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醉人的酒歌

2009-06-24 12:38郝诚之
文苑·感悟 2009年11期
关键词:酒歌成吉思汗蒙古族

郝诚之

草原上的酒歌,大气、亲切、欢快、随和,还寓教于乐。蒙古族姑娘的歌声有一种辽阔神奇的意境:那么自然、潇洒、悠扬。蒙古族姑娘身着白裙红坎肩,显得鲜亮、美丽、得体、端庄、淳朴,与醉人的酒歌浑然融为一体。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她们先敬长者和贵宾。她们唱给年长者的歌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唱给年轻人的歌则是《甘德尔草原空中的云》。蒙古族的敬老风俗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蒙古族认为父母和长辈的智慧、恩德高于天,胜于神。父母是保佑你成长、教导你成才的人间佛。蒙古族酒歌中唱母亲(额吉)的歌很多,唱父亲(阿爸)的歌也不少。《母亲》、《父亲和我》、《思念双亲》等歌曲久唱不衰,与蒙古包一样古老。这种男女平等、父母同恩的观念源远流长,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独具一格,引人注目。

内蒙古的酒歌酣畅淋漓。逢酒必唱的《金杯银杯》,是内蒙古几十首酒歌中的代表作。它激越优美、热情洋溢、节奏铿锵。这首鄂尔多斯酒歌虽然传唱了几百年,但是直到1987年,在自治区成立40周年迎接中央代表团的机场欢迎仪式上,才一炮打响,从此以后传遍大江南北,直至香港、澳门。此歌的特点是一人唱众人和。欢乐上口的副歌“赛冬尔文都赛”,点燃了在场者激情的火焰。女歌手亲切温馨的劝酒语:“请您喝下这一杯”和男歌手的感谢声“甲!赛!”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这个民族的距离。

成吉思汗的饮酒观

蒙古族的酒歌既劝人开怀畅饮,以酒会友;也劝人不要贪杯,保持清醒。

一首名叫《查干淖尔》的酒歌,就亦庄亦谐地告诉你:查干淖尔的水呀,平日里是平静的,刮起风是咆哮的;酒壶里的酒呀,平日里是平静的,装到肚里是翻腾的。

另一首节奏欢快的酒歌《大老虎》幽默地提醒你:瓶里的酒一进肚,就要变成大老虎,你可别马虎。

内蒙古人喜欢你喝他们的马奶酒。马奶酒有着2000年的历史,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祭天酒,也是800年前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诈马宴的首选酒,还是大清帝国乾隆年间的贡酒。

酒歌《请喝一杯马奶酒》既反映草原人的真诚,又赞美家乡的圣洁,给人的感觉真是“草原的酒草原的歌,酒歌好像一团火”、“一碗奶酒一曲歌,狂飙为我从天落”。那五彩缤纷的草原酒歌,如《祭敖包》、《筵宴歌》、《锡林河》、《高原月》、《黄骠马》,有的庄重神圣,有的委婉深情,有的舒缓含蓄,有的粗犷奔放,都是草原风情的真实写照。

蒙古人的酒文化和酒文明是高度统一的。成吉思汗生前就主张节饮。他告诫人们说:“饮酒过量,耳目失灵,业绩受损,有害无益。”

蒙古族重礼节,厚待客人是有传统的。他们真心诚意希望你吃好、喝好,但是不鼓励饮酒过量,一醉方休。现在到草原上做客,提倡能喝多少喝多少,各位不必担忧。

马是伴当歌是翅膀

蒙古族自称是“大自然的儿子”,他们尊崇的哲学是天人合一论。蒙古人祖祖辈辈爱草爱树,爱马爱犬。他们有割舍不断的绿色情结。酒歌里的描述是:忠贞的爱情是“不倒的榆树”,“顽强的乌兰毛都(蒙古语:红柳)”;美丽的姑娘是“阿拉坦其其格”(蒙古语:金花)、“查干其其格”(蒙古语:洁白的花)。他们把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崇敬,唱在庄严肃穆的祭祀歌里,也唱在有代表性的民俗歌里。一首《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从800年前一直唱到现在。

在欢快激扬的乐曲中,又一拨敬酒的姑娘载歌载舞地走来了。她们甩着红绸,绕桌跳着安代舞,煞是豪迈。歌手们个个是金嗓子,她们有的唱《呼伦贝尔美》、《乳香飘》,有的唱《草原晨曦圆舞曲》、《蓝色的蒙古高原》。一会儿是著名歌手腾格尔的得意之作《天堂》,一会儿是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的成名之作《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蛮汉调与风搅雪

你不会想到,内蒙古的民歌种类有这么多:传统歌曲、创作歌曲;抒情歌曲、叙事歌曲;劳动歌曲、军旅歌曲;舞蹈歌曲、电影歌曲。细分还有古乐、雅乐、军乐、新乐。新乐中就包括蒙古族和汉族互借音乐,用各自的语言或者新编的歌词唱出来的蛮汉调。其音乐创作方法叫风搅雪,是各族歌唱家互相吸取艺术精华,共同奉献的杨柳新枝和胡笳新声。

歌是会飞的,歌是爱美的,歌是传神的,歌是会变的。它不是跟着月亮走,而是跟着生活走。过去的草原情歌《扎明扎罕》,后来变成了一首渔歌《打鱼划划渡口船》;过去的牧区诙谐歌《北京喇嘛》,后来变成了农区的爬山调《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甚至过去蒙古族的民间歌曲《达庆老爷》,经过反复磨合,演变成了今日晋陕蒙地区歌手争唱的《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此歌融合了船夫号子的强烈节奏感和汉语歌词的深刻表现力,在流经内蒙古800公里路程的黄河各渡口上传唱,真是回肠荡气,豪情澎湃。

近年来内蒙古的新民歌之所以词曲俱佳,深受欢迎,是因为它们是两个民族的专家们携手合作共同完成的。《雕花的马鞍》是如此,《我的大草原》也是如此。连叙事民歌《森吉德玛》之所以能够展翅飞遍全国,也要感谢汉族音乐大师、上海的贺绿汀先生和满族歌唱艺术家胡松华先生。前者在上世纪40年代就在延安创作了《森吉德玛交响乐》;后者则用草原民歌的长短调结合,演绎了一出牧羊女的爱情悲剧。

这哪里是草原歌曲,这分明是用一个民族的生存历史谱写的绿色文明的哲理诗篇呀!草原啊草原,我可爱的故乡,马背呀马背,我生命的摇篮。你用圣洁的乳汁把我哺育,你用深沉的歌声为我催眠。那朝霞般的篝火,给了我无限的温暖,那白云似的绒毛,为我抵挡多少风寒。不论我走到哪里,总听得见马头琴在歌唱,不论我离开你多远,总闻得到奶茶的香甜。

这个因牧而兴、以绿为荣的可爱可敬的蒙古族和各族人民联袂酿造出的独具一格的内蒙古酒歌,原来是百年牧歌,是甜蜜情歌,是哲理雅歌,也是发自肺腑的对新生活的赞歌啊!

猜你喜欢
酒歌成吉思汗蒙古族
乡酒歌
酒歌
彝族传统酒歌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成吉思汗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酒歌研究现状不足简述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