天的‘日字。汉字的起源就是这样的。”杜老先生认为,通过汉文字的形成可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之所在,汉文字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写好汉字对陶冶情操有很好的作用。美国教育家华特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吕淑湘也说过:“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说:“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社会密切联系,必定生动活泼”。指出将语文从条条框框的分析还原到多彩生活的展现,把本本、教条似的知识传授演绎成灵活多样、巧妙自然的延伸、迁移、拓展,是真正走上语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探索之路。

(一)语文教师教学思路的改变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通过激发、诱导、观察、实践等环节,改变教学方式以适应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经历背景。将语文教学内容融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背景中及兴趣范围之内,尤其是德育、美育。陶冶学生情操和塑造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还要要善于捕捉社会中、身边的一些现象,转化为教学内容,而不仅仅依赖于教科书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二)拓展语文教学课程范围

语文活动课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的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中自己动手,在现实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还有很多,需要老师们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发现。

(三)语文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化、时代化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不断多样化,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现代各种媒介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如何让学生在各种媒介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如何让学生能辩证的区分这些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只是,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善于学习新事物,善于通过网络和各种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脱离老师如何在生活中独立的分辨一些社会现象,如何去获得有用信息。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情感等发展规律从,多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多思考。而不是一味的依赖教科书而生搬硬套,要深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迎合时代综合利用并开发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儿童过程生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生活感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无厘头生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圆满的过程
“六·一”——我们过年啦!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