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浅谈

2009-06-23 07:07吴幸辉
移动通信 2009年9期
关键词:网通环路联通

【摘 要】世界经济。

【关键词】本地传输网 中国联通

2008年5月,中国电信业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运营商大规模重组方案正式公布。中国联通的CDMA网与GSM网被拆分,前者并入中国电信,组建为新电信,后者吸纳中国网通成立新联通,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重组后,北方十省市由原网通主导新联通的网络建设,南方二十一省市则由原联通主导。本文主要是针对南方二十一省市传输网络建设中将面临的一些问题,从3G基站传输、C网拆分补网、联通网通融合和技术发展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3G基站传输

目前,联通、移动和电信三家运营商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3G网络建设,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一张优质高效的网络,对于未来的业务发展和市场开拓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1.1 边缘层建设原则

对不具备MSTP功能的155M环路,不再进行扩容升级,应在3G站点间采用622M MSTP设备新建系统或替换原有系统。容量不满足3G需求的155M MSTP环路,可进行裂环或升级到622M MSTP。

对于622M环路,可通过环路拆分和增加板卡等优化工作解决容量和端口需求,优先将3G业务承载在原有环路上,扩容板卡优先采用FE板卡。

部分早期设备扩容成本高、不支持MSTP功能的,可考虑新建系统。

1.2 RNC IuB接口与传输网的互连

通过RNC所在机房传输设备的交叉连接,将来自多个基站的电路汇聚到一个或多个STM-1或GE接口上,再与RNC相连。当基站侧采用E1、RNC侧采用STM-1时,要求一个基站的所有E1电路都必须在一个STM-1中送到RNC。

1.3 以太网业务传送原则

MSTP设备目前主要通过透传方式进行以太网业务传送。根据联通现有基站业务保护方式,全程透传方式更加符合网络现状的解决方案,即将通往相同RNC的若干个基站业务(VC-12级联组)连接到核心节点MSTP设备的一块GE处理板上,汇聚成一个GE连接到RNC上。

1.4 3G室内分布传送原则

3G初期室内分布系统基本上都在GSM室内分布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需对原有室内分布传输系统进行改造。

原采用光纤和无线直放方式的,应增加MSTP设备,将3G室内分布系统业务通过MSTP设备传输到边缘环上,并尽量使用622M 光口,便于全网统一光口类型。

2 C网拆分补网

传输系统的建设以满足3G需求为主,后期逐步补网实现网络的完整性。具体如下:

(1)非3G覆盖区,目前应充分利用系统承载业务,后期视需要逐步补充完善。

(2)3G覆盖区,应考虑对原有系统进行补建。以新建系统为主,可结合少量原有系统升级。新建系统不拘泥于原有的环路路由,应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相应进行网络结构的调整。

(3)在新建系统的站点,应考虑逐步将原有业务割接到新增设备上。

(4)核心/汇聚层节点重要性高,影响面大,业务操作频繁,应优先考虑进行设备替换,或在附近提升节点地位以进行替代。

(5)各地区C网拆分形式不一,有按环路、按片区和按点等多种方式,实际建设中,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灵活的采用适宜的补网方式,达到最优的效果。

3 联通网通整合

3.1 设备网融合思路

原联通传输网络主要解决基站业务,原网通传输网络主要解决数据和固话业务。

基站边缘传输系统具有可规划性强、需求明确的特点。基站业务是新联通的核心业务之一,对基站业务的传输保障是本地传输网非常重要的任务。作为自用业务网对基站组建相对独立的传输系统,可以保证基站业务的可靠性。

数据固定边缘传输系统的特点是以政企客户、公众客户边缘为目标构建,边缘点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位置与基站位置大多不同。各类数据业务的需求特点也不尽相同。

对于基站和数据固定边缘业务来说,无论是统一组网,还是分别组网,边缘层设备的数量差别不大,统一组网网络割接的频率将比分别组网高,分别组网初期对光纤的需求量比较大。

根据这些特点,联通本地传输网融合的思路应按照以下几点推进:

网络融合的目标是合理利用原有两张网络的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做到1+1>2,不能单纯地为融合而进行系统融合,不对传输资源进行生硬合并。

在网络融合的过程中,一个地区的本地传输网按两个平面进行网络优化,主要传输设备类型除局间系统外,原则上不超过两个厂家。近期基站业务主要由原联通网络承载,数据固话边缘等业务以原网通网络承载为主,同时互为有效补充。逐步完成小颗粒语音业务与大颗粒数据业务分离,最终实现原联通网络承载小颗粒业务,原网通网络承载大颗粒业务的目标。对于未来业务的开展应统筹考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为有效进行原联通与网通的网络融合,初期要优先考虑建设主要机房的局间互联系统,增加互联互通容量和端口类型,有条件的可考虑新建大容量的核心调度系统,将原联通和网通的网络边缘其中,统一进行规划建设和业务配置。

要充分考虑3G业务对传输网带宽的需求,处理好近期融合和远期业务类型、容量及目标网络的关系,建议新建基站传输设备以622M设备为主,新建室内分布传输设备以155M设备为主。

根据各地区采用设备厂家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融合方式,重点遵循以下几点:

(1)新建包括原联通、网通主要核心节点在内的调度环,要求使用容量大、扩容潜力大、具备ASON功能的设备,将骨干层均纳入核心调度环。

(2)双方可利用对方现有条件好的机房,用于增加骨干/汇聚节点,完善各自的网络;

(3)根据各地环路的具体情况,开通汇聚层节点的互通电路,提高原有网通网络的安全性,增加环上网元比例;

(4)对业务进行合理分配,可将大颗粒数固业务集中于原网通骨干汇聚环上,将基站等2M业务集中于原联通系统中。

针对某联通为例进行分析,在不建设新平面的前提下,主要有以下三类情况:

(1)针对采用不同厂家设备的解决方案:

原联通、原网通目前两张网采用的是不同厂家的传输设备,现有的业务类型也不尽相同,建议按照业务需求分别建设。

网络建设思路主要如图1所示:

(2)针对采用相同厂家设备的解决方案:

原联通、原网通目前两张网采用的是均为同一厂家的设备,建议统一进行调整建设。

网络建设思路主要如图2所示。

(3)针对采用部分相同厂家设备的解决方案:

原联通、原网通目前两张网均有华为设备,且华为设备均为近期新建,建议统一进行调整建设。由于华为网络尚未完全覆盖,故为了满足新建基站的接入,原ECI网络仍需继续建设一段时间。

网络建设思路主要如图3所示:

3.2 管线融合思路

目前各地市的联通、网通干线光缆网均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2张大网,虽然路由重合较多,但是仍然可以加以利用,以形成对设备系统的1+1保护。近期进行光纤互联是首要任务,通过原两公司的一、二干机房、中继局站等核心机房间布放中继光缆互联,将两张光纤网合并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后期网络的扩容发展具体相当重要的作用。

4 技术发展分析

4.1 ASON技术

ASON(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是一全新的技术,ASON代表了今后传输网络发展的方向。ASON常用的组网方案 :

(1)ASON+DWDM:这一组网方案最大优点是,利用DWDM系统大容量长途传输能力,以及ASON节点带宽容量灵活调度能力,组建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

(2)ASON与SDH混合组网方案:由于ASON可以基于G.803规范的SDH传送网实现,也可以基于G.872规范的光传送网实现,因此ASON可与现有的SDH传送网络混合组网。

目前,ASON技术已比较成熟。通过在原有SDH设备空余槽位中增加ASON控制板卡,即将原有的SDH设备升级至ASON设备,目前已有多家厂商支持该功能。

4.2 IP over WDM

随着网络IP化进度的开展,IP大颗粒业务逐渐增多,给传统的传送网带来了挑战。大颗粒IP数据流主要有三种承载方式:

方式一:“IP over Fiber”裸光纤直连,采用设备端口的1+1备份和主备光缆不同物理路由,以及IP网的路由功能来实现网络保护。

方式二:通过骨干层SDH系统MSTP功能来承载,充分利用SDH自愈保护特性来提高网络安全性。

方式三:组建新的城域波分系统,一方面节省骨干中继节点间的纤芯资源,一方面运用波分设备的保护倒换功能,对所承载的业务进行安全性的提升。

三种承载方式均有自己的优缺点:

方式一采用光纤直驱方式,由于不占用传输设备资源,较为节省设备投资,但间接产生较大的管线投资。该方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安全保护方面。一般来说,通过数据协议进行恢复的保护时间要大于电信网络的50ms倒换时间的要求。另外采用裸纤直连方式,在设备上得不到有效保护,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

方式二利用现有骨干中继系统的MSTP技术,承载现有的中继IP流,可以较好的利用SDH环路提供的保护功能,实现网络的全面保护,但是由于是大颗粒的通道需求,所需占用的时隙量较大。

方式三IP over WDM。IP over WDM也称光因特网,直接在光上运行的因特网。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是: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复用)送入光纤中传输,在接收端,又将组合光信号分开(解复用)并送入不同终端。WDM传送设备自身的技术特点决定了采用IP over WDM技术作为承载IP业务的解决方案其组网结构如图4所示:

点对点组网方式由于不能提供环路保护,安全性较差,可用于纤芯紧张而又不容易增加光缆的局部段落。

环路组网方式可引入WDM的光层保护,此方式可提供全网较大的带宽容量,可作为大颗粒数据业务的主要传输方式。

IP over WDM所具备的各种优势:

(1)能够提供远远大于传统的SDH传输设备和ATM传输设备的传输容量。WDM设备能够提供单纤40/80/160波的波分复用传输,单波长传送容量可以达到2.5Gbps/10Gbps/40Gbps传输速率,并且可以通过子速率汇聚方式将低速率数据业务汇聚成满带宽传送,有效提高光纤资源利用率。

(2)WDM传输设备通过大量减少数据设备之间的光纤连接,可以使原有呈星型分布的数据网网络结构简化为呈线形/环形的网络结构,便于网络的规划和维护操作。

(3)具备强大的超常距离传输能力,能够有效减少长距离数据设备的成本建设要求,能够提供无电中继1000km以上的长距离数据传输。

(4)能够对数据业务传输码率、数据格式及调制方式进行透明传送, WDM设备能够有效承载GE、2.5G POS、10G POS、10G VLAN等各种类型的数据业务。

(5)拥有完善的光层保护能力,可以有效保证所承载数据业务的高网络生存性要求。能够全面提供光复用段1+1、光通道1+1、光通道1:N、两纤双向光复用段/通道共享环网保护等多种保护类型。

4.3 OTN技术

光传送网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OTN可以实现IP大颗粒业务的多波长传送,集成了SDH、ASON 和WDM的优点,在光域层面引入控制平面,解决了传统WDM网络无波长、子波长业务调度能力、组网能力弱、保护性能差等问题。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开销,具有强大的管理能力。

但是目前OTN还处在规模应用的初级阶段,目前只是接口的OTN化,还不能将WDM技术与控制平面有效的结合,目前的OTN平台主要实现了业务级别的保护以及灵活调度的功能。

当OTN网络中增加智能控制平面后,才真正实现了基于波长业务和电路业务的全网智能化。智能化OTN技术作为以后核心汇聚层发展的方案之一,在规划期内建议予以紧密关注OTN技术智能控制平台的发展,以及OTN设备交叉能力和集成度的发展,在适当的时机引入成熟的智能化OTN技术。

4.4 PTN技术

随着各业务逐步实现IP化,以及全业务运营环境的开放,今后传送网承载的业务将从以TDM为主向以IP为主转变。在此需求驱动下,一种能够有效传递分组业务,并提供电信级OAM和保护的分组传送技术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并提出分组传送网(PTN)的概念。以T-MPLS和PBB-TE为代表的PTN技术,作为IP/MPLS或以太网承载技术和传送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面向连接的传送特征,可以较好地实现电信级以太网(CE)业务的五个基本属性(标准化的业务、可扩展性、可靠性、严格的QoS和运营级别的OAM),是目前CE的最佳实现技术之一。

对比T-MPLS和PBT,T-MPLS着眼于解决IP/MPLS的复杂性,增加了传送网的保护倒换和OAM特性,在电信级承载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PBT着眼于解决以太网的缺点,在设备数据业务承载上成本相对较低。标准方面,T-MPLS走在前列,但随着ITU-T和IETF共同开发MPLS-TP的相关标准,两个标准组织的协同带来了标准化进程的放缓。目前,T-MPLS标准相对成熟,PBT技术进展缓慢,基本停止了研发。从总体上来看,目前设备的研发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已经有商用化设备出现,并出现规模应用。电信运营商对PTN技术的发展非常关注。

4.5 新技术引进思路

本地网核心汇聚层网络应逐步向网状网演进,保证每个核心机房有2个以上的光缆出口路由,采用具备ASON功能的设备,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密切关注PTN技术的发展,可开展实验室测试和试验网测试工作,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通过搭建PTN平面承载3G业务。

根据数据业务发展需求逐步从核心层开始到汇聚层建设城域WDM系统,新建WDM系统应考虑采用OTN技术。

5总结

不可否认,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国联通的传输网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产生协同效应完善网络和降低成本的机遇。新联通的传输网络应注意减少以技术为导向建设带来的风险,简单、实用、安全的传输网络是其主要的发展目标。

【作者简介】

吴幸辉: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工程师。现任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业务部,从事光传输网络的咨询、规划与设计及项目管理等工作。

猜你喜欢
网通环路联通
风起轩辕——联通五千年民族血脉
一张图读懂联通两年混改
微信搭台“联通” 代表履职“移动”
上海市中环路标线调整研究
5G:电信联通的生死攸关之时
六模全网通手机渐入佳境7月天翼展将再爆好消息
全网通手机趋成熟千元机有望爆发式增长
Buck-Boost变换器的环路补偿及仿真
单脉冲雷达导引头角度跟踪环路半实物仿真
莫斯科地铁计划于2019—2020年推出第三换乘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