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寰 刘轶卿
【摘要】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在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显现出了很多不足。而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其成功的运作推进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借鉴其成功经验,推进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必将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中美;农村金融体系;比较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参与提供信贷的农村金融体系。他们各自的功能及特点如下: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最早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1980年至1996年期间一直由农业银行进行管理,之后纷纷挂牌成立信用合作社(或称联社),是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我国合作金融机构仅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它在支持“三农”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贷款的总额和比例都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相比的。但我国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历史包袱沉重、信贷质量差等问题,亏损面和亏损金额大,55%的信用社资不抵债,存在较大的支付风险,不良资产率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支持。
(二)商业金融机构
农业银行是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商业金融机构,但其近年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分支机构向中心城市收缩,信贷业务转向大中城市,大量资金流向城市。这缘于农村经济利小、风险大的特点,尽管国家曾采取过包括发行特别国债充实资本金、剥离不良贷款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但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无论金额还是比例仍然居高不下,持续经营能力受到限制,对农户的农业生产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大打折扣,难以起到支农作用。
(三)政策性金融机构
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仅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主要业务是粮棉收购及国家物资储备、农业科技等信贷支持。业务范围窄,加上扶贫贴息贷款是临时性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远远不够。由于政策贷款的影响,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损失较大,亏损严重,严重束缚其政策性功能的发挥。
二、美国农村金融体系情况
美国的农业金融机构在20世纪初开始建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金融体系,主要由政府主导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政府信贷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场主合作金融信贷系统)以及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
(私营机构和个人信贷)组成。这些金融机构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共同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及其它服务。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在20世纪初,美国农业信贷资金几乎都是由私营机构和个人提供的,这样的信贷资金数量有限,而且期限较短,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这种金融体系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合作金融是在20世纪初经济大萧条时期由政府倡导建立的。美国农村合作金融由联邦中期信用银行、合作银行、联邦土地银行及土地银行合作社三大系统组成,这三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都是在政府领导和出资扶持下建立起来的。其中联邦中期信用银行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业信用合作系统,该系统是1923年由美国政府在12个信用区建立的12家联邦中期信用银行组成的,其主要解决农民中短期贷款难的问题;联邦土地银行系统,由12个农业信用区的联邦土地银行及其下属的合作社组成,该系统已经成为农场主长期贷款的主要提供者;合作银行系统则是美国专门为了给合作社添置设备、补充营运资金、购入商品等提供贷款而设立的,由13家合作银行组成,12个信用区各设立一家,包括1988年在华盛顿成立的中央合作银行。
美国的农村金融中,农村信用合作系统占31%。美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对信用社的优惠政策,例如:免征各种税赋;建立信用社存款保险;信用社不交存款准备金;信用社可以参照市场利率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
(二)商业金融体系
美国的农村金融中,商业银行约占40%。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规定,凡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25%以上的商业银行,可以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美国农业信贷管理局为防止商业银行出于盈利目的而将农贷资金移到其他领域,联邦法律规定对部分商业银行的农贷利率提供利率补贴。
(三)政策性金融机构
美国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是由美国联邦政府主导创建的,专门针对本国农业发展和农村发展提供融资的机构。这个体系由农民家计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商品信贷公司和小企业管理局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为农业生产和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活动提供信贷资金和服务,并通过信贷活动调节农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贯彻实施农村金融政策。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提供的资本金、预算拨款、贷款周转资金和部分借款,资金运用主要是提供一些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不愿提供的贷款,在贷款对象上各有侧重:
农民家计局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的农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以改善农民生活、改进农业生产,其借款人主要是那些无法从商业银行和其他农业信贷机构贷到款的农业从业人员。
农村电气化管理局成立于1935年,其主要职责是对农村电业合作社和农场等借款人发放贷款从而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和环境。该局的资金运用也是以贷款和担保为主。
商品信贷公司成立于1933年,主要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农业危机。其主要功能是管理实施价格支持计划,控制农业生产,避免农业的生产波动给农业生产者带来的影响。其资金运用形式主要为提供贷款和支付补贴,主要包括农产品抵押贷款、仓储干燥和其他处理设备贷款、灾害补贴和差价补贴等。
小企业管理局专门为不能从其他正常渠道获得充足资金的小企业提供融资帮助。该局资金主要来源于国会拨款的周转基金和收回的贷款本息等,资金主要用于发放直接贷款、参与联合贷款、担保以及其他特殊信贷。
三、美国经验对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启示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需要政策扶持
农村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财政金融的引导。国家可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提高金融服务。如对发放的涉农贷款进行利差补贴,对涉农贷款实行税收减免,给予农村金融机构灵活的呆账核销政策等,设想如下:
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其功能
农村合作经济是组织个体农民、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发展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明确信用社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法人,免征税收。如美国信用社是发放个人贷款、提供消费信贷的非营利性组织,享受免征联邦收入所得税的待遇。而我国把城乡信用社当作城镇集体企业对待,征收所得税、营业税和其他各种税赋。我们可借鉴美国发展合作金融的经验,明确合作金融的公益法人地位,免征税赋。将农村信用社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2.商业金融机构及其功能
将农业银行定位于服务农业的国有商业银行,扩大其基层行的信贷权限,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明确其支持重点为农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等新型发展企业,逐步提高其涉农贷款的总量和比重,使其基层行经营决策和金融服务贴近基层、贴近农村,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质量和效益,加大对农村经济的金融服务力度。同时政府可从免税、补贴等方面出台支农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其他商业银行投资农业、支持农业发展,解决新农村建设融资难的问题。
3.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其功能
拓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基础支农功能,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拓展业务范围,使经营重点由粮棉油收购资金投放管理的流通领域向整个农业生产、流通环节转移。首先,强化其政策性金融支农的作用,可允许其开办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粮食生产专项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扶贫贷款等业务。其次,可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建立金融支农风险基金,向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提供贴息和呆账损失的弥补,用少量的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经济。
(二)自我完善,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支农服务质量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真正起到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如引入城市金融产品,推行信用卡、财务咨询等,以提高服务质量。农村信用社需进一步提高防范风险和支农服务水平,重点放在农户生产经营的资金支持上。加大对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在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通过对比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作进一步完善,为新农村的建设打造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平台,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提供高效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
【参考文献】
[1] 孙立平,杜永武.对重构新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6-5-9.
[2] 张志元,肖东平.和谐农村金融体制构建:国际经验及中国的路径选择[J].济南金融,2006,(6) .
[3] 程又中,胡宗山.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7,(2).
[4] 杨东群,李先德.世界部分国家农村建设与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 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