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万浩基,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MSE学位。先后供职于安达信、掌上灵通、中经合等公司。于2008年加入经纬中国。
到目前为止,如果是和“最差的时刻”相比,毫无疑问,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最危险的时刻都已经过去。现在大家可见的是,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房地产市场,都比一年前有所升温,但这是否就意味着经济的回暖,还不好说。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比其他国家快。其实,即使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发现,中国人还像过去一样逛街、购物、进餐馆用餐……所以我对中国经济的现状不是很担心。
现在,大部分的美国企业也已逐渐稳定,裁员的情况也比之前少了。不过现在依然不能断定美国的经济已经复苏,真正的回暖恐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经过这轮金融危机的洗礼,全球经济格局面临着全新的洗牌。过去美国公司的高层总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在他们眼中,中国企业只是小企业。但今天,我明显感到,美国公司愈发重视中国市场了。同时,那些美国高管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尤其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也不是不可能的了。虽然今天中美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依然还在,但差距却正在缩小。进入“后危机时代”,我最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回暖的质量问题。今年的头三个季度,GDP是在稳步增长,但经济回暖的基础是否稳定,会不会存在一个美丽的泡沫?这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股市从去年的1800点恢复到现在3000点左右,而创业板开闸后,很多上市的新公司获得了惊人的高估值,这些数字看上去都很漂亮,也确实有一些人能从中获利。但所有这些的原因是否都能归结于经济的反弹呢?
我个人对中国经济最大的担心是,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是缺乏基础、不能持续的,经过一个阶段的恢复,经济就又要面临回落的局面一一那种情形是我不想看到的。
当然,我不是不喜欢看到股票价格的上涨,只是不希望看到股市中出现非理性的大起大落。我希望在经过金融危机后,中国股市能真正成长起来,形成理性的稳步回升。
对于“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前景,我肯定是持乐观的态度。因为从经纬中国投资的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能明显看出中国经济回暖的迹象。
去年,我们投资了一家做人力资源的中国企业。在2008年11月到2009年2月之间,该公司的业绩一度大跌。但从今年6月起,该公司的业绩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到10月和11月,业绩已明显好于去年同期。中国企业大量恢复招聘工作,就说明他们正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准备。
金融危机也使得风险投资基金感到了资金的压力。危机之后,我们对投资的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在未来的18个月内,必须保证拥有充足的现金流。我们要求企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直烧钱。以前我们在投资一家企业之前,不会把其资金状况列入最重要的考核指标,而是更注重该公司本身的团队以及企业的发展模式。但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会提醒企业要注意自己的资金状况。此外,我们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清晰的盈利模式。而对于那些属于烧钱型的公司,我们是肯定不会投资的。
金融危机使我们意识到专注的重要性,我们宁可专注于我们擅长的行业,多投资几个好的小公司,几年之后,他们能成长为新行业中的“百度”、“携程”,届时我们也将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我们投资创业早期以及扩张初期这两种类型的企业。
其实,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风险投资行业而言,也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之前经济状况好时,企业的发展机会也比较多。前几年,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VC和PE都冒了出来。
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以及投资公司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不少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国的一些投资项目,已经出现了失败。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全球资金链的收紧,很多投资公司自己也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同时,部分不负责任的投资人也被淘汰出局。
当然,无论如何,中国永远是投资公司争夺最激烈的一个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看到,不仅大量外国投资公司在涌入中国,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本土投资公司成立。对于身处投资行业的我们来说,如何找到优秀的企业,永远都是最大的挑战。而要应对这样的挑战,“本土化”就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事实上,经纬中国正变得越来越“本土化”。例如,我们正考虑是否要为人民币基金做考虑。另外,为了更好地与企业沟通,几周前,我们在上海设立了新的办公室。下一步,我们还会考虑是否在南方再设立一个办公室,这样至少在速度上我们不会落后。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冯嘉雪
核心观点
中国永远是投资公司争夺最激烈的一个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看到,不仅大量外国投资公司在涌入中国,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本土投资公司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