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C的器材供应链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9-06-25 02:20张昭坤张长根马启东
物流科技 2009年5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张昭坤 张长根 马启东 杨 毅

摘要:器材供应链合作是一个比较新的理论,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显得攸关重要。文章基于平衡计分卡方法,从器材供应链合作的部队用户满意度、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中器材供应商和军方满意度、供应链经济效益、供应链创新与发展能力五个方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平衡计分法;军械器材;供应链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E23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military equipment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is a rather new theory, so the research o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is article set up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army client, business process,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equipment provider and military authority, financ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Key words: BSC; military equipment;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0引言

空军军械器材供应链管理(以下简称器材供应链)是对原材料供应商、军械器材制造商、军用仓库、部队基层仓库、最终部队用户之间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器材供应链管理跨越了部队和各个供应商之间的围墙,将各个信息化孤岛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业务过程链,而供应链合作则强化了这种业务的连接,它加强了各部队和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它们建立了一种共赢的业务联盟间的关系和协作,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畅通和实时的信息共享,以此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强化供应链管理。

从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器材供应链合作管理思想是一个相当新的理论。它的发展状态离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测试器材供应链合作的整体集成效果,挖掘供应链内部潜力,促进供应链合作整体性能的改进和完善,需要建立合适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获得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1器材供应链合作绩效评价指标建立

器材供应链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其特殊性主要是在于它拥有特殊的供应网和用户。整个供应链的运行以部队用户需求为导向,这里的部队用户需求,指的是部队在作战、演习以及日常训练等活动中对器材供应的可靠性和柔性的要求。基于器材供应链的特殊性,本文采取针对供应链中器材生产供应商和部队用户之间合作的绩效进行评价。

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1.1.1供应链合作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要求。器材供应链合作的绩效评价与传统的绩效评价相比,有其独特的要求:

(1)反映供应链合作各组织的未来发展性和绩效管理的前馈性。在不确定的环境和特殊的用户需求下,要动态、实时的对供应链合作业务流程进行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对合作企业发展潜力和新产品需求响应的评价。

(2)关注供应链组织内部运作和外部链条的平衡。除了对供应链内部运作进行基本评价之外,要把注意力放在外部链条的控制上,以保证绩效评价的内、外一致。

(3)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并重。供应链合作的绩效评价要注重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目标的有效组合,实现两个目标之间的有效传递。

(4)强调绩效评价的整体化、集成化。评价应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反映供应链各节点(部门)之间的关联性,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运营。这就要求既要保证部队的需要,又要兼顾器材供应商的利益,以及两者之间合作的效率。

(5)评价应着重考虑部队这一特殊用户,把保证部队对器材需求和使用的高可靠度作为评价重点,强调器材供应链合作的军事效益。

1.1.2平衡计分卡理论。Kaplan和 Norton(1996)提出的平衡计分卡(BSC)理论认为: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和激励,应从财务、顾客、内部运作和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进行分析[2]。它要求将管理的视角从关注短期目标转移到兼顾战略目标,从对结果的反思转移到对起因的监控。BSC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集中于组织战略业务单元,而且这些战略业务单元是以获得顾客满意度和体现股东价值为目标的。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己经非常普遍。

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从财务、顾客、内部运作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相互平衡的逻辑出发,来设计器材供应链合作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反映器材供应链合作整体的战略目标,满足器材供应链合作整体绩效评价的基本要求。

1.2供应链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对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理解,综合不同方面的成果,结合器材供应链合作的内容和要求,在评价器材供应链合作绩效时,应综合考虑部队用户满意度、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中器材供应商和军方满意度、供应链经济效益、供应链创新与发展能力五方面的内容,各方面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2指标数据确定方法

(1)对供应链合作部队用户满意度B 的评价。顾客价值是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顾客满意度是顾客价值的集中反映。在器材供应链合作绩效评价中部队用户满意度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见附表)进行测评。选择项数值设为:满意=+2,较满意=+1,一般=0,较差=-1,很差=-2。计算公式为:

各项用户满意度=∑评价值÷2×调查项目数

总的用户满意度数值形式上取各用户评价数值的平均值。

(2)对供应链联盟节点企业满意度B 的评价。本指标反映器材供应链中器材供应商和军队器材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即在一定时间内军队器材管理部门对器材供应商的综合满意程度,包括以下具体指标:

①准时交货率C 是指一定时期内器材供应商准时或提前交货的次数占其同期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该指标值高,说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计算公式为:

器材供应商准时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100%

②器材质量合格率C 是指供应链中器材供应商提供的质量合格的器材数量占器材总数量的百分比。该指标值越低,说明器材供应商生产的器材质量不稳定或较差,将导致交货期延迟,供应商总成本增加,影响到军队正常的战备和训练。计算公式为:

合格器材数量÷提供的器材总数×100%

③信息沟通水平C 是采用专家打分法,用于评价供应链中器材供应商和军队器材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的程度。划分方法为:信息沟通水平=优良,中等,较差=5,3,1,获得等级值后,将分值除以5,化为0,1域上的得数值。

(3)对供应链联盟业务流程B 的评价。这个指标集中反映供应链合作两节点之间的合作密切程度。它包括以下指标:

①预测准确率C 对于供应链合作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军队器材管理部门和器材生产供应商通过对器材消耗数据和器材生产信息的综合分析,预测器材的需求,并以此来制定器材订购的计划、安排生产、库存以及一系列活动。计算公式为:

实际器材需求数据÷预测器材需求数据×100%

该比值越接近于1,说明合作的效果越好。

②供货柔性指标C 反映器材供应商变动计划供货期的能力。设t 为器材供应商接受订单的时间,L 代表第m项工作m=1,2,…,N最迟应完成的时间,E 为第m项工作最早可完成的时间,则交货柔性F1的计算公式为:

F1= L -EL -t

③产量柔性指标C 是反映供应商在部队对器材需求变动时,其产出水平调整的能力。假设部队对器材的需求d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即d~Nμ,σ ,我们把Q 和Q 分别定义为某时期内能够获利的最小和最大产量;设d 为第t时期内的部队需求,N为考虑的时期数,则平均需求d'= d N ,需求的方差s= d -d' N-1。产量柔性F2用部队需求落入产出范围的概率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F2=PQ ≤d≤Q

变换得

F2=φQ d's -φQ d's

④产需率指标C 指在一定时期内,器材供应商已生产的器材数与军队对该器材的需求量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器材供应链合作内部各节点间的供需关系。计算公式为:

某时期器材供应商的产量÷某时期军队该器材需求量×100%

⑤信息共享率指标C 是指器材供应链合作组织中共享的信息量占总数据量的百分比。信息共享的内容包括需求预测、器材消耗数据、生产计划、战略方向、部队战备训练等,以实现供应链合作组织之间的信息集成。计算公式为:

信息共享率=合作双方共享的数据量÷合作双方的信息总量×100%

⑥信息传递及时率C 。为了提高供需协调的敏捷性,从而提高对器材需求的反应能力,器材的供需双方在信息沟通方面的业绩,除了共享信息量增加外,信息传递要及时,如果信息传递不及时,则导致双方决策上的失误而影响合作的满意度。由于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是一个相对概念,部队和器材供应商在信息传递的方式与方法上存在差异,因此对怎样才是信息传递及时存在不同的理解。为此,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要达成一个协议,多长时间传递一次信息,比如几天或几个星期,超过规定时间传送的信息就是不及时的信息。

信息传递及时率=一定时期供需之间及时传递的信息量÷一定时期供需之间传递的信息总量×100%

(4)对供应链合作经济效益B 的评价。位于器材供应链上游的器材供应商,较之器材需求方军队来说,其更加关注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关注财务收益和资产流动状况方面。而军队器材管理部门也非常关心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整个器材供应链的资产周转状况和器材订购成本等。具体指标如下:

①利润增长率C =供应链本期利润-上期利润÷供应链上期利润×100%

②可比器材成本降低率C =上期同类器材成本-本期同类器材成本÷上期同类产品成本×100%

③资金周转次数C 指一定时期内器材供应链中的资金周转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百分比,它用与评价器材供应链合作运作过程中现金在原材料、劳动力、在制品、完工产品直至现金的全过程。公式为:

资金周转额÷资金平均占用额×100%

(5)对供应链合作创新与发展能力B 的评价。供应链合作的创新与发展能力是保持供应链稳定和进步的根本保证。具体指标如下:

①智力资本比率指标C 是指供应链总资产中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价值所占的百分比。它体现器材供应链中供应商和军队是对智力资本重视程度以及智力资本对供应链利益作用的大小。公式为:

器材供应链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价值÷器材供应链总资产×100%

②人员平均培训时间C 和人员平均培训费用C 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器材供应商和军队器材管理部门对相关人员接受各种内外培训的总人时数和总费用与人员总数的百分比。指标反映出供应商和军队器材管理部门对经常性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它关系到供应链合作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式为:

人均培训时间=∑培训时间×培训人数÷人员总数×100%

人均培训费用=培训总费用÷人员总数×100%

③新品开发柔性指标C 反映器材供应链中器材供应商和军队器材管理部门对新器材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所需时间越短,说明供应链合作组织的反应能力越强。该指标可以采用新器材的预测、研发到投入部队使用的相应时间的统计值。

3小结

我们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建立了以顾客满意度、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满意度、供应链效益和供应链创新、发展能力为五个一级指标的供应链联盟绩效评价体系。在此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是应用何种具体方法对联盟绩效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赵苏,高军,张小康. 通用装备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物流科技,2007(6):146-148.

[2] Robert S Kaplan, David P Norton.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1):75-85.

[3] 刘冬林,王春香. 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J]. 物流技术,2006(4):74-77.

[4] 张翠华,周红,赵淼,等. 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及其应用[J]. 东北大学学报,2006,27(6):706-708.

[5] 綦方中,翁潇彬,潘晓弘. 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动态联盟绩效评价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4):110-11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