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杂志之怪现象

2009-06-23 09:35
出版参考 2009年5期
关键词:茶座书评刊号

赛 宁

身处温州这个城市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见识到许多在外地无法看到的怪现象。以温州人的逻辑看,没有好生意与坏生意之分,有的,只是赚钱的生意与不赚钱的生意。这样的思维扩展到杂志领域,造成了温州的杂志没有好杂志与坏杂志之分,有的,只剩下赚钱的杂志。

一般说来,在温州市面上刊行的杂志,除了唯一一家日报集团下属的杂志有全国正式刊号以外,其余的,都是没有刊号的DM广告杂志。这一类DM广告杂志,大多挂靠在当地工商局或者消费者委员会属下,由私人承包,并由私人资本进行运做,所谓的主管部门,只对相关内容做法律法规方面的把关。既然是由私人资本进行运做的,那么,对利润,特别是对短期利润的追逐就成了这些杂志的唯一目的。以温州地区拥有较大发行量的《温州生活》杂志为例,其杂志的运行模式,甚至简单到了广告集锦的程度。根据笔者对这份杂志的了解,在这份杂志内部,只有市场部与设计部的部门划分,没有专业的编辑人员,一般只在设计部门设几名文案岗位。整个杂志社,最为倚重的人员均来自市场部,由市场部的销售人员对外承接广告,并交由设计部人员设计制作广告,再按照广告费的高低安排杂志刊登次序。

由于缺少刊号与必要的发行渠道,《温州生活》的发行主要依靠其市场人员到各茶楼、酒店、宾馆大堂、车站候车室等场所“铺货”。作为交换,该杂志往往会为提供场地的场所做免费广告,这也就使得,消费者只有在茶座喝茶吃饭时,才能看到茶座的软性广告。由于缺少专业的撰稿与编辑人员,刊登在《温州生活》上的文字,质量都较为低下,即使是广告,也对普通消费者缺少必要的吸引力。促使消费者翻看杂志的,原因之一在于在茶座里等人的无聊时光,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刊印在杂志后几页的,各大消费场所的折扣优惠券,所以,一般来讲,消费者能够看到的《温州生活》,都是缺了好些页的《温州生活》。

运营这样一本DM杂志所需要的成本较小,除了办公场所租金以外,就是直接上交到主管部门的挂靠费,而员工的工资,则只能占有很小的比例,除了某些做得特别好的业务员以外,很少有员工的月工资能超过3000元,所以,在温州做这一行的人员流失率是很大的。一般说来,在《温州生活》上做一个整版软广告,费用在万元左右,当然,其中的折扣也很厉害,在行情较差时,不要说一个整版,就是两个连在一起的整版,费用也只有几千块。而一本杂志算下来,每一期的广告费大约会在50、60万左右,除掉必要的办公费用、场租、上缴款、印刷费、公关费、员工工资等等,投资者大约能获得5—10万的利润,其利润率还是相当高的。但随着近期这个市场竞争开始激烈,一些外地大媒体集团的进入,这个行业已经面临重新洗牌阶段,笔者所认识的许多《温州生活》的工作人员,就因为待遇下降太多而纷纷选择了离开。而《温州生活》在温州地区的势力范围也正在逐渐变小,投资商利润直线下降。

作为温州地区唯一有正式刊号的杂志,《温州瞭望》的经营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这本杂志受《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统一管理,但集团内部,早就有传言,只有混得最差的编辑与记者,才会到《温州瞭望》去,显然,即便在集团内部,这本杂志的地位也不高,更不要说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了。在《温州瞭望》刊登的文章,一般来说,会以一篇本地企业家的访谈为重头稿件。除此以外,刊物刊登的大量关于新开食铺的介绍,消费品的介绍推广性文字和楼盘介绍等。也搀杂了明显的广告成分。而作为一份正规的杂志,《温州瞭望》也刊登一些通常杂志所有的人文内容,比如说,刊物就设置了书评、影评和星座专栏等内容,由于影响力的关系,其合作作者,也均为温州本地作者。笔者曾经为《温州陈望》写过一段时间书评,其选书的原则倒较为宽松,上版较为容易。其影评也以当时的热门电影为主,与书评共占一版,刊于杂志的最底页。虽然是拥有正式刊号的杂志,但在温州的书报亭中,一般难以发现《温州瞭望》的踪迹,恐怕,在温州读者的心目中,这份刊物只是另一份DM广告杂志而已。

以温州的民间资本力量看,在温州做一本好杂志,绝不会缺钱,也许,造成温州杂志市场急功近利广告集锦倾向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人,温州缺少真正有远见的杂志制作者,即使有,也很难正好遇到有远见有企图心的投资者。在温州,一直缺少一种静下心来做文化的氛围,资本的逐利性太强烈,以至于,一个需要一年才能回本的项目都会被认为是失败,而做一本成功杂志的周期,显然要长过于此。并且,温州作为新兴的商业城市,与上海、南京等城市不同,这个城市不怕被人讲没有文化,只怕被人说没钱,所以,这一层文化的面子,温州人是不要的,所以,宁愿不要一本好杂志,只要有赚钱的刊物,就成为了必然。

猜你喜欢
茶座书评刊号
书评
更 正
本刊声明
书评
书评
社工学人茶座
中国国情国力
欢迎订阅2013年《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
音乐茶座:《好孩子》
音乐茶座:《我这破碎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