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践技能是自主创新的内在核心构件

2009-06-23 07:07杨瑞敏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构件技能实践

杨瑞敏

摘要:人才是国家的竞争之本,而人才体现在自主创新,数学的应用则是创新的内在核心构件。只有将数学知识、方法,转化成数学实践的技能,才能孵化出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关键词:数学;实践;技能;创新;构件

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之本。尽管不同的专业、方向及层面所需的认知结构差异很大,但运用数学实践技能的强弱,决定着创新成果的质与量。

数学被公认为人类理性努力的最完美范例。因命题特性、研究方法、手段和作用有别于其他学科。它不仅直观,内在逻辑严谨,还有哲学般的思辨。使认知、解决问题,能更理性发散与收敛:让过程、结果更趋客观实在,能更精确地测度和把握事物。但认知不等于技能。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到自觉运用数学的意识建立,再到得心应手地将数学知识、方法等,转化成认知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实践是人们对物质和思想活动的统称;而技能则是通过练习获得,且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

长期的教学和探索,使笔者感悟到,数学的核心价值在于:能精确认知、把握考察对象的本质及属性。换言之,学数学不是为背公式和解题,而提升实践并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才是落脚点。

一、数学成果是源于对实践的凝练

若想最大限度地把数学知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就需提炼出一套完整的实践技能体系,或称其为实践技能学。本文所谈的数学实践技能,是以提升认知和解决问题为目的,全方位、全过程地应用数学公理、定理、方法、计算及表达式等的综合能力。它既不是纯粹数学方法论,亦不是数学课程论,而是将数学应用与客观实在有机结合:把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过程与数学已有成果的优化再整合,由此所产生出的一整套技能。

1,纯思维形式的数学实践技能。思维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能娴熟驾驭各种要素和已知条件,在规则内任意扩展所需条件,有效构筑新的关系式,使认知或解决的问题达到创新。此技能,是以理性的数学思维为轨迹,推导严谨,结论无可置疑,突出表现在对数学原理、方法、知识的使用,对数学要素,能自由、合理地分析、移植、整合。在构建新关系体时,又可賦予精确的推演和计算,也包含对已有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进行回归实践的体悟和对抽象问题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再现,这些都是实现其他类型的数学实践技能的基础。比如,牛顿在发现新宇宙思维方式后,便归结为是数学思维方式的结果,并将其著作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天文学家阿达姆和勒未累,在发现海王星后,称其为是数学计算的胜利;爱因斯坦,也把伟大的“相对论”归结为数学思维方式。

2直接应用于生活、生产的数学实践技能。从度量衡利用到统计、建模,从简易器件到航天器的设计制造,依靠数学知识、方法,去准确认知和把握事态的变化进程和结果,均可归为此类型的数学实践技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自觉运用数学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且意识越清晰,指导性就越强;二是结合生活、生产中的问题,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如日常生活中的度量和货币的简单交换技能,人们已普遍掌握。但统计方法,尤其是多层统计方法,却仍是少数人才具有的技能。尽管它对帮助认清复杂事物的规律乃至本质及属性方面,有独特的效能。特别是现代数学与建模,对解决复杂的、呈动态的系统工程问题,虽任何学科无法替代,也仅仅是一些专业者的专属技能。可以想象,在航天计划及特大工程的实施中,若没有数学为主导的知识支撑,那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让数学尽量参与,就是充分建立结构关系和数学表达式,使认知和把握更精确。作为技能,只有使用越充分,越熟练,成效就越大。

3利用数学表达式的数学实践技能。数学已构建了一整套准确、简洁的符号表达体系。它最大的特点是能把复杂的事物体及过程,变成等量置换且相对简洁。极大地方便了推演和计算;更大的意义在于,可把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拆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简单部分进行考量,使认知更容易、更透彻。擅用符号表达,是数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只有真正理解每个符号的内涵和外延及属性后,才能运用自如。此外,还需依据实际需要,创建和使用适宜的组合符号群,才会产生卓越。

4运用计算机建模、实证的数学实践技能。对越来越浩繁、多变的事物体的认知与测度,单靠人的手和脑,已难以胜任。而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功能,却提供了充分应用数学的可能。在特定的编程下,按照一定目的,再遵循数学原则设定不同要素,就能快捷准确地计算和推演出全过程。如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从数值计算到数据处理再到建模都具有极大的优势,而且功能强大无比。已从简单证明,到要素及动态变化下的复杂认知体计算,甚至可以把抽象的认知,赋予以形象的演示。使用此技能,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计算机的操作及网络的应用能力;二是具备纯思维形式的数学实践技能,以此确保思路和操作路径正确。在现代社会大生产下,各行各业已广泛利用计算机,所以应用计算机的数学实践技能,就不仅仅是重要,而且是趋势和必备的要求。

5数学人文化的数学实践技能。数学通过特有的认识论、真理观,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标准。如何使数学学习,促进人格完善,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把数学无穷的思维,转变到其他方面的认知中,把无差错与大量的辨证方法,自觉贯穿到行为准则中,把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的内在对称、和谐、对立统一,形成善与美、辨证思维的体验和勇于挑战所面临困境的意志磨炼,就可以使数学赏心悦目、陶冶性情,形成更高尚的人格。其所具有的理性美、智慧美特征,在理性的高层次上就能显示出创造的本质力量。卓有成就的数学家们,正因为具备把数学转化为数学人文化的实践技能,才会在常人认为枯燥、艰涩的数学海洋中,不知疲倦地孜孜追求,并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数学的人文化最大价值是:催化数学认识、数学发展及数学实践的需要及背景不断升华和提高,对数学的再探索、再实践形成以几何级数递增的反作用力。把数学升华到人文精神层面,是学习的极高境界。

二、全方位娴熟应用数学实践技能,是创新型思维的孵化器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数学可分为两个层面。基层是学知识、重积累:高层才是培养应用和提升的技能,即再消化后的再应用。现实中有许多数学学习者,被困在学知识的层面。结果是内容越来越多,知识日趋复杂,反被公理、定义、公式、符号等束缚或僵化。而实践技能不同,它以解决客观实在的问题为起始,以运用数学知识、方法为手段,以获得某种创新的“自由”为目的。全方位运用数学技能,就容易彰显出事物体的本质及属性的变化规律。从认知要素到命题,从推演到结论,从部分到整体,予以充分量化。即使不能达到绝对量化,也可利用“混沌”以“逼近”的方式对客观实在进行测度,进而发现内在的联系和量化条件下的肯定与否定,包括发现一些问题的空

当。从创新角度,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酵母”;从控制事物角度,经过建模和量化测度,对各方面“度”的掌握,就易上升到可操作的层面。自然,新的创新成果就容易产生出来。需要说明的是:这绝不是要把数学及数学实践技能,推向极致和万能,而是让其“灵魂”焕发出光彩。

三、教学过程实现数学实践技能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知识可以储存,也可通过检索获取,但技能只能在反复训练下,才能形成。

获取技能的途径与方法:(1)传授和学习数学知识之始,就充分与实践广泛、深入联系,即回归到实际背景和现实原型,实际上也是对知识进行发散和收敛。现在教学往往把知识的积累看得过重,严重忽略了知识在凝练成完美理论前,不但源于实践,而且蕴含着曲折的认知过程。若把最有意义的发现全过程忽略,就缺失了对完整过程的体验,自然会枯燥、抽象和导致厌学,更严重的是对知识的发散与收敛的技能减弱。(2)营造勇于实践的氛围,特别是在群体(班级)接受认知时,不同的认知背景,所形成合理的认知冲突,即在多种思想火花碰撞的雏形下,若能积极引导争鸣和探索的氛围,则可以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取长补短,去异存同,使认知趋于严谨和精确,把认知的技能变成内在的认知品质,并完成群体认知的升华或重构。(3)从简单的机械理解和解题入手,通过反复比较异同,感悟概念的内在关联,从中发现实质、要点、规律及属性,也从中品味到数学的美妙;若举一反三。加之再不断变换要素、条件,逐步增加推演的难度,实现实践与理论的自由穿梭,就成了解决难题的高手。作为技能的另一特征是,一旦停止使用,还会衰退。从发现到提出问题,到构建成新的、有针对性的数学思维关系序列,再形成完美的最优表达,就是数学的一个完整思维链。(4)把对数学的抽象理解转变为形象化,这是一种超链接的思维训练。只有善于从实际背景和现实原型的广泛联系,才会把知识认知形象化,才能更自觉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不僅如此,人的右脑记忆力是左脑的100万倍,这对庞大的数学知识体系存贮,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5)尽量把心算、笔算、计算机的辅助应用形成技能,使之对数学的认知形成再发现或成为灵感的催化剂。(6)广泛交流、集体研讨,尤其与其他学科进行异构交流,那数学的使用价值,就能得到充分张扬,最好莫过于亲身参与有一定难度的项目实践活动,把个人自主探索和集体智慧融合在一起,定能起到事半功倍。(7)不断进行阶段性的数学认知梳理、重构,使内在关联更严谨、更统一。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从数学本身的再创新,还是作为工具,与其他学科再整合的创新,只有将技能积淀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奇效。若处处自觉、灵活、有效地把数学实践技能融入到一切事物体的考量中,就到达了自由王国。此境界,也许正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期望所在。

总之,要把被动认知,向自觉实践转化,而且是向思维实践和现实运用实践两个方向突围,才能把认知转化成体系性技能。这就需要,认知产生后,一切朝着学以致用的方向不断锤炼,若能将实践中的感悟,及时提升到新理论层面,就更难能可贵。此外,技能的积淀,是越总结越厚实,越用越娴熟,而且要有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反复提升、锤炼、才会熟中生巧,才能成为经典性的技能。

如在讲导数概念之始,先以学生熟知的、形象的、具体的实例导入,像诸如书桌上方吊灯最佳光线的位置确定,以及学生在上一节课时,接受能力的最佳时段,引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寻找一个“最佳值”,即对“变数”的测定。再利用不同学生的认知背景,让他们自主探讨有关“最佳值”,并再举出自己熟知的实例及“最佳值”。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充分训练他们的发散与收敛技能。

通过直观引入后,逐步凸显“变数”即变化量,是多变事物的构成核心要素,就明确了,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和基本思路:是弄清变量与依赖该变量变化的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规律,就容易优化匹配出诸关系序列。即:先建立两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式,求出变量与因变量的平均变化率,再求出瞬时的变化率。此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欣赏符号的简洁美、严谨的逻辑美、序列关系美,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升华。也明晰该知识的应用范围及方向。若再在微机上演示这个变化过程,则就可更加细致、清晰地了解各个变化过程的规律及特点。其目的,就是以教师的理性、有序引导为标杆,促使学生们自我发现、自己感悟、自主发散与收敛,自己总结和提升,自己寻找实践的结合点。

作为解题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从机械的模仿,到更全面了解概念、要素变化下的具体把握,反复训练,至少在三种变异题后,就容易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多种技巧,进而达到真正理解、掌握,运用导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相似问题。

四、把数学实践技能物化为自主创新的核心构件,使数学价值发挥出更大的生命力

创新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原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原创新最有意义,也是最难的创新模式,是一个方向上“零”的开始:集成创新,指将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的产品和理论;而引进、消化、再创新,虽常见却也难有实际突破。原因是已固有的思维导向和成熟度,制约着再发散和延伸。

创新,是数学的本性,纯理论的数学论文,是不能重复别人成果的,也不能停留在低层次的创新,而需要更高、更强、更深的创新。创新成果的质与量,与数学实践技能的利用密切相关。对事物体的量化不但可将各种联结方式及强弱凸显出来,还利于对规律、结构及精细处,给予准确的认知和科学匹配。这正是所有创新的基础条件,且必不可少。在当今,由于主导人类发展的是科学技术,表现方式为全球经济、政治、生活一体化。因而内在的理性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由于所需认知和把握的事物体,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多变,其内在匹配度要求越来越高。而数学特有品质,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性支撑方法。但数学知识必定不能直接作用于实践,只有提炼出一套完整的实践技能体系,又转化到实践中去,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内在核心作用。

猜你喜欢
构件技能实践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武汉工地钢材贴上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