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反思与转型之路

2009-06-23 04:28
中国新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经济

100多年前,西方的船坚炮利开启了中国的变革之门,埋下了经济现代化的种子。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却已走入_个重要的十字路口。2007年10月开始的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危机让中国的出口疲软,随后经济领域的各种问题开始暴露无遗。以往压低成本、牺牲环境以糊口工厂创造财富的做法,产能不足和出口红利掩盖之下的财富两极分化、财富虚增现象,形成中国经济改革无法绕过的险恶礁石群。

如何在机会主义与长远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平衡强大的既得利益群体与庞大的贫困人口的利益关系?如何调和垄断国有企业和工商阶层之间的复杂纠葛?这些问题成为决定未来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度过这一改革的关键转型期,而不至造成严重倒退的关键性障碍。

国内财经评论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南有叶檀,北有胡舒立”。近几年,历史学博士、中国最勤奋的财经时评学者和仅见的女性财经评论员之一叶檀一直活跃在媒体上。她文笔之犀利,言辞之猛烈往往让异性同行自叹逊色,“叶女侠”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是叶檀第—本系统、全面疏理中国经济领域中现存问题和改进路径的专著。从宏观走势及决策逻辑到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金融市场的种种病兆,她在书中分析了过去十来年中,中国宏观及产业经济曲折前行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勾勒出“中国式成长”的线条,同时进行了富有勇气和穿透力的解读。

叶檀在书中再次语出惊人地指出,今天的中国经济。正面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未有的大变局,如不积极谋变,将有可能急速倒退。在当前情况下,我们拿什么来拯救中国经济?叶檀在本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市场化改革是唯一的出路。这一论点,在2009年11月4日新书发布会期间的研讨会上,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认同。嘉宾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从各个层面做出了相应的论述,比如新一轮国进民退将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何种影响,给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房价节节高涨,是不是已经进入房产泡沫时代?小产权房能有效抑制房价,小产权房能否放开?中国的资本市场被人诟病为“政策市”,创业板能否避免这一痼疾?创业板的上市将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可以说,这些问题都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核心层面,这些也正是本书的主题。

名家推荐:

叶檀对中国问题的观察非常细致到位,文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对正处于快速转型、变迁的中国社会来说,挑战当然很多,几乎天天出现。在这种时期,叶檀的多方位视角尤其珍贵。我经常拜读她的博客,感谢她贡献的知识营养。

——阵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复兴与崛起道路上激动人心的变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纵观全局的战略思考,也需要贴近现实的密切跟踪与记录。历史藏于细节之中,在宏大的叙事与细节的结合方面,叶檀以她的勤奋、敏感和独立思考,做出了富有影响力的探索,形成了有独特视角的分析。也许读者并不一定都赞成她的结论,但是,这些长期跟踪形成的思考成果,因为其持续跟踪和独特视角,自然有着特有的参考价值。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在充满着雄性和野心的财经领域,叶檀博士以女性的感性和悯恤记录着她对中国股市、房市和经济大变局的思考、愤怒和鞭挞,这种历史视角的片断记录,值得我们注目并阅读。

——钟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她在用经济学的方法论来透视历史,更在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经济格局。叶檀的《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让我们这些研究经济的专业人士看到更多象牙塔背后的东西那是一份剖析真相的社会责任和博爱深切的人文关怀。这在当下的中国尤为可贵。

——刘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叶檀在《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以她细腻而罕见的分析能力,全面解读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从宏观走势及决策逻辑,到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金融市场的种种病兆。她留存了过去十来年中,中国宏观及产业经济曲折前行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勾勒出“中国式成长”的线条,同时也给出了富有勇气和穿透力的解读。

——吴晓波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