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
12月4日,天空阴沉,天气奇寒。记者来到北川县永兴板房安置区时。已及中午,也许是因为室外阴寒之故,诺大一个板房区显得空荡荡的十分冷清。人烟稀少。大地震时,整个北川县城只有五、六千人脱险。如今他们大多被安置在这里,永兴板房安置区共有板房1923间,安置了北川县城所在地曲山镇回龙社区、茅坝社区、茅坝村、新街村和沙坝村居民1741户,共计5179人。是北川县灾区规模最大的板房安置区。
在板房区走了一圈下来,记者觉着板房区就如一个规模不小的集镇,饭馆、邮局、小超市、美容美发店、电信营业网点、震后康复室,甚至图书室、网吧都一应俱全。在一个电器修理铺里,老板向记者介绍,最初的一段时光,这里一入夜就听到到处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啜泣声,整个气氛总是很凝重显得死气沉沉。慢慢地,才开始恢复了点生气,乡亲们也逐渐有了欢声笑语,来这几个月,由他经手的都已经卖出去2D。多台旧电视了,现在板房区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台电视,而乡亲们日常最大的娱乐,就是看电视。
到了晌午了,板房安置点的厨房区里袅袅地飘出了饭菜香味,板房区的人气也开始逐渐旺起来,记者决定到居民家里看看。
朱贵地:就想洗个澡
来到茅坝社区居住区的洗衣间里,一个年轻小伙子正从一个大塑桶中舀出热水来给一个女生洗头,记者就上前跟他们攀谈起来。
“自己烧水洗头呀?这里不供热水吗?”
“自从建了板房区,浴室就没有供过热水,夏天倒是没什么影响,冷水洗头洗澡都没什么,冬天就很痛苦,淋浴室形同摆设,我们都很久没有痛痛快快地洗过澡了。”
洗完头,两个年轻人把记者引进了自己家里。一踏进房间,记者就感到一股寒气袭来,让人不禁开始打颤。里面坐着一个老年人,正围着电炉取暖,记者了解到,他是这家的户主,名叫朱贵地,今年58岁,北川县曲山镇茅坝村1队人。年轻小伙子叫陈建,是朱贵地的女婿,今年24岁,原来在江苏苏州打工,大地震后回到四川,现在跟妻子一家人住在一起。
朱贵地招呼记者坐在电炉跟前,“板房都是铁皮房子,冬天气温低,铁皮的凉气满屋串,坐在房间里,觉着全身都冒寒气,虽然社区三令五申不让用电炉,但实在是坐不住,就偷偷用上了。”
“快过年了,年货都备齐了吧?”记者问他们。
“往年在县上的时候,都要准备两三百斤的香肠腊肉来过年,遇了大灾了,什么都没有了,肯定没法跟往年相比了,今年只准备了二十多斤的年货,凑合着过个年吧!”看得出来,这个年将是朱贵地一家过得最朴素的年。
“快过年了,有什么心愿么?”记者继续问。
“就想一家人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好干干净净过个年!”老朱的心愿很质朴。
陈维孝:一家人团聚
64岁的羌族老汉陈维孝,震前住在北川县曲山镇回龙社区。大地震一发生,老汉看到家里没人在震中遇难,就撂下家里人直奔曲山小学,在那里救出了很多孩子,当天深夜,还从一家茶楼扒出了一个身负重伤的大老板。而老汉自己家里,老伴、媳妇都在地震中身负重伤,而后被辗转送到重庆的大医院治疗,三个月前才伤愈回来。
陈维孝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孤零零的床,几乎家徒四壁,跟他聊天记者只能坐在床沿上。
“比起这里多数人家遇难了好几口,我们已经很幸运了,至少全家的所有人都健在。”陈维孝说着,脸上绽开了欣慰的笑容。
“地震后,全家的生活来源没了,你们一家人靠什么生活呀?”记者关切地问他。
“现在全家十几口人,就靠在山西挖煤的大儿子和在北京卖灯具的二儿子的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生计。还能过得去,不用靠政府救济。前一段,那个我从废墟堆里刨出来的老板,还专程来板房区看了我,当时还拿出一沓钱来,硬要塞给我,我都婉言谢绝了,只留下水果和糖果,咱救人没想过图什么回报。”和灾区的很多乡亲一样,老人的心地极其善良。
“过年了,有点什么希望呀?”
“唉,其实就是希望在外头打工的两个儿子,都能回到家里,一家人过个和和美美的团圆年。不过,现在路费太贵,他们的收入也不高,我也让他们不要费那钱了。”说着,陈维孝重重叹了一口气。
刘显贵:希望自力更生
56岁的刘显贵,正与自己两岁的小孙女刘昕怡在空地上玩耍,而身后的两间板房,正是他们一家7口栖居的地方。
刘显贵是曲山镇沙坝村2队的人,原来开过大卡搞过运输,也办过小企业,多年心血攒下了十几万块钱都盖了漂亮的小洋楼了,“5·12”大地震中,小洋楼摇了几下,顷刻就坍塌化为乌有了。
“好可惜哦,十年的积蓄一眨眼功夫,就全没了,总共才住了8个月,等于每个月都付出两万多的房费,赶上天天住五星级宾馆那么贵了!”刘显贵憨憨地笑起来,笑容中明显有一丝苦涩。
“想过重新开始创业没,再盖一栋更漂亮的小洋楼呀?”记者鼓励老刘。
“呵呵,都快60的人了,只能指望儿子他们去创业和奋斗了,不过,我也希望自力更生,不要靠自己的儿女。现在,已经开始灾后重建了,肯定会有很多建筑工地,我嘛,至少可以帮着看看工地,守守建筑材料,也算发挥余热嘛!帮我向上级政府反映一下吧,其实这也是我们这里很多老年人共同的愿望!”一旁许多花白头发的老汉立刻齐声附和。
王显琼:残手支撑一个家
板房区有家美发店,生意很红火。店里满满当当坐满了人,洗头、吹头、铰发,忙得不可开交。老板娘王显琼,震前家住北川县城小河街12号,老公,42岁,是个聋哑人,以前他们两口子就在北川县城经营一家美发店,由于手艺好,生意一直很红火。
“很多老主顾都在大地震中遇难了,想到就伤心。”王显琼说着转过手背让记者看,王显琼手背上的巨大伤疤看着让人触目惊心。“我在大地震中手也受了重伤,现在这个手都不太灵活,一到阴雨天,就疼得握不住东西。但是生意总要做,为了挣钱养家,只有咬牙扛着了。”
“我们那一片,哪家不是有十个八个遇难的,伤心都顾不过来,太惨了!这么大的灾难都遇上了,大家都看开点,多往好处想吧!”一旁的李阿姨接过话茬。
说话间,龚小平手中呼呼作响的电吹风忽然哑了下来。
“又跳闸了!”王显琼嘟囔着。
“这里老跳闸么?”记者忙问。
“可不是嘛,变电器的负荷小,加上大伙儿都在家里偷用电炉、电暖器,就老是跳闸,几乎天天都要跳几次,最烦人的是,晚上电视连续剧看了半截就突然跳闸,老看得没头没尾。那些用电热毯过冬的老人家更是惨,原本睡得身上热乎平的,有时半夜突然一停电,不一会儿手脚就冰凉。”李阿姨帮着解释。
等了不久,电力恢复了,龚小平手中的吹风又响起来了,小店里又开始沸腾起来。
尽管板房区里生活异常艰苦,到了大冬天,连洗衣、洗澡都成了件辛苦的事,要过个菜肴丰盛的年,更是一个奢想。但是居住在板房区的大伙儿,对未来却都是充满着憧憬和信心的,毕竟,春节已经临近了,说日月春天也就不远了,到了春天,他们就要开始重建他们的家园了。而到了那时,他们不光渡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天,也会越过那个他们心灵的冬天。